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及信息服务产品价值评估规范》(T/SIA 048-2024)于2024年12月31日发布并同步实施,是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的团体标准,核心目标是建立统一、规范的软件及信息服务产品价值评估体系,解决行业定价混乱、评估依据不足等问题,为市场交易、企业管理、第三方评估提供标准化操作指南。我们此前已分析过“信息化项目建成后资产管理如何做”,也解读过多个信息化项目相关评估规范,可结合阅读:

信息化项目建成后资产管理如何做

【国标-绩效评估】《信息化项目综合绩效评估规范》(GBT42584-2023)解读

【厦门】《厦门市政务信息化项目造价评估规范》(厦工信信息〔2022〕304号)-省市费用标准解读系列28

【江苏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软件适配改造成本评估规范》(DB32/T 4935-2024)-标准解读系列

【河北】《软件开发项目造价评估规范》(DB 13/T 2106—2014)-省市费用标准解读系列15

一、标准核心定位与适用范围

一)核心定位

聚焦软件及信息服务产品“无形性、高附加值”的核心特征,构建“方法分类-技术路线-实操流程-保障体系”的全链条评估框架,既明确四种评估方法的适用场景与计算逻辑,也规范评估机构、人员的资质与操作要求,兼顾科学性与实操性。

二)适用对象与场景

适用主体:软件企业(用于自评定价)、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用于采购/合作评估)、第三方评估机构/认证机构(用于专业评估)。

适用场景:软件产品交易定价、企业并购重组中的资产核算、政府采购评估、软件价值自评与决策、投融资中的价值测算等。

二、关键概念界定

软件及信息服务产品:通过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技术提供的服务及解决方案,涵盖应用软件、平台服务、数据处理等,具有无形性、高附加值特点。

理想生命周期:产品以最优吸收融合能力实现生命周期最大化的理想状态,需结合技术更新速度、市场需求调整。

折现率:将未来收益折算为现值的比率,综合货币时间价值与风险因素,参考银行存款利率确定。

分成率:当软件作为组合产品组成部分时,其收益占总收益的比例,需结合行业资金利润率、折算系数测算。

价值调整系数:市场比对法中,用于修正待评估软件与参照软件在功能、性能、可靠性上差异的参数。

三、标准核心内容框架

一)评估技术路线

遵循“属性分析→方法选择→实施评估→结果输出”的逻辑,具体流程:

图片

1.分析待评估产品的基本属性(如销售模式、是否为组合产品、市场可比性等);

2.从成本法、收益法、分成法、市场比对法中选择适配方法;

图片

3.按选定方法的模型与步骤开展量化评估;

4.结合市场动态与风险因素,输出最终评估结果。

二)四大核心评估方法

标准明确了4类评估方法,覆盖不同类型软件产品的评估需求,每种方法均规定了适用场景、使用前提、评估模型和操作步骤。

1.成本法

适用场景:一次性销售的软件及信息服务产品。

核心逻辑:以软件开发总成本为基础,叠加合理预期利润确定产品价值。

评估模型:

图片

关键要点:成本需归集直接人力、直接非人力、间接人力、间接非人力及其他未计入成本;利润率通常在15%-25%,可结合税收、汇率等因素调整。

软件特色技术补充:成本法评估中可采用功能点方法测算软件开发成本:按《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GB/T36964-2018)等标准量化软件功能,结合复杂度、规模变更因子等确定功能点规模,再通过生产率、调整因子等确认工作量,最后结合人月折算系数、平均人力成本费率等完成成本估算,实现从“功能需求”到“成本金额”的标准化转化。如果采用功能点方法可以使用软件造价喵来进行软件成本测算,软件造价喵就是采用功能点分析方法,通过AI大模型自动识别软件功能点,并套用你选择地区或者行业的软件造价标准,进行自动的软件开发项目或者软件运维项目的价格测算,然后还可以导出明细清单和报告,大幅降低人工核算误差,让成本法评估更高效、透明,尤其适配软件造价场景下的精细化成本测算需求。

图片

2.收益法

适用场景:可多次销售或按周期订阅的软件及信息服务产品。

核心逻辑:通过预测产品未来生命周期内的预期收益,按折现率折算为现值,总和即为产品价值。

评估模型:

图片

关键要点:需先确定产品生命周期(结合理想生命周期与新技术吸收融合能力系数),再预测年需求量、价格及各项成本,折现率参考当年银行存款利率。

3.分成法

适用场景:软件作为组成部分与其他要素共同构成的复合产品。

核心逻辑:从复合产品总收益中,按合理分成率拆分出软件贡献的收益,作为软件价值。

评估模型:

图片

关键要点:分成率需结合总收益、其他要素收益及折算系数(取值0.5-0.8)计算,要求各要素贡献度明确、收益关联稳定。

4.市场比对法

适用场景:待评估产品与市场同类产品具有可比性,且价值因素可量化。

核心逻辑:以同类参照软件价值为基础,通过生产率调整系数和价值调整系数(含功能、性能、可靠性子系数)修正,得到待评估产品价值。

评估模型:

图片

关键要点:需遴选3-6个高相似度参照软件,相似度从功能、质量、类型等多维度量化评分。

软件特色功能补充:市场比对法可借助软件造价喵的设备询价功能突破传统数据获取瓶颈——软件造价喵通过获取公开市场的同类产品中标价、成交价等数据,智能筛选高相似度参照案例,并自动计算功能、性能等维度的价值调整系数。相比人工查询,不仅能大幅缩短数据收集周期,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规避单一案例的偶然性,让市场法评估结果更具时效性与客观性,特别适配软件造价场景中对市场行情快速响应的需求。

图片

三)评估保障与安全要求

1.评估保障

平台保障:通过软件系统固化评估框架与流程,提供标准化工具支持;

制度保障:明确评估管理制度、流程规范、人员能力要求与考核机制,确保评估行为合规。

2.评估安全

要求对评估过程中的企业数据严格保密,采取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避免商业秘密泄露。

四)评估机构与人员资质

评估机构: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拥有固定办公场所与评估工具,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与评估平台。

评估人员:具备软件行业、财务、评估理论等专业背景,定期参加继续教育,遵守客观公正原则与保密义务。

四、标准实操价值与应用建议

一)核心价值

统一行业评估口径:解决不同机构评估方法不一、结果差异大的问题,为市场交易提供统一价值尺度。

降低评估门槛:明确四种方法的适用场景与计算模型,便于企业开展自评,减少对专业机构的依赖。

规范评估行为:明确机构与人员资质、流程要求,提升评估结果的公信力与合法性。

二)应用建议

1.软件企业:一次性卖的标准化软件优先用成本法;订阅制或长期盈利软件选收益法;嵌硬件/打包的软件用分成法。

2.第三方评估机构:先和委托方明确评估目的再选方法;用市场比对法要确保参照软件真实可比,系数让专家实测;留存资料、建案例库复盘。

3.政府/采购方:买标准化软件要评估依据;买组合产品重点查分成率测算逻辑。

《软件及信息服务产品价值评估规范》(T/SIA 048-2024)为行业提供统一价值尺度以规范市场,给企业提供自评工具以辅助经营决策,为政府与第三方评估提供依据以提升结果可信度,同时推动行业评估标准化,助力软件行业高质量发展。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