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外文生图这个赛道可以说是非常内卷,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巨头们发布新的令用户激动不已的文生图特性。

就在刚刚过去不久的9.11, 字节跳动发布的豆包·图像创作模型 Seedream 4.0,一举拿下了Artificial Analysis「文生图」和「图像编辑」两大榜单的第一,瞬间点燃了网友们各种脑洞大开的玩法。本人的朋友圈和各种技术交流群里,已经被 Seedream 4.0 各种鬼畜玩法刷屏了 。


作为一个程序员兼教师家属,我对于 AI 工具的态度还是比较严肃的,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使用 AI 工具提高我家那口子的工作效率,让她少加点班。

之前我曾给老婆安利了不少 AI 工具,主要用在 Office 系统软件的使用提速,比如班级成绩快速分析和深入洞察,编写工作总结文档之类。

Seedream 4.0 发布之后,我也代表我家那口子,以一位初中物理教师的视角,研究了一番。我的结论就是 Seedream 在辅助物理教学方面真的是大有可为,起码我已经用它帮助我老婆制作了几张课件中的插图,并且已经在课堂上用到了。

下面听我细细道来。

孩子们升入初二后,多了一门物理学科。老婆班上很多学生对这门新增的学科感到很不适应。物理学科让不少学生感到很不适应。物理中的许多概念,如电场、磁场、惯性等,孩子们没办法直接看到或触摸到,这实际上反映了小学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习转向抽象思维的过程,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幸运的是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在一个 AI 工具大爆发的时代。一款优秀的文生图工具可以将抽象的物理概念,比如光的反射折射、电路中的电流等生成直观、生动的图像,或者和生活中孩子们熟悉的事物进行类比,降低孩子们的理解门槛。

豆包·图像创作模型 Seedream 4.0 就是这样一款优秀的工具。

以初二物理学习的欧姆定律为例。电压,电流,电阻三者的概念和相互关系,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听到过一些,但大多理解得似是而非。

下面我们用 Seedream 4.0,将欧姆定律用孩子们熟悉并且直观的水流进行类比,画出示意图。

我编写的提示词如下:

电压 V:可以把它理解为推动电荷流动的电的压力。电压越大,越有能力推动电荷在导体里流起来。单位是 V(伏特)。

电流 I:表示电荷流动的快慢,相当于每秒有多少电荷通过导体横截面。单位是 A(安培)。

电阻 R:好比挡水的狭窄水管在电路里的版本,阻碍电流的流动。单位是 Ω(欧姆)。

Ω 的含义是:如果某导体两端加上 1 V 电压,引起 1 A 电流,那么它的电阻就是 1 Ω。

一条形象的比喻:把电路想成水管系统——水压对应电压 V,水流量对应电流 I,窄管或阀门的阻力对应电阻 R。

水压越大、管子越粗,水就越容易流;电压越大、电阻越小,电流也就越大。这种水力类比在直觉上很有帮助。

请根据上面的文字,绘制一张通过水管系统,形象描述欧姆定律的示意图。

我选择在 方舟 AI 体验中心使用的 Seedream,登录状态可以免费体验 200 次,默认 2K 分辨率,一次生成四张。

我们来看看 Seedream 4.0 生成的图片质量如何。

(1) 图片细节呈现出色,文字准确率达到 100%

我记得曾经试用过的某款国产 AI 文生图模型,生成的图像细节不错,比较细腻,然而对中文的支持不敢恭维,很容易出现乱码。

反观 Seedream,我使用的提示词里是大部分中文,少部分大写英文字母,生成的图例中英文完全正确,且按照我的期望出现在了应该出现的位置。

(2) 图片色调朴素大气,细节丰富,非常适合用在物理教学课件里,我老婆拿来直接就能用。

(3) 提示词中虽然要求了让 Seedream 将电压比作水压,电流比作水流,但并没有详细描述水压和水流的图像应该如何绘制。从实际呈现的图片看,Seedream 采用类似太阳能热水器的储水箱来类比电压,用水管里流动的水流来类比电流,用窄管阻力来模拟电阻,老婆实际教学时用了这张图,效果非常好,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电压电流和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水建立起了关联关系。

我们还可以使用 Seedream 的自动组图模式,根据某张参考图,一次生成多张具有某种关联关系的系列图片。
这个功能用来演示欧姆定律里,电压变大或者电阻变大,观察电流相应变大和变小的规律,实在是再适合不过了。

我将 Seedream 生成的第一张图片另存到本地,作为自动组图的参考图片。

然后使用下面的提示词:

根据我上传的第一张参考图,生成2张类似的图。 第一张图:增加水压,让管子变粗,结果水流变得容易流。 第二张图:水压不变,管子变细,阻力增大,水流就变小了。

可以看到 Seedream 生成了两张新的图片,第一张增加了水源之后,流出来的蓝色水流明显粗了很多。而第二张图里,水压不变,管子变细,模拟电阻增大,结果流出来只有细细的一条水流。

通过这种形象的图示,让学生对欧姆定律里其中一个变量发生变化,如何影响其他变量的表现,有了非常直观的理解。

俗话说学以致用。现在孩子们整天都在接触电子产品,那就使用欧姆定律,给孩子们解释一些现实生活中经常观察到的现象吧。

使用下面的提示词:

手机快充时,电流常常达到 2–3 A。如果充电线过细、过长,线的电阻 R 不可忽略。设想一根线的总电阻是 0.25 Ω,电流 2 A 时,线上的电压降 ΔV = I × R = 2 × 0.25 = 0.5 V。对 5 V 充电器来说,手机实际得到的电压只有 4.5 V 左右,充电功率明显被吃掉了;与此同时,线自身发热 P = I²R = 4 × 0.25 = 1 W,摸上去会略烫。解决办法是变短或变粗(更大横截面积 A),让 R 下降,压降与发热自然减小,这正吻合 R = ρ × (L / A)。
请你根据上面的事实,分别绘制两张风格一致的示意图。第一张演示充电线过细,过长,影响手机充电的效率。
第二张演示充电线变短,变粗,提高手机充电效率。
两张图要形成鲜明的对比。

Seedream 很快给出了风格各异的四张图,我最喜欢第四张图。

这里能看出这张图绘制的实物是最逼真的,并且用醒目的颜色对比,即红色和蓝色,体现了两种充电情况下充电线自身发热的差距。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两种情况的充电线长度和粗细,肉眼看不出来差距。

不过没有关系,正好给我们提供了展示 Seedream 4.0 的图片再编辑功能。

继续使用提示词:

对这张图进行调整:图中左边部分,红色的充电线,让其变细一点,长度增加50%. 右边部分蓝色的充电线保持不变。

最后的效果就一目了然啦:左边的充电器过细过长,会影响充电效率。改成右边的又短又粗的充电线之后,充电效率得到了提升。

本例通过 Seedream 4.0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真实辅助案例,向大家展示了 AI 工具不仅仅能用来生成各种可供娱乐消遣的图片,也能在中学学习这种严肃的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

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像 Seedream 4.0 这样的优秀 AI 工具出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轻松。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