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应用】基于大模型与多源数据融合的景区导览优化策略研究——以蜀南竹海为例
摘要:本研究以蜀南竹海景区为案例,提出基于大语言模型(LLM)与多源数据融合的智能导览优化方案。通过整合客流、交通、行为等数据,构建了包含个性化路线推荐、语音讲解、拥堵预测、停车服务和应急引导的智能系统。研究采用参数权重调整实现差异化推荐,开发动态扫码机制优化停车管理,并改进Dijkstra算法应对应急场景。对比分析显示,该系统在游客体验、管理效率等方面显著优于传统导览方式。研究为智慧景区建设提供
导读:
本文以生态旅游典范蜀南竹海为研究对象,探索大语言模型(LLM)与多源数据融合背景下的智能导览优化策略。通过对景区门票与客流、交通路径、游客行为等多维数据的分析,结合大模型在语义理解与交互方面的优势,构建一套集游客画像建模、路径偏好推荐、拥堵预测引导与语音交互讲解于一体的导览策略体系。论文提出了面向个性化游览需求与实时感知的智能决策机制,对比其在游客满意度、游览效率、拥堵缓解等方面的改进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大模型驱动的导览优化策略具备较高的智能化与适应性,可为智慧景区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决策参考。
作者信息:
陈仕涵, 覃 艳*, 杨黄浩, 刘璎豪, 奉 玮, 吴奇峰, 王 鑫, 肖國行, 杨雅婷:成都大学计算机学院,四川 成都;天府文化数字化创新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唐佳睿:天府文化数字化创新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成都大学商学院,四川 成都;郭锦泽:天府文化数字化创新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正文
研究背景:
蜀南竹海景区是我国西部一个颇有特色的生态旅游地,以独特的自然风景、丰富的人文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由于游客种类多、出行时间和地点分布不均、个人游览兴趣偏好不同等问题,景区对更加智能、个性化的导览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如何利用多种数据的整合和大语言模型技术来优化智慧导览服务,具有较高的实际意义。通过深入分析游客的行为特点、游览兴趣与偏好,再结合智能交互和个性化推荐的方式,可为景区提供更精准、灵活的导览方案,帮助景区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实现服务水平的智能化升级。
现有研究在景区智能导览领域的相关研究较少,而基于现有研究存在多方面缺口,表现为动态数据整合与实时响应能力的不足,且未纳入多元实时动态变量,导致鲁棒性受限;且从景区运营角度来看,缺乏对多样游客群体的差异化的考虑,在面临突发拥堵或安全事件时的应急响应缺失等。本文的智能导览策略将进一步完善这一领域的研究,旨在为旅游景区的运营提供更加完善的智能导览建设参考,优化景区运营管理与提升游客体验。
蜀南竹海景区游客与交通分析
景区的客流已经进入“高峰期 + 常态期”并重的新阶段。这要求导览系统不仅要在节假日等高峰时段起到分流疏导的作用,更要在平时注重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才能满足景区转型的需要。
游客前往蜀南竹海的交通方式主要有三大类:飞机、高铁、汽车自驾,游客可根据距离的远近、出行的便利程度和舒适程度进行选择。
图3为乘坐高铁的推荐路线图。
图4为抵达景区的推荐路线图。
景区游览推荐与体验优化
1. 游览路线偏好推荐
游客可在导览系统中选择游览偏好,如表2所示,系统根据不同游览偏好的游客调整推荐模型中的权重参数α ,形成个性化推荐。
其中,α 的具体数值确定方法如下:
① 不同影响程度对应的数值:高:0.35,中:0.2,低:0.1;选用以上数值,是考虑到目前没有历史数据可以用来拟合,并且这一组数值易于理解与实现,可控性好,支持后续快速迭代调整,能清晰划分重要、中等、不重要因素。
② 将以上数值填入表格后,再进行归一化,得到不同游客游览偏好的具体α 的数值,如表3所示。
在完成游览路线规划后,系统进一步结合游客定位与住宿需求,提供本地特色住宿和餐饮推荐。
2. 景点语音智能讲解
游客可以根据系统提示,扫描景点二维码或者点击系统的景点语音讲解功能按钮,可以对景点有更详细的了解并且以此来决定更想要去的景点。其讲解内容可以以文字和语音播报的形式来呈现。系统讲解内容丰富,力求最大程度上描述景区的优美风貌。
3. 景区内拥堵预测与引导
在高客流量环境下,科学、高效的人流管控已成为智慧景区导览优化的重要环节。本系统通过对景点及设施(如厕所)出入口安装热成像、监控设备,结合动态人数统计与密度感知模型,对拥堵指数进行建模计算,并基于此进行动态路径推荐与游客引导,有效缓解景点拥堵、提升游客游览效率与体验。
4. 景区停车场智能服务
如图5所示,本系统车位监测机制以小程序扫码与实时数据同步机制为核心。每个停车场入口与出口均设有扫码点,车辆驶入时,游客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扫码登记,系统随即执行以下数据更新逻辑:
① 剩余车位数 = 剩余车位数 − 1。
② 已用车位数 = 已用车位数 + 1。
车辆驶出时,用户在出口扫码并完成停车费用支付,系统执行:
① 剩余车位数 = 剩余车位数 + 1。
② 已用车位数 = 已用车位数 − 1。
5. 应急路线与安全导引系统设计
改进Dijkstra通过状态扩展与剪枝,天然适配单源多目标的应急场景。在理论上适配应急路径的多约束需求,通过复杂度分析明确其工程边界;高并发场景下需围绕预处理、并行、启发式展开,保障系统提升其可扩展性。模型的约束设计深度贴合应急疏散的物理规律与管理需求,具备充分的理论合理性。
具体模型请点击原文链接进行查看。
系统运行优势分析与对比分析
与传统的导览方式相比,在各个方面实现了诸多提升,如表5所示。
系统开发完成后对比公众号的优势体现在多个方面。其功能更加完整全面,能够解决更好地实际痛点;用户体验更加丰富,操作便捷,适合多个年龄段的群体,可用性极强;数据反馈能力更强,能助力景区智慧化管理等。
如表6所示,蜀南竹海智能导览系统与各个著名景点的智能导览系统相对比,体现出了差异化优势,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结论
研究表明,这套导览系统在多个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当然,目前的系统也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首先,大模型的运行对硬件和网络环境要求较高,在网络不稳定或高并发情况下,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还有待提升。其次,在游客数据采集与个人隐私保护之间,需要考虑如何找到更合适的平衡点。另外,设备成本、管理配套等现实条件也会对系统的落地推广造成一定压力。
基金项目:
1) 天府文化数字化创新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课题《景区智慧导游交互系统设计与实现》。
2) 成都大学计算机学院2025年“启智计划”项目《“竹海智游”——景区AI导览交互系统》。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