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暖通节能系统是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暖通空调(HVAC)系统的 “能源供给、负荷匹配、运行调控、运维管理” 全流程进行智能化优化的一体化平台。它打破了传统暖通 “粗放式运行”(如全天满负荷运转、统一温控)的局限,核心目标是在保障室内舒适度(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的前提下,实现 “能耗显著降低、碳排放减少、运维效率提升”,广泛应用于住宅社区、商业建筑(商场、写字楼)、工业厂房、公共场馆(医院、学校)等场景,是建筑节能与 “双碳” 目标落地的关键技术载体。

一、核心功能:解决传统暖通 “三大痛点”

传统暖通系统普遍存在 “能耗高(占建筑总能耗 40%-60%)、温控差(室温波动 ±3℃以上)、运维难(依赖人工巡检)” 的问题,智慧系统通过针对性功能实现突破:

1. AI 动态负荷匹配:按需供能,大幅节能

  • 核心痛点:传统暖通按 “最大负荷” 设计,实际运行中多数时间处于 “大马拉小车” 状态(如写字楼夜间无人仍满负荷运转),能耗浪费达 20%-30%。

  • 智慧解决方案

    • 负荷预测调控:AI 模型结合 “室外温度、建筑人流(如商场 POS 数据)、历史负荷”,提前预测热 / 冷需求(如预测次日商场周末人流多,提前 1 小时提升制冷量);
    • 变频调速优化:根据实际负荷调节水泵 / 风机转速(如负荷降至 50%,电机转速从 3000rpm 降至 1500rpm),避免 “满负荷运行” 的能源浪费;
    • 分区精准控温:按建筑功能分区(如写字楼办公区 24℃、走廊 26℃、机房 20℃)设置不同目标温度,通过动态平衡阀调节各区域流量,避免 “一刀切” 式温控。
  • 落地效果:某写字楼应用后,暖通能耗降低 28%,年节约电费超 60 万元;某商场通过人流匹配制冷量,夏季空调能耗降低 32%。

2. 全流程能耗监测与优化:从 “糊涂用能” 到 “精准降耗”

  • 核心痛点:传统暖通能耗统计依赖人工抄表(如每月一次),无法实时定位高耗能环节(如某楼层管道漏水导致能耗飙升),节能改造缺乏数据支撑。

  • 智慧解决方案

    • 实时能耗拆解:按 “设备(水泵 / 风机 / 主机)、区域(楼层 / 房间)、能源类型(电 / 燃气 / 蒸汽)” 拆解能耗数据,生成 “能耗热力图”(如某楼层能耗是其他楼层 2 倍,排查发现阀门故障);
    • 节能诊断建议:AI 自动分析能耗异常原因(如 “主机 COP 值低于 2.5,建议清洗冷凝器”),推送针对性改造方案;
    • 碳排自动核算:根据能耗数据(如燃气消耗量)和碳排放因子(如天然气排放因子 2.16kgCO₂/m³),自动计算暖通系统碳排放量,生成《碳排日报表》。
  • 落地效果:某医院应用后,快速定位 3 处管道漏水隐患,修复后月均能耗降低 15%;某工厂通过优化主机运行参数,暖通碳排放量降低 22%。

3. 远程智能运维:减少人工,降低故障风险

  • 核心痛点:传统暖通需人工巡检(如每周检查水泵、每月清洗滤网),效率低(1 人负责 1 万㎡建筑),故障发现滞后(如风机故障导致某区域无暖气,2 天后才察觉)。

  • 智慧解决方案

    • 设备状态监测:实时采集主机、水泵、阀门的运行参数(如温度、压力、转速),AI 预判故障风险(如 “水泵轴承温度超 80℃,预测 3 天后可能故障”),提前生成维修工单;
    • 远程控制与调试:运维人员通过手机 APP 可远程启停设备、调整参数(如远程调高医院 ICU 病房温度),无需现场操作;
    • 自动报警与处置:突发故障(如主机停机)时,系统 10 秒内推送报警信息(含故障位置、原因),同时触发应急措施(如启动备用主机)。
  • 落地效果:某住宅社区应用后,暖通运维人员从 5 人减至 2 人,故障响应时间从 24 小时缩短至 1 小时,设备故障率降低 40%。

二、技术亮点:区别于传统系统的 “智慧核心”

  1. AI 自学习能力:系统可记忆不同季节、不同工况下的最优运行参数(如冬季供暖的最佳水泵转速、夏季制冷的最佳主机 COP 值),随着运行时间增加,节能率可再提升 5%-8%;

  1. 数字孪生模拟:1:1 构建建筑与暖通系统数字模型,可模拟 “改变管道流量、调整温控策略” 对能耗的影响(如模拟 “将写字楼温度从 24℃调至 25℃,年节能多少”),为节能改造提供决策依据;
  2. 多系统联动:可与智慧照明、光伏发电系统联动(如光伏发电量充足时,优先用光伏电驱动暖通设备;照明关闭时,同步降低对应区域暖通负荷),实现 “建筑整体节能”。

三、落地价值:经济、环境、运营 “三重收益”

  1. 经济效益:节能率普遍达 18%-35%,以 1 万㎡写字楼为例,年节约暖通电费 20-50 万元,设备投资回收期通常 1.5-3 年;
  2. 环境效益:碳排放量降低 20%-30%,助力建筑达到 “绿色建筑” 标准(如 LEED 认证、国内绿建一星 / 二星),符合 “双碳” 政策要求;
  3. 运营效益:运维人员成本降低 40%-60%,故障响应时间缩短 80%,同时提升用户舒适度(室温波动≤±1℃),减少投诉量(平均下降 70%)。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