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虚拟仿真开启材料工程专业学习与实践新篇章
材料工程正面临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双重挑战。全球新材料市场预计五年增长超20%,但传统教育存在产教脱节、实践不足等问题。“AI+虚拟仿真”技术通过沉浸式模拟操作、实时更新技术内容,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成为解决材料工程人才培养难题的创新方案,助力行业应对技术变革需求。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工业时代,材料工程作为制造业的基石,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和制造技术的革新,市场对材料工程师的需求日益增长。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报告显示,全球新材料市场预计将在未来五年内增长超过20%。技术进步不仅推动了新材料的开发,也对材料工程师的技能和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年初,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部署、材料科学领域 410 余位专家学者共同研究编撰的《中国材料科学2035发展战略》正式发布,该报告是“十四五”国家重大出版工程“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丛书”的分册之一,全面分析了世界材料科学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我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其中提及了新材料创新人才的缺乏问题,并指出“加大国内新材料人才的培养力度,形成可持续的人才供给模式”。

传统材料工程教育的局限
材料工程行业的人才培养正遭遇着一系列复杂的挑战。
首先,技术教育的局限性导致教育内容过于专注于技术细节,忽视了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中国的工程师资格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影响了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此外,新技术和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体系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这些变化。
产教脱节也是一个主要问题,导致学生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未能满足未来工程实践的需求,实践教育和工程设计环节的缺失,学科老化和知识融合不足,以及课堂教学效果差,都是当前工程教育的弊端。

“AI+虚拟仿真”提供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AI+虚拟仿真”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实践操作,弥补技术教育中实践操作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虚拟仿真实验可以快速更新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工艺。此外,项目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使得教育内容与产业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有助于缩小产教之间的差距。
“AI+虚拟仿真”实验特色
“AI+虚拟仿真”实验提供了一个沉浸式学习体验,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实验室中。虚拟仿真实验能够详细模拟合金成分的选择、配料算法、熔炼过程等环节,让学生熟悉实验设备的操作规程,实现特种合金定向设计的教学目标。
通过对真空电弧熔炼和真空感应熔炼的操作,学生可以学会熔炼过程中保护气体压强、电弧电流、流感应熔炼、原料和熔体温度的控制,以及电弧电极、浇铸时机的把握。“AI+虚拟仿真”实验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学习资源,操作指引和风险控制,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AI+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运用计算机声、光、电等技术,结合VR、AR、MR等技术,模拟实训的真实实验环境或场景,给学生营造生动逼真的实验、实训教学过程,提升学生对职业岗位实际应用内容的认知度。“以虚带实”,有效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思考力、创新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赋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结语
“AI+虚拟仿真”实验对材料工程专业教育和行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业运作,还通过模拟实际操作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随着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对教育与实践结合的影响日益显著,材料工程“AI+虚拟仿真”实验将成为学生适应未来工作需求的重要工具。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