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神发布《无需信任宣言》:区块链回归本质的里程碑
11月12日,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在社交媒体宣布签署《无需信任宣言》(The Trustless Manifesto),这份由Yoav Weiss、Vitalik Buterin和Marissa Posner共同撰写的宣言,为区块链行业的"无需信任"特性提供了明确定义和设计准则。与以太坊生态不同,Chain33的探索更聚焦企业级场景的模块化落地:在供应链、司法存证等场景中
11月12日,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在社交媒体宣布签署《无需信任宣言》(The Trustless Manifesto),这份由Yoav Weiss、Vitalik Buterin和Marissa Posner共同撰写的宣言,为区块链行业的"无需信任"特性提供了明确定义和设计准则。这份宣言不仅是技术哲学的阐述,更是对行业演进路线的系统性反思。

一. 区块链行业现状
当前区块链行业正处于技术快速发展与应用场景扩大的关键期。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区块链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达到$1000亿。然而,随着行业的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01 去中心化承诺与中心化现实的背离
大量项目虽标榜去中心化,实际运作却依赖中心化服务器、托管节点或核心开发团队。Layer 2解决方案中的中心化排序器、主流钱包依赖的Infura等RPC服务,均构成单点故障风险。
02 安全事件暴露信任裂痕
2022-2024年间,跨链桥攻击、CEX暴雷事件累计损失超百亿美元。这些事故多源于对中心化中介的信任失效,而非加密协议本身的技术缺陷。
03 真实应用场景的瓶颈
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进程缓慢,核心障碍在于法律主体与链上自治系统间的信任断层。传统机构难以验证链外承诺是否在链内得到严格执行。
用户需求已从早期投机转向对资产主权、验证透明度、抗审查性的刚性要求。在此背景下,宣言试图为行业建立可量化的去中心化标准。
二. 宣言的核心内容
《无需信任宣言》定义了“无需信任系统”为:任何诚实参与者都可以在无需许可的情况下加入、验证和行动的系统。宣言提出了一系列核心要求,包括:
01 核心要求
-
自我主权:用户完全掌控自己的资产和数据。
-
可验证性:所有状态变化都可以从公开数据独立验证。
-
审查抵抗:系统不受任何审查,信息自由流动。
-
Walkaway Test:用户随时可以离开系统,且不会受到任何负面影响。
-
可及性:系统对所有人开放,无需许可。
-
激励透明:激励机制公开透明,避免隐性控制。
02 三定律
宣言提出了“三定律”,作为构建无需信任系统的基础原则:
-
无关键秘密
协议步骤不依赖于任何单一行为者的私人信息。系统运行不依赖任何秘密参数。
-
无不可或缺中介
所有参与者都是可替换的。系统设计上不能依赖特定的中介节点或个人。
-
无不可验证结果
所有状态变化都可以从公开数据完整重现。结果可以被任何人独立验证。
03 设计原则
-
无需信任设计应从一开始就嵌入系统。不能为了用户体验或便利性而引入中心化依赖。
-
避免渐进式中心化:即使是为提升效率而引入的中心化组件,也可能带来单点故障,应尽量避免。
三. 为何V神会签署这份宣言?
01 安全性与去中心化风险
区块链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为了用户体验或效率而引入了中心化组件,例如托管RPC、集中化排序器等。这些组件虽然方便,但也带来了安全风险和单点故障。Vitalik认为,真正的去中心化应该从设计之初就嵌入,而不是事后修补。
02 透明性与可验证性
无需信任系统要求所有操作都可以从公开数据独立验证,这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可靠的信任基础,而无需依赖任何第三方。这对构建一个值得信赖的数字经济至关重要。
03 促进真实世界资产(RWA)的融合
随着真实世界资产(RWA)在区块链上的代币化应用日益增多,确保系统在与现实世界资产交互时同样具备高安全性、透明性和中立性变得尤为重要。RWA代币化需链上系统证明其能中立执行产权规则,无需信任设计通过代码即法律的确定性,降低合规摩擦,使监管机构能技术性验证系统规则,而非依赖运营方信用。
04 预防“渐进式中心化”
Vitalik一直强调,去中心化的系统不应因为“便利性”而逐渐变成中心化的系统。宣言中强调的“三定律”正是为了防止这种渐进式中心化的发生。
四. 行业影响
01 对以太坊的影响
宣言推动了技术发展方向,例如要求Layer 2解决方案更加去中心化,并引导生态系统建设更倾向于抗审查和代码驱动的逻辑。它进一步巩固了以太坊作为最去中心化智能合约平台的市场定位。
02 对整个区块链行业的影响
宣言建立了新的项目评估标准,用户和投资者将更关注项目的去中心化程度。它将加速隐私技术、去中心化身份(DID)和跨链互操作协议的发展,并为行业自律提供了理论框架。
五. 本土开源架构的探索:Chain33
《无需信任宣言》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而开源项目正是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的场所。复杂美科技开源的区块链底层项目 Chain33 (可在 GitHub 访问:https://github.com/33cn/chain33),正体现了在复杂系统中实践无需信任原则的尝试。
Chain33作为模块化多链架构框架,其设计与宣言精神形成技术呼应:
-
无不可或缺中介:通过平行链架构与插件化共识,验证节点、排序角色均可无许可替换,避免单一基础设施依赖。
-
可验证性与无不可验证结果:所有交易与状态变更基于公开默克尔证明,支持轻节点独立验证,符合"结果可重现"要求。
-
自我主权与审查抵抗:账户体系完全由私钥控制,平行链间通过主链哈希锚定实现跨链互操作,无单点准入限制。
与以太坊生态不同,Chain33的探索更聚焦企业级场景的模块化落地:在供应链、司法存证等场景中,通过可插拔的权限模块实现"有限信任"到"无需信任"的渐进式适配,为监管友好型无需信任系统提供工程样本。这种实践表明,去中心化原则可与实体产业需求结合,而非局限于金融原生场景。
六. 实施挑战与产业机遇
技术实现路径
-
性能悖论:全节点验证与吞吐量存在固有矛盾。需通过数据可用性采样、证明聚合等技术缓解。
-
用户门槛:运行本地节点对普通用户不现实。弱主观性模型(轻客户端+欺诈证明)成为折中方案。
-
密钥管理:自我主权要求用户承担密钥责任。社交恢复、MPC分片需在"无关键秘密"定律下重新设计。
企业级影响
-
合规透明化:企业可基于无需信任架构构建供应链溯源、碳资产管理等场景,通过可验证的业务逻辑满足审计要求,而非依赖运营方信用背书。
-
成本结构优化:减少对中心化云服务的依赖,降低单点故障导致的停机损失。在RWA领域,无需信任的代币化流程可减少合规中间环节。
-
技术选型转向:投资与技术评估将从"功能完备性"转向特权角色最小化,推动采购标准升级。
个人机遇
-
资产控制:真正实现私钥即产权,避免平台冻结风险。
-
隐私计算:利用ZK技术实现可验证的隐私,在保护交易细节的同时满足监管要求。
-
职业演进:随着行业对底层架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的要求提高,掌握如Chain33等复杂、模块化底层架构设计和审计能力的专业人才将拥有巨大的市场价值。
结语
《无需信任宣言》并非否定所有中心化服务,而是为区块链系统划定不可妥协的安全底线。它标志着行业从"去中心化最大化"的口号,走向"信任最小化"的工程实践。
对复杂美科技等本土技术企业而言,这既是对开源初心的回归,也是参与全球技术标准制定的历史机遇。Chain33等项目的持续迭代,将证明无需信任原则不仅能落地于公有链,更能赋能实体经济,构建开放、公平、可验证的数字协作新范式。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