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 CANN 算子开发全解析:从执行模型到工程化落地的深度实践指南

在大模型时代,AI 基础设施不再以纯硬件算力为核心竞争力,真正决定训练与推理效率的,是算力能否被充分释放。而在华为 Ascend 处理器体系中,这一切的底层基础能力都通过 CANN(Compute Architecture for Neural Networks)提供的算子机制得以构建。算子不仅是算力的最小调度单元,更是模型图编译、跨设备调度、内存布局优化以及融合策略的核心。

过去,大部分开发者把 CANN 算子理解为“写 Kernel”,但随着 CANN Runtime、Graph Engine(GE)、TBE/Ascend C、AutoTune、AutoFuse 等模块不断完善,算子早已演进为一个涵盖编译、执行、调度、并发、分布式一致性的复杂系统。本文试图从体系结构、执行模型、开发路径和优化策略等多个视角,梳理一次真正“体系化”的 CANN 算子开发全流程。


训练营简介

2025年昇腾CANN训练营第二季,基于CANN开源开放全场景,推出0基础入门系列、码力全开特辑、开发者案例等专题课程,助力不同阶段开发者快速提升算子开发技能。获得Ascend C算子中级认证,即可领取精美证书,完成社区任务更有机会赢取华为手机,平板、开发板等大奖。

报名链接:https://www.hiascend.com/developer/activities/cann20252#cann-camp-2502-intro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CANN 中算子的角色:不仅仅是运算单元

算子在传统意义上承担的是数学运算的职责,例如矩阵乘加、卷积、激活函数等。而在 Ascend CANN 中,它至少承担三层职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模型图编译中的基本构件

图编译器会将前端框架(TensorFlow、PyTorch、MindSpore 等)的计算图转换为 CANN 的 IR,每个 IR 节点都直接或间接映射到算子。算子的属性决定了图分割是否可行、算子能否跨设备调度、内存规划是否有效。

2. 运行时执行的调度粒度

Ascend 的 AI Core 并不是简单执行 Kernel,而是依据 Tiling 策略、Pipeline 调度策略和 SPMD 模型,对算子执行进行精细化控制。

算子组织了:

  • 内存分配/复用方式
  • AI Core 与 CPU 协同模式
  • 缓存/UB(Unified Buffer)访问模式
  • 单算子多并发线程(block)的执行方式

3. 性能优化的中心载体

融合、AI Core 状态控制、Prefetch 机制、流水线优化、AutoTune 搜索,都依赖算子接口和算子属性。

因此,一个“算子”在 CANN 中的意义几乎等同于 GPU 世界里的 CUDA Kernel + 计算图节点 + 调度指令的组合。


二、CANN 的执行模型:SPMD + AI Core 的并行计算哲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scend C算子开发的核心思想是 SPMD(Single Program Multiple Data),即所有 Core 执行同一段算子代码,但根据自身 ID(block_id)处理不同数据区间

1. Why SPMD?

SPMD 可以最大化硬件利用率,因为:

  • 程序无需多版本维护(高可维护性)
  • 数据域分片可由编译器统一决定(优化空间大)
  • AI Core 数量多、结构统一,非常适合 SPMD 模型

2. SPMD 中的数据切片策略

CANN 将数据划分为多个 tile,每个 tile 被一个 Core 处理。关键难点在于“tile 的大小与访问模式要满足 AI Core 对对齐、访存、流水线的要求”。

例如:

  • GEMM 的 tile 通常是 MK-KM 格式
  • 卷积算子的 tile 受 HWC/NCHW 布局影响
  • Softmax 的 tile 则常基于行维度切分

开发者只需要遵守算子访存逻辑,其余由 Tiling 算法自动生成。

3. PipeLine 机制

AI Core 的 Pipeline 大体分为三段:

  1. Load:从 GM(Global Memory)搬运到 UB
  2. Compute:执行数学运算
  3. Store:将结果写回 GM

一个优秀算子应保证三者尽可能并行,形成如下流水:

Load → Compute → Store
  ↳ Load → Compute → Store
    ↳ Load → Compute → Store

算子性能是否达到峰值,很大程度取决于此。


三、CANN 中算子的分类与系统位置

一个完整 CANN 算子体系一般包含:

1. TBE/Ascend C 算子(AI Core 侧)

负责高性能数学计算,是最重要的部分。

2. CPU 算子(Host 侧)

用于非密集型计算、内存管理、数据准备工作。

3. 融合算子(Composite)

由多个基础算子按 Fusion 规则组合而成,可以减少 GM 访存。

4. AutoFuse 自动融合算子

由编译器借助策略搜索生成,不需要手写。

5. 图层算子(Graph-Level)

用于处理大算子、中间张量布局等任务。

不同类型算子参与模型编译的不同阶段,从 OP 原型、图构建、算子调度、Kernel 编译,到最终执行,形成完整链路。


四、算子开发的工程化流程:从规格到 Kernel 调度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一个算子的开发流程远比写 Kernel 要复杂。

下面以AI Core 基础算子开发为例,梳理完整流程。


1. 定义算子规格(OP Spec)

包括:

  • 输入、输出张量格式(Shape、DType、Format)
  • 支持的动态 shape 范围
  • 广播/对齐/对称性约束
  • 算子属性(属性参数,例如 axis)

这一步影响到框架适配和图编译。


2. Tiling 设计

Tiling 是算子性能的灵魂,它定义:

  • 一个 Core 要处理多少数据
  • 每次从 GM 读取多少
  • UB 需要多少空间
  • AI Core 的并行程度

Tiling 通常由编译器自动生成,但在某些算子(如卷积、GEMM)中需要手写算法逻辑高阶优化。


3. Kernel 编写(Ascend C)

Ascend C 脚本控制:

  • 数据搬运(Load/Store)
  • 计算核使用(如 Vector Engine、Scalar Engine)
  • UB 资源分配
  • 并行 block 的执行顺序

示例伪代码(非文档、非真实 API,只为表达 Ascend C 风格):

__kernel__ void AddKernel(__gm__ float* x, __gm__ float* y, __gm__ float* out, int n) {
    int core_id = get_block_id();
    int start = core_id * TILE_SIZE;
    int end   = min(start + TILE_SIZE, n);

    __ub__ float buf_x[TILE_SIZE];
    __ub__ float buf_y[TILE_SIZE];

    for (int i = start; i < end; i += STEP) {
        load(buf_x, x + i, STEP);
        load(buf_y, y + i, STEP);
        vadd(buf_x, buf_y, STEP);
        store(out + i, buf_x, STEP);
    }
}

虽然简单,但体现了 SPMD + Pipeline 模式。


4. Host 端适配(PyTorch/TensorFlow/MindSpore)

包括:

  • 算子调用接口
  • Shape 推导
  • 算子属性解析
  • 动态形状处理
  • 算子注册

这一步决定模型是否能在框架侧正确调用算子。


5. 调试与 Profiling

CANN 提供全链路调试工具:

  • CANN Profiler:核执行时间、访存、流水线
  • Msprof:模型级性能分析
  • Dump:中间 Tensor 数据检查
  • Ascend CL:算子级功能验证

一篇优秀的算子文章必须强调:Kernel 正确 ≠ 算子正确,算子正确 ≠ 性能最高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性能优化:CANN 算子调优的系统方法论

算子的性能优化本质上分三层:


1. 内部优化:Kernel 层级

优化方向包括:

  • 减少 GM 访存次数(融合、缓存复用)
  • 减少 Load/Store 开销(对齐、向量长度)
  • 提高 pipeline 并行深度
  • 调整 Tile 大小以匹配 AI Core 执行引擎的最佳比例
  • 尽量使用向量化指令(VEC)

很多高性能算子如 GEMM/Conv 的精华就在这里。


2. 算子间优化:融合(Fusion)

CANN 在融合方面非常强大,包括:

  • AutoFuse 自动融合
  • 手写 Composite Fusion(如 MatMul+Bias+Gelu)
  • Buffer 重用策略(不落地)

融合可减少:

  • 中间张量大小
  • GM 访存次数
  • 调度开销

其收益甚至大于单算子优化。


3. 图级优化

包括:

  • Layout 转换(优化成 NCHW、ND、FRACTAL_Z 等)
  • 重排算子顺序(算子调度优化)
  • 使用更强并行(Tensor 并行、Pipeline 并行)

这是 CANN 编译器(GraphEngine)的价值所在。


六、工程实践:从单算子到大模型场景的深度应用

在大模型(LLM)场景中,算子不仅要快,还要“稳”。工程实践主要关注以下方面:

1. 动态 Shape 的复杂性

LLM 的 KV Cache 会在每个 Token 变化,算子必须支持动态形状的推导与编译。

2. 大规模计算下的并行一致性

多卡资源的 SP/N場合中,算子需要具备跨 Rank 的一致行为。

3. 内存复用与长序列推理

算子需要在 KV Cache 长序列下减少内存冗余。

4. AutoTune 与实际场景匹配

AutoTune 搜索维度包括:

  • tile 大小
  • 指令顺序
  • 访存策略
  • Block 与 ThreadMapping

很多场景下,AutoTune 能带来 30%+ 的收益。


七、总结:CANN 算子体系的根本价值

CANN 算子不是 CUDA Kernel 的简单平替,也不是一个数学库的集合,它是 Ascend 全栈算力体系的核心抽象层。通过统一的执行模型、成熟的 Tiling 策略、丰富的调试工具链以及工程化的架构体系,CANN 使得开发者能够充分释放 AI Core 的潜能。

在越来越重要的大模型推理与训练场景中,高质量算子已经成为决定系统性能与稳定性的关键。而理解 CANN 的算子执行模型、编译体系和优化策略,是掌握 Ascend 平台开发能力的关键一步。

未来,随着 AutoFuse、AutoTune 和分布式算子系统不断完善,CANN 将进一步从“手写算子”走向“自动生成算子”,使开发者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模型创新,而非底层指令优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