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O - BP 与 BP 分类模型对比:用 Matlab 轻松实现
【对比】PSO-BP+BP分类模型对比基于粒子群算法(P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数据分类预测对比(可以更换为回归/单变量/多变量时序预测,前),Matlab代码,可直接运行,适合小白新手程序已经调试好,无需更改代码替换数据集即可运行数据格式为excel代码已经调试好,替换数据集直接运行main即可一键出文案对比图BP也可更换为SVM,RF等其他模型前私1、运行环境要求MATLAB版本为2018b及
【对比】PSO-BP+BP分类模型对比 基于粒子群算法(P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数据分类预测对比(可以更换为回归/单变量/多变量时序预测,前),Matlab代码,可直接运行,适合小白新手 程序已经调试好,无需更改代码替换数据集即可运行数据格式为excel 代码已经调试好,替换数据集直接运行main即可一键出文案对比图 BP也可更换为SVM,RF等其他模型前私 1、运行环境要求MATLAB版本为2018b及以上 2、代码中文注释清晰,质量极高 3、运行结果图包括分类效果图,迭代优化图,混淆矩阵图等 4、测试数据集,可以直接运行源程序 适合新手小白 保证源程序运行, 代码只是个工具,无法替换数据就达到你想要的效果,考虑好再

在数据分类预测领域,BP 神经网络是一种常用的模型。不过,BP 神经网络存在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粒子群算法(PSO)被用来优化 BP 神经网络,也就是 PSO - BP 模型。今天咱就来对比一下 PSO - BP 和 BP 这两个分类模型,并且会给出可以直接运行的 Matlab 代码,就算是新手小白也能轻松上手。
代码获取与运行环境
本次的代码已经调试好,如果你想运行代码,只需要把数据集替换成你自己的就行,数据格式要求是 excel 格式。要运行代码,MATLAB 版本需要在 2018b 及以上。代码里中文注释非常清晰,质量那是杠杠的。
代码分析与实现
整体思路
先给大家说说整体的思路,咱会分别实现 BP 分类模型和 PSO - BP 分类模型,然后运行代码得到相应的结果图,像分类效果图、迭代优化图、混淆矩阵图等等。最后对比这两个模型的效果。
代码部分
以下是部分关键的 Matlab 代码示例,这里以主程序 main.m 为例:
% 加载数据集
data = xlsread('your_data.xlsx'); % 读取 excel 数据集
% 划分输入和输出
input = data(:, 1:end - 1);
output = data(:, end);
%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train_ratio = 0.8; % 训练集比例
train_size = floor(train_ratio * size(input, 1));
train_input = input(1:train_size, :);
train_output = output(1:train_size, :);
test_input = input(train_size + 1:end, :);
test_output = output(train_size + 1:end, :);
% BP 神经网络模型
net_bp = feedforwardnet(10); % 创建 BP 神经网络,隐藏层有 10 个神经元
net_bp = train(net_bp, train_input', train_output'); % 训练 BP 模型
bp_predict = net_bp(test_input'); % 用 BP 模型进行预测
% PSO - BP 模型
% 这里省略 PSO 优化 BP 神经网络的详细代码,主要思路是用 PSO 寻找 BP 网络的最优初始权值和阈值
% 假设已经有了优化好的 PSO - BP 网络 net_pso_bp
pso_bp_predict = net_pso_bp(test_input'); % 用 PSO - BP 模型进行预测
% 绘制分类效果图、迭代优化图、混淆矩阵图等
% 分类效果图
figure;
subplot(2, 1, 1);
plot(test_output, 'b', 'LineWidth', 1.5);
hold on;
plot(bp_predict', 'r--', 'LineWidth', 1.5);
title('BP 分类效果图');
legend('真实值', '预测值');
subplot(2, 1, 2);
plot(test_output, 'b', 'LineWidth', 1.5);
hold on;
plot(pso_bp_predict', 'g--', 'LineWidth', 1.5);
title('PSO - BP 分类效果图');
legend('真实值', '预测值');
% 混淆矩阵图
figure;
subplot(1, 2, 1);
confusionchart(test_output, round(bp_predict'));
title('BP 混淆矩阵图');
subplot(1, 2, 2);
confusionchart(test_output, round(pso_bp_predict'));
title('PSO - BP 混淆矩阵图');
代码分析
- 数据加载与划分:通过
xlsread函数读取 excel 数据集,然后把数据集划分为输入和输出,再进一步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这样做是为了后续训练和评估模型。 - BP 神经网络模型:使用
feedforwardnet函数创建一个 BP 神经网络,这里隐藏层设置了 10 个神经元。然后用train函数对网络进行训练,最后用训练好的网络对测试集进行预测。 - PSO - BP 模型:在代码里省略了 PSO 优化 BP 神经网络的详细代码,不过大致思路就是用 PSO 算法寻找 BP 网络的最优初始权值和阈值,这样能避免 BP 网络陷入局部最优。
- 绘图部分:用
subplot函数在一个窗口里绘制多个图,包括分类效果图和混淆矩阵图。通过这些图可以直观地对比 BP 和 PSO - BP 模型的分类效果。
运行结果与对比
运行代码后,我们可以看到分类效果图、迭代优化图、混淆矩阵图等。从分类效果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到预测值和真实值的拟合程度;混淆矩阵图则能让我们了解模型的分类准确性,比如有多少样本被正确分类,多少被错误分类。

一般来说,PSO - BP 模型由于使用了粒子群算法优化,在分类效果上会比单纯的 BP 模型更好,尤其是在处理复杂数据集时,PSO - BP 模型更不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能得到更准确的分类结果。
注意事项
代码只是个工具,如果不替换合适的数据集,可能无法达到你想要的效果。所以在使用代码前,要考虑好自己的数据情况。另外,代码里的 BP 模型也可以更换为 SVM、RF 等其他模型,有需要的话可以私下交流。

对于新手小白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入门项目,通过运行代码、分析结果,能更好地理解 BP 神经网络和粒子群算法的原理和应用。赶紧动手试试吧!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