目录

摘要

一、 破题:企业级开发的“西西弗斯困境”

二、 DevUI 的高阶用法:Schema Driven UI(SDUI)

2.1 设计通用的 Form Schema 协议

2.2 核心实战:构建通用渲染器 (Vue 3 版本)

三、 MateChat 进阶:从“聊天”到“生产力工具”

3.1 场景描述

3.2 Prompt Engineering:结构化思维

3.3 深度实践:实时渲染流水线

四、 挑战深水区:复杂联动与存量系统对接

4.1 场景:基于 AI 的复杂筛选器

4.2 避坑指南:AI 的幻觉与业务的严谨性

五、 行业批判:低代码平台的“死胡同”与“新出路”

六、 总结


摘要

在企业级开发中,80% 的工作量往往消耗在繁琐的表单(Form)与列表(List)的 CRUD 上。面对海量的存量业务和日益紧迫的交付周期,传统“手写 template”的模式已是强弩之末。本文将揭示一种高阶实践:利用 DevUI 的元数据渲染能力作为“画笔”,结合 MateChat 的意图理解能力作为“画师”,构建一套**“说出需求,界面即现”**的 AI Native 动态业务系统。我们将深入探讨 Schema 协议设计、双向绑定陷阱以及 AI 生成 UI 的可控性边界。


一、 破题:企业级开发的“西西弗斯困境”

作为一名资深前端架构师,你一定经历过这样的场景:
业务方甩给你一个包含 50 个字段的 Excel,说:“这个审批流程明天要上线。”
于是你开始机械地复制粘贴代码:

  • 写 50 个 <d-form-item>...

  • 写 50 个 v-model...

  • 写 50 个校验规则...

这种开发模式不仅低效,而且一旦字段变更,维护成本极高。
DevUI 提供了标准化的组件原子,而 MateChat 提供了理解自然语言的能力。如果我们将两者结合,能否实现**“把 Excel 扔给 AI,系统自动生成 DevUI 表单”**?

答案是肯定的。但这需要我们跨越从“命令式编程”到“声明式生成”的鸿沟。


二、 DevUI 的高阶用法:Schema Driven UI(SDUI)

很多人用 DevUI 只是把它当 UI 库用,但在“低代码”场景下,我们需要把 DevUI 封装成一个渲染引擎

我们需要定义一套 JSON Schema,用来描述 UI。DevUI 的规范性在这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为它的 API 设计非常统一(Label, Size, Status)。

2.1 设计通用的 Form Schema 协议

我们不写 HTML,我们写 JSON。

// types/schema.ts
export interface FieldSchema {
  key: string;            // 字段名
  type: 'input' | 'select' | 'date-picker' | 'switch'; // 映射到 DevUI 组件
  label: string;
  props?: any;            // 透传给 DevUI 组件的属性
  rules?: Rule[];         // 校验规则
  dependency?: string;    // 联动逻辑(高级特性)
}

export interface FormConfig {
  layout: 'horizontal' | 'vertical';
  fields: FieldSchema[];
}

2.2 核心实战:构建通用渲染器 (Vue 3 版本)

这是一个高度抽象的组件,它不仅渲染 UI,还负责收集数据。

<!-- GenericForm.vue -->
<template>
  <d-form :data="formData" :label-size="'sm'">
    <d-row :gutter="20">
      <d-col v-for="field in schema.fields" :key="field.key" :span="12">
        <d-form-item :field="field.key" :label="field.label">
          
          <!-- 动态组件分发:这是 SDUI 的核心 -->
          <!-- Case 1: 文本输入 -->
          <d-input 
            v-if="field.type === 'input'" 
            v-model="formData[field.key]" 
            v-bind="field.props"
          />
          
          <!-- Case 2: 下拉选择 -->
          <d-select 
            v-else-if="field.type === 'select'" 
            v-model="formData[field.key]"
            :options="field.props.options"
          />
          
          <!-- Case 3: 日期选择 -->
          <d-date-picker 
            v-else-if="field.type === 'date-picker'"
            v-model="formData[field.key]"
          />
          
        </d-form-item>
      </d-col>
    </d-row>
  </d-form>
</template>

<script setup lang="ts">
import { reactive, watch } from 'vue';
// ... props 定义接收 schema
</script>

专家思考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 JSON 是 AI 最擅长生成的格式。一旦我们拥有了 GenericForm 组件,我们就解耦了“业务逻辑”与“界面实现”。


三、 MateChat 进阶:从“聊天”到“生产力工具”

现在,我们让 MateChat 充当“配置管理员”。

3.1 场景描述

用户(产品经理)在 MateChat 窗口输入:“我需要一个员工入职表单,包含姓名、部门(技术部/市场部)、入职日期,如果是技术部,还需要填写‘技术栈’字段。”

3.2 Prompt Engineering:结构化思维

我们不能让 MateChat 返回一段废话,必须强制它返回符合我们 FieldSchema 接口的 JSON。

System Prompt 设计:

# Role
你是一个 UI 生成专家,精通 DevUI 组件库规范。

# Task
根据用户的自然语言描述,生成符合特定 Schema 的 JSON 配置。

# Protocol
1. type 只能是:input, select, date-picker, textarea。
2. 遇到选项类字段,请生成 options 数组。
3. 如果存在联动逻辑(如“如果是技术部,则...”),请在 dependency 字段中标注(虽然前端还需要适配,但 AI 需识别)。

# Output Format
只输出 JSON,不要包含 Markdown 代码块标记。

3.3 深度实践:实时渲染流水线

这是一个非常炫酷的交互流程:MateChat 生成数据流 -> 前端即时解析 -> DevUI 动态组件热更新。

【代码关键点:容错与流式补全】

AI 生成 JSON 也是流式的(Stream)。如果 JSON 还没传输完,JSON.parse 会报错。我们需要一个能够处理“不完整 JSON”的解析库(如 json5 或自定义 buffer 处理),或者等待流结束。

// ChatToForm.service.ts

async generateForm(requirement: string) {
  // 1. 发送给 MateChat / LLM
  const stream = await this.mateChatApi.ask(requirement);
  
  // 2. 接收完整 JSON 字符串
  let fullJson = '';
  for await (const chunk of stream) {
    fullJson += chunk;
  }
  
  try {
    // 3. 解析并校验
    const schema = JSON.parse(fullJson);
    if (this.validateSchema(schema)) {
      // 4. 驱动 UI 状态更新
      this.currentFormSchema.value = schema;
      
      // 5. 自动根据 DevUI 规范进行美化(例如自动计算 label 宽度)
      this.autoLayout(schema);
    }
  } catch (e) {
    console.error('AI 生成的 JSON 格式有误,正在重试...');
  }
}

场景:一个分屏界面。
左侧:MateChat 聊天界面,用户输入一句话,AI 正在逐行吐出 JSON 代码。
右侧:一个预览区域,随着左侧 JSON 的生成,一个标准的 DevUI 表单正在实时“生长”出来(例如先出现了姓名框,然后蹦出了日期选择器)。
标题:Real-time AI GUI Generation。


四、 挑战深水区:复杂联动与存量系统对接

上面的例子是“新建”。但在企业里,更难的是“修改”和“查询”。

4.1 场景:基于 AI 的复杂筛选器

存量系统往往有一个包含 100 列的超级表格。用户想筛选数据非常痛苦。
利用 DevUI 的 DataGrid 结合 MateChat,我们可以做一个 "Talking Filter"

用户说:“只看上个月销售额超过 100万 的华东区订单。”

MateChat 解析为 SQL-like 的 DSL:

{
  "filters": [
    { "field": "sales", "op": "gt", "value": 1000000 },
    { "field": "region", "op": "eq", "value": "Huadong" },
    { "field": "date", "op": "last_month" }
  ]
}

前端 DevUI 接收到这个配置后,自动填充到表格的 Filter API 中。

4.2 避坑指南:AI 的幻觉与业务的严谨性

这里有一个巨大的坑:枚举值的匹配
用户说“华东区”,但数据库里存的是 id: 1001。AI 怎么知道映射关系?

解决方案:RAG(检索增强生成)与 DevUI Select 的协同。

我们需要把 DevUI Select 组件中的 Options 数据(也就是数据字典),作为 Context 喂给 MateChat。

  • 错误做法:把整个数据库传给 AI(Token 爆炸)。

  • 正确做法:前端只提取当前页面 Select 组件的 labelvalue 映射表,作为 System Prompt 的一部分发送。

// 获取 DevUI Select 组件的元数据
const regionOptions = [
  { label: '华东', value: 1001 },
  { label: '华南', value: 1002 }
];

// 构造 Prompt
const prompt = `
用户输入:${userInput}
已知 Region 选项映射:${JSON.stringify(regionOptions)}
请将用户描述的地区转换为对应的 value。
`;

这体现了前端架构师的价值:在 UI 组件层做数据清洗,为 AI 提供精准的上下文,从而降低 AI 幻觉。


五、 行业批判:低代码平台的“死胡同”与“新出路”

现在市面上很多低代码平台(Low-Code Platform)都试图用“拖拽”来解决所有问题。
我的观点是:拖拽是反人类的,尤其是对于复杂的逻辑。 它是为了解决“不会写代码的人”的问题,但却制造了“维护拖拽产物”的新难题。

DevUI + MateChat 指出了另一条路:No-UI is the Best UI

  1. 交互层:不再是鼠标拖拽生成表单,而是通过 MateChat 对话生成。

  2. 呈现层:DevUI 负责兜底。即使 AI 生成的布局不完美,DevUI 的 Grid 系统和自适应布局也能保证它“长得像个企业级应用”,不会出现样式崩坏。

  3. 维护层:我们保存的是 JSON Schema,而不是生成的 HTML。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可以随时更换渲染引擎,系统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六、 总结

技术的演进总是螺旋上升的。
十年前,我们用 jQuery 手动操作 DOM;
五年前,我们用 Angular/Vue 数据驱动视图;
今天,我们利用 DevUI 的标准化和 MateChat 的智能化,正在进入**“意图驱动视图(Intent Driven View)”**的新时代。

这套方案的价值不在于“炫技”,而在于成本控制。它允许我们在不招募更多前端工程师的情况下,让存量系统具备快速响应业务变化的能力。

对于开发者而言,掌握 DevUI 只是基础,学会如何设计 Schema,如何与 MateChat 进行“人机通过协议(Protocol)”的沟通,才是通往未来的船票。

未来已来,你的代码库准备好接入“第二大脑”了吗? 🚀

官方地址

  1. MateChat:https://gitcode.com/DevCloudFE/MateChat
  2. MateChat官网:https://matechat.gitcode.com
  3. DevUI官网:https://devui.design/home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