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预测流感毒株:MIT新工具提升疫苗有效性选择
为减少不确定性,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以及Abdul Latif Jameel健康机器学习中心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款名为VaxSeer的AI系统,旨在更准确、更科学地预测主导毒株并筛选最具保护力的疫苗候选株。“传统模型假设病毒变异分布静态,而VaxSeer则聚焦于快速演化病毒的优势更替,更贴合流感这类易变病原体,”论文第一作者、MIT博士生石文先如此解释。在全球新发传染病威胁
每年,全球卫生专家都面临一项高风险决策:下一季流感疫苗应针对哪些毒株?这一选择必须提前数月做出,远在流感季开始之前,其结果直接影响疫苗的有效性。若毒株匹配成功,疫苗便能高效防护;一旦预测偏差,保护力骤降,可能导致本可避免的疾病蔓延与医疗系统压力。
这一挑战在新冠疫情时期尤为凸显——病毒变异常与疫苗研发赛跑。流感病毒同样善变,其不可预测的突变特性使得疫苗设计始终处于被动追赶状态。为减少不确定性,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以及Abdul Latif Jameel健康机器学习中心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款名为VaxSeer的AI系统,旨在更准确、更科学地预测主导毒株并筛选最具保护力的疫苗候选株。
VaxSeer的核心突破在于其采用蛋白质语言模型,深入分析突变组合效应而非单一氨基酸变异。该系统通过深度学习,模拟病毒演化与疫苗免疫应答之间的动态关系。“传统模型假设病毒变异分布静态,而VaxSeer则聚焦于快速演化病毒的优势更替,更贴合流感这类易变病原体,”论文第一作者、MIT博士生石文先如此解释。
研究团队在《自然-医学》上发表的最新报告中指出,VaxSeer具备两大预测引擎:一是评估各毒株传播优势(即 dominance),二是衡量疫苗对毒株的中和效果(即 antigenicity)。二者结合生成“预测覆盖分数”,用以前瞻性评估疫苗对未来流行毒株的保护潜力。该分数越接近零,表示疫苗与流行株的抗原匹配度越高。
研究团队回顾性评估了2010至2020十年间VaxSeer的预测表现,并将其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实际推荐毒株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对于A/H3N2亚型,VaxSeer在9个流感季中的推荐优于WHO选择;对A/H1N1亚型,其也在6个季节中胜出或持平。特别在2016年季,VaxSeer成功识别出一株直到次年才被WHO选用的毒株。此外,该模型预测与美国CDC、加拿大哨点监测网络及欧洲I-MOVE项目的疫苗有效性实测数据高度吻合。
VaxSeer的技术路径融合了数十年病毒序列与实验室检测数据,通过常微分方程框架模拟病毒传播动态,并借助血凝抑制实验(HI assay)量化抗原性。这不仅大幅提速毒株筛选,更在数学层面实现了从“试错式选择”到“精准化设计”的跨越。
尽管当前VaxSeer仅聚焦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蛋白,未来版本有望整合神经氨酸酶(NA)等其他抗原,并纳入免疫历史、生产可行性与剂量等因素。团队也表示,正开发低数据环境下的预测方法,以期将此类模型拓展至抗生素耐药菌、抗癌药物耐药性等更广泛的演化预测场景。
MIT distinguished教授Regina Barzilay强调:“病毒演化速度常令治疗研发滞后,VaxSeer正是我们试图追上这一步伐的尝试。”麦克马斯特大学助理教授Jon Stokes评价称,这项技术远不止于流感预测,更开创了一种应对快速适应型病原体的前瞻性干预思路。
在全球新发传染病威胁日益增加的背景下,AI辅助的疫苗毒株选择不仅代表着精准公卫的新方向,更是人类与病毒博弈中一次关键的能力跃升。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