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AI开发新手的入门实战记录:从零到能跑起来的“小助手”

说明:这篇文章就是一名刚开始学 AI 开发的新手(我)做的入门总结,技术含量不高,但尽量可复制、能跑通。目标:用最少的概念,做出一个「能问问题、能做简单文本处理」的小应用,并给出避坑与学习路线。

1. 我如何理解“AI 开发”(新手视角)

  • 两条路
    1. 调用现成的云端 API(省事、上手快、有配额/费用)
    2. 在本地跑开源模型(更自由,但要装环境、机器要稍好)
  • 常见任务:对话、文本分类/摘要、信息抽取、向量检索、图片理解/生成。
  • 新手建议:先能调用/封装,再慢慢学原理/训练

2. 开发前的选择题(帮你少走弯路)

目标 推荐路线 备注
快速做个聊天/写作助手 选一个对话 API,后端转发 成本可控、免环境
文本分类/关键词/摘要 Transformers pipeline 或小 API CPU 也能跑
私有化/内网 开源小模型 + 本地推理 如 CPU/GPU 服务器
搜索问答(RAG) 向量数据库 + 对话模型 先用现成 SDK

新手优先“能用”。不确定就选 API 路线,把工程链路走通:前端 → 后端 → 日志/限流/鉴权。


3. 5 分钟环境准备

# Python 3.10+
python -V

# 新建虚拟环境(任选其一)
python -m venv .venv && source .venv/bin/activate   # macOS/Linux
# .venv\Scripts\activate                             # Windows

pip install -U pip
pip install "fastapi[all]" uvicorn python-dotenv transformers torch

说明:torch 在 CPU 也能跑小模型;如果网速慢,可使用国内镜像或离线安装。


4. 本地能跑的两个最小案例

4.1 文本情感分类(开源模型,离线可跑)

# sentiment_demo.py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pipeline
clf = pipeline("sentiment-analysis")
print(clf("这家店服务很好,下次还来!"))
# 输出示例:[{'label': 'POSITIVE', 'score': 0.999...}]

4.2 一个“问答接口”(FastAPI + 开源小模型应答)

我用的是 transformers 的填空/生成能力,真实项目建议用对话 API 或本地聊天模型。

# app.py
import os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from pydantic import BaseModel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pipeline

app = FastAPI(title="AI 新手小助手")
gen = pipeline("text-generation", model="gpt2", max_new_tokens=80)  # 小模型,中文一般,演示用

class AskReq(BaseModel):
    prompt: str

@app.post("/ask")
def ask(req: AskReq):
    out = gen(req.prompt, do_sample=False)[0]["generated_text"]
    return {"answer": out}

启动:

uvicorn app:app --reload --port 8000
# POST http://127.0.0.1:8000/ask  body: {"prompt":"用一句话解释什么是过拟合:"}

友情提示:gpt2 中文能力弱,只做演示。想体验更好效果:

  • API 路线:换成任意对话模型的 SDK/HTTP,后端转发即可。
  • 本地路线:搜索中文友好的开源聊天模型(如 7B 级别),需要更强机器或量化推理。

5. 如果要走“API 路线”(更实用)

思路:前端→请求后端→后端携带密钥调用第三方→把结果返回;永远不要在前端暴露密钥

# api_backend.py
import os
import requests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from pydantic import BaseModel
from dotenv import load_dotenv

load_dotenv()
API_BASE = os.getenv("AI_API_BASE")     # e.g. https://xxx/v1
API_KEY  = os.getenv("AI_API_KEY")

app = FastAPI()

class ChatReq(BaseModel):
    user: str

@app.post("/chat")
def chat(req: ChatReq):
    # 以兼容 OpenAI 风格的接口为例;不同平台字段名略有差异
    payload = {
        "model": "your-model-name",
        "messages": [{"role":"user","content":req.user}],
        "temperature": 0.7
    }
    headers = {"Authorization": f"Bearer {API_KEY}"}
    r = requests.post(f"{API_BASE}/chat/completions", json=payload, headers=headers, timeout=30)
    r.raise_for_status()
    data = r.json()
    text = data["choices"][0]["message"]["content"]
    return {"answer": text}

.env(放项目根目录):

AI_API_BASE=https://your-endpoint/v1
AI_API_KEY=sk-xxxxx

好处:你可以随时切换供应商/模型;可以做日志、限流、审计;也可以在后端统一做 Prompt 拼装。


6. 把“小助手”变成“能用的功能”

6.1 常见功能清单(新手可做)

  • 文本摘要:输入长文本 → 输出 3–5 条要点
  • 待办整理:输入一段说明 → 解析出 todo 列表(JSON)
  • FAQ 问答:给定文档 → 本地搜索/向量检索 → 结合模型回答
  • 舆情/情感标注:批量文本 → 标签化结果(CSV)

6.2 一个可复制的“摘要接口”

# summarize.py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pipeline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from pydantic import BaseModel

app = FastAPI(title="摘要服务")
summarizer = pipeline("summarization", model="facebook/bart-large-cnn")

class Req(BaseModel):
    text: str

@app.post("/summarize")
def summarize(req: Req):
    # 模型对输入长度敏感,长文本需要先切片,这里先简单演示
    out = summarizer(req.text, max_length=120, min_length=30, do_sample=False)[0]["summary_text"]
    return {"summary": out}

7. 小而实用的评估办法(不用很学术)

  • 可读性:随机抽 10 条样例,人眼打分 1–5 分。
  • 一致性:同一输入多次、不同温度,结果是否稳定。
  • 准确率:分类/抽取任务可做 准确率/召回率 的粗评。
  • 成本:统计接口耗时、并发能力、每次调用费用。

记录到表格或日志,能看到“改动前后”对比就行。


8. 新手最容易踩的坑(我都踩过…)

  1. 把密钥写在前端 → 必须后端转发。
  2. 一次性把长文丢给模型 → 先切片、摘要分段再合并。
  3. 中文开源模型直接上 gpt2 → 效果差,换合适的中文模型或走 API。
  4. 忽略异常与超时 → 接口要 timeoutretry、降级兜底。
  5. 没做日志 → 出错难复现;在后端打印 prompt、时延、错误码(注意脱敏)。

9. 一个简单的项目结构(抄作业即可)

ai-starter/
├─ app.py               # 本地生成或 API 代理
├─ summarize.py         # 摘要服务
├─ sentiment_demo.py    # 情感分类示例
├─ .env                 # API_BASE / KEY(不进版本库)
├─ requirements.txt
└─ README.md

requirements.txt

fastapi[all]
uvicorn
python-dotenv
transformers
torch
requests

10. 7 天入门小计划(按我自己的节奏改的)

  • Day1:环境 + 能跑通一个 pipeline(情感/摘要)
  • Day2:封装成 FastAPI 接口(返回 JSON)
  • Day3:学会用第三方对话 API,后端转发 & 日志
  • Day4:做一个“文本摘要”或“待办解析”功能
  • Day5:加入简单评估错误处理/超时/重试
  • Day6:前端页或 CLI 小工具(curl/网页都行)
  • Day7:写 README/部署脚本,发一篇复盘帖

11. 参考资料(对新手友好)

  • Hugging Face 文档:transformers 入门与 pipeline 用法
  • FastAPI 官方文档:快速写接口、自动文档 /docs
  • 任意一家对话模型的官方示例(SDK/HTTP)
  • “Prompt 编写”关键词:角色、目标、输入格式、输出格式(JSON)

结语

我也刚入门,重点放在“能跑起来”而不是“研究透彻”。如果你照着上面的步骤走,一天之内就能搭起自己的AI 小助手。后续想继续深入,可以尝试:

  • 做一个**向量检索(RAG)**的小 Demo;
  • 学一点数据清洗和标注,把自己数据喂给模型做更稳的业务功能;
  • 研究部署与监控,比如 Docker 化、日志/告警。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