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行业Agent案例解析:从客服到运维,覆盖全场景的8大标杆实践
电信行业AI智能体(Agent)应用正加速落地,67%的电信企业已实现投资回报,中国市场的渗透率尤为突出。报告显示,AIAgent在网络运维、客服服务、运营管理和营销服务四大核心场景成效显著:客服场景实现79.8万用户自助服务,运维场景故障修复时间缩短40%,运营管理效率提升10倍,营销转化率提高40%。尽管面临数据安全、技术适配等挑战,但国产化智能体如实在Agent已实现全链路自主可控。随着多智
据GoogleCloud 2025年《电信行业AI投资回报率报告》显示,67%的电信企业已在至少一个业务场景中实现AIAgent的投资回报,56%的企业已将Agent投入规模化生产,其中43%的企业部署场景超过10个。在中国,这一趋势更为显著,中国电信与中国信通院联合发布的《2025年政企行业智能体(Agent)研究报告》指出,AIAgent已成为电信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载体,正从单一服务场景向网络运维、运营管理、营销服务等全链条渗透。然而,面对层出不穷的技术概念和分散的应用信息,很多从业者和研究者始终困惑:电信行业Agent究竟有哪些成熟落地案例?不同场景下的实施路径和成效如何?本文将基于权威报告数据和三大运营商、头部科技企业的真实实践,从核心场景、技术方案、成效数据三个维度,全面拆解电信行业Agent的标杆案例,呈现最完整的行业应用图景。

一、电信行业Agent的核心价值与发展现状
1.1电信行业Agent的定义与技术架构
电信行业Agent是基于大模型、自然语言处理、RPA等技术构建的智能体,具备自主理解需求、拆解任务、调用工具、执行闭环的能力,能够在无需人工持续干预的情况下完成特定业务流程。其技术架构通常分为四层,底层为模型层,依托通用大模型或行业垂直大模型提供基础认知能力;中间层为能力层,整合NLP、OCR、语音识别等专项技术和RPA、API调用等工具能力;平台层负责Agent的开发、部署与管理,支持多场景适配与敏捷迭代;应用服务层则针对电信行业具体需求,形成可直接落地的场景化解决方案。
1.2电信行业Agent的核心应用价值
在电信行业高并发、高复杂、高安全要求的业务特性下,Agent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降本方面,通过承接重复性、规则性工作,减少人工投入,据中国信通院测算,电信行业Agent平均可降低运营成本30%-50%;增效方面,Agent具备7×24小时不间断工作能力,响应速度较人工提升5-10倍,大幅缩短业务处理周期;提质方面,通过标准化流程执行和精准的知识匹配,降低人为差错率,提升服务一致性和客户满意度。GoogleCloud的调研显示,部署Agent的电信企业中,72%表示客户投诉率下降,68%实现了业务处理效率的显著提升。
1.3电信行业Agent的发展阶段与趋势
当前,电信行业Agent已从早期的单一任务机器人(如智能客服问答),进入多智能体协同、全流程自动化的新阶段。三大运营商均已完成Agent技术布局,中国电信推出星辰MaaS平台,支撑80多个行业大模型和20多个智能体应用;中国移动灵犀智能体1.0已服务超8亿人次,月活用户突破6000万;中国联通打造“元景万悟”智能体开发平台,支撑超7000个智能体构建。未来,随着大模型技术的迭代和行业数据的积累,Agent将向更深度的人机协同、更复杂的任务处理、更全面的场景覆盖方向发展,成为电信行业数智化转型的核心引擎。

二、电信行业Agent典型应用场景案例拆解
2.1客服服务场景:从“人工响应”到“无人化闭环”
客服服务是电信行业Agent应用最成熟的场景,核心解决传统客服“效率低、差错高、培训周期长”的痛点,实现从咨询、办理到投诉处理的全流程智能化。
中国电信山西公司构建的智慧10000客服中心,是客服场景Agent应用的标杆案例。该中心整合智能客服机器人、数字人客服、智能座席助理等多类Agent,形成全渠道协同的服务体系。智能客服机器人覆盖查询账单、宽带报修、投诉申告等327个常见场景,通过微信公众号、APP等多渠道嵌入,仅2025年上半年就累计提供145万次服务,覆盖79.8万用户。数字人客服融合OCR识别、活体检测等技术,具备语音和文字交互双重优势,可提供查话费、宽带报修等十五项热门场景服务,上半年累计服务24.45万次,其中核验类场景占23.19万次。
在核心的10000热线服务中,山西电信通过大模型驱动Agent升级,构建“标签识别-需求预判-策略推荐”全链路体系。智能IVR借助多模态感知技术,实现236个高频业务“无人化闭环”,本机来电用户可跳过信息核验直达服务节点,高频需求用户享受入口置顶服务。“话务小结”功能自动生成标签,“自动建单”实现语音转写与字段填充,人均节省工单录入时间65秒。针对人工座席,山西电信自主研发智能座席助理系统,融合NLP与知识图谱技术,提供知识实时推荐、服务流程统一、异常实时预警等功能,优先覆盖查话费、查账单等5大高频场景,场景激活成功率达96.34%,调用量占人工接话总量的32%。该系统上线后,客服人员单通通话时长缩短10-20秒,服务解释差错率降低5%,新员工培训周期直接减半。
安徽电信则聚焦语音交互体验升级,采用“昇腾算力+自研标训推平台+国产智能体平台+国产模型”方案,在关停复机、宽带故障、宽带移机、流量包办理等场景实现“端到端机器人全自助”。通过提升ASR转写能力,姓名与手机号码识别准确率超过90%;构建关键信息提取智能体,实现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的精准解析与纠错,提取成功率超90%;打造专属场景应答智能体,在宽带故障场景嵌入17项自动诊断能力与22项专家级排障知识库,日均服务量超8000次,处理成功率达90%;创新引入超拟人TTS技术,实现从“机械腔”到“类真人”的语音跨越,响应速度低于0.3秒。该方案已在安徽全省16个地市全面上线,月均服务量30万次,话务员人均服务效能提升8%。
2.2网络运维场景:从“被动抢修”到“主动预测”
电信网络作为核心基础设施,具有设备多、厂商杂、拓扑复杂、7×24小时可用性要求高等特点,传统运维依赖人工监控和经验判断,难以应对海量告警和复杂故障。Agent的引入,实现了网络运维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测”“自动化处理”的转型。
某省级电信运营商基于Dify工作流编排能力和RAGFlow知识库,构建了传输网络智能故障预测与自动化运维Agent,成为网络运维场景的典型实践。该运营商的传输网络覆盖全省21个地市,包含核心节点15个、汇聚节点120个、接入节点800余个,承载5G基站回传、数据中心互联、企业专线等关键业务,涉及华为、中兴、烽火等多厂商的OTN、PTN/SPN等设备,对可用性要求达99.99%以上。
该Agent整合网络监控中心(NMC)、性能管理系统(PM)、故障管理系统(FM)等6个核心系统的数据资源,通过标准化接口实时采集光功率、误码率、时延等关键性能指标。在故障预测环节,Agent基于时序数据库存储的历史数据,通过异常检测引擎识别性能指标的异常波动,提前预判光纤老化、连接器污染等潜在故障,平均预警时间较人工提前2-3小时;在故障处理环节,Agent通过告警关联与过滤技术,区分根因告警和衍生告警,避免告警风暴,同时调用RAG知识库中的专家方案,自动生成故障处理流程,对于简单故障可直接触发自动化修复指令,复杂故障则将分析结果和处理建议推送给运维人员。该Agent部署后,网络故障平均修复时间缩短40%,运维人员工作效率提升50%,网络可用性进一步提升至99.995%。
中国电信的工控智能体则聚焦高能耗行业的网络与生产协同优化,通过云网采控一体底座与工业大模型/工控智能体协同,实现生产经营跨系统全流程协同优化。该智能体已在多个高能耗行业落地,通过对生产设备与网络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不仅保障了网络传输的稳定性,还助力客户实现了能耗降低15%-20%的额外价值,体现了电信Agent跨领域协同的延伸能力。
2.3运营管理场景:从“人工操作”到“自动化协同”
电信行业运营管理涉及采购管理、资费核算、财务审核、工单流转等多个环节,存在大量重复性、规则性的手工操作,效率低且易出错。Agent通过流程自动化与智能决策能力,实现运营管理的提质增效。
实在智能的产品实在Agent在河北电信的运营自动化数字员工应用,成为该场景的标杆案例。该项目聚焦通信行业“高频操作、高错误率、高人力成本”的“三高”困境,依托实在Agent数字员工体系,在采购管理、资费核算等20余个核心场景完成部署。在采购自动取数场景,以往需要人工花费2小时完成的工作,如今由实在Agent数字员工10分钟即可完成,每年可节省745.55人天;在发票复核、账单查询等高频财务场景,Agent实现秒级响应,数据错误率近乎归零。该项目成功入选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能+”行业标杆案例荟萃》,已推广至河北全省11个地市,助力河北电信实现“数据流动-流程再造-生态升级”的进阶式变革。
实在智能的产品实在Agent之所以能实现复杂场景的深度落地,核心得益于三大技术优势。依托全自研的垂直流程大模型TARS及智能屏幕语义理解技术(ISSUT),实在Agent填补了国内流程自动化领域的技术空白,实现流程自动化场景覆盖率及流程构建效率10倍以上的跃升;平台已兼容40余种主流国产芯片、数据库及操作系统,通过工信部信通院安全认证,满足运营商对数据合规的严苛要求;当业务规则变动时,系统能借助大模型的快速学习能力,将传统RPA系统的部署周期从数周级缩短至数天甚至数小时,实现高效响应。
在全国范围内,实在智能的产品实在Agent已助力中国电信二十余省分公司打造“AI数字分身”,覆盖广东、内蒙古等南北各地。这些数字分身能够自动分配客户工单、导出和导入日月报数据,使一线员工办公效率大幅提升;在话费、宽带套餐办理等规则清晰的业务中,实现秒懂、秒批、秒办,改善用户办事体验。在受理客户可选包订购/退订工单场景,1名实在AgentAI助理可处理约2-3名业务人员的工作量,全流程自动化率达99%以上,员工仅需核验执行结果;在电信巡检流程中,实在Agent实现7×24小时值守,自动获取数据、告警信息并形成巡检报告,支持自动告警及关键数据动态展示,巡检效率提升10倍以上。
2.4营销服务场景:从“盲目推送”到“精准触达”
营销服务场景中,Agent通过用户画像分析、需求精准识别和个性化推荐,解决传统营销“覆盖窄、转化率低、用户反感”的问题,实现“服务即营销”的理念落地。
天翼云“云顶”AI赋能营销服务应用是该场景的典型代表,该案例成功入选联合国“人工智能向善:创新扩大影响案例集”。“云顶”深度融合ASR、LLM、RAG、AGENT等前沿技术,依托历史数据与问题改写技术,精准捕捉客户真实诉求,结合行为埋点数据与用户画像分析,动态匹配最佳实践。其创新引入的元评审AGENT,通过模拟人类思维对服务质量进行智能评审,反向驱动模型持续迭代优化,形成“服务-反馈-反思-进化”的良性闭环。在实际应用中,“云顶”使一线服务人员服务生产率提高24%,一线销售人员营销生产率提高15%,智能机器人7×24小时值守减少夜间人工值守30%;知识采编与质检从人工时代的按月执行、覆盖率10%,升级为AI分钟级处理、覆盖率100%,传统人力成本完全释放。
AI外呼机器人则成为电信营销的“智能沟通信使”,解决了重要信息传不到、用户需求接不住的痛点。某运营商通过AI外呼机器人开展套餐升级通知,针对流量经常不够用的用户,机器人会主动致电介绍流量加餐包,并帮用户算账对比性价比;对老套餐用户,精准推送升级福利,解答用户顾虑。相比人工外呼每天200通的工作量,AI外呼机器人每天可外呼800-1000通,是人工效率的6-8倍,该运营商套餐升级转化率因此提升40%,用户因“不知道优惠”错过福利的比例下降80%。在欠费提醒场景,AI外呼机器人在欠费初期主动致电,提供线上缴费链接、欠费缓缴等选项,针对老年用户提供专属引导,使运营商“欠费停机率”下降65%,相关投诉减少90%;在故障回访场景,机器人在维修后1小时内致电收集用户反馈,记录服务问题并推动整改,故障回访回收率从30%提升至85%,服务问题整改效率提升2倍。

三、电信行业Agent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3.1核心发展趋势
未来,电信行业Agent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多智能体协同成为主流,不同场景的Agent将打破数据孤岛,实现跨领域协同,例如客服Agent接收用户故障投诉后,自动联动运维Agent开展故障诊断与修复,形成全流程闭环;国产化适配全面深化,随着运营商对数据安全和自主可控要求的提升,像实在智能的产品实在Agent这样具备全栈国产化适配能力的解决方案,将成为市场主流,目前实在智能已实现从软硬件基础、推理引擎到模型服务、智能体应用的全链路100%国产化;场景深度延伸,Agent将从当前的标准化场景,向更复杂的个性化场景拓展,如面向政企客户的定制化解决方案设计、复杂网络架构的智能优化等,进一步释放AI价值。
3.2面临的主要挑战
尽管电信行业Agent应用成效显著,但仍面临三大挑战。数据安全与合规风险是首要问题,电信行业涉及大量用户隐私数据和核心业务数据,Agent的大规模应用增加了数据泄露和滥用的风险,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控体系;技术适配难度较大,电信网络涉及多厂商设备、复杂接口和异构系统,Agent需要具备强大的兼容性和适配能力,才能实现与现有系统的无缝融合;人才缺口问题突出,既懂电信业务又掌握AI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稀缺,制约了Agent的深度应用和定制化开发。
四、结语
从客服服务的“无人化闭环”到网络运维的“主动预测”,从运营管理的“自动化协同”到营销服务的“精准触达”,电信行业Agent已全面渗透到业务全链条,成为运营商降本增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本文通过梳理三大运营商及头部科技企业的8大标杆案例,详细解析了Agent在不同场景的实施路径、技术方案和成效数据,其中实在智能的产品实在Agent凭借全栈国产化适配、强大的场景覆盖能力和显著的落地成效,成为电信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实践标杆。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持续迭代和行业实践的不断深化,电信行业Agent将朝着更智能、更协同、更安全的方向发展,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注入强劲动能。对于电信企业而言,借鉴标杆案例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业务痛点选择合适的Agent解决方案,将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步。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