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市场部要求优先开发营销活动工具,研发部强调技术债务优化,而客服部要求解决高频投诉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建立公平的仲裁规则。

       如果上述场景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往往会导致资源内耗,团队士气低迷,用户流失严重,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我们需要重视需求的跨部门冲突问题,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阐述:

跨部门需求冲突:优先级机制构建的5个重点
跨部门需求冲突:优先级机制构建的5个重点

        1、组织战略目标和北极星指标

        在确定需求优先级之前,需要将组织的战略目标和方向放在首要位置,整个项目团队都应理解和支持此方向,从而保证部门间的需求优先级决策与总体目标一致。

        那么我们项目的最终目标如何被清晰确认和度量,这就需要北极星指标。北极星指标是项目产品的核心指标,是为用户创造的核心价值。

        因此在进行需求优先级排序时,我们需要确认:此需求在多大程度上驱动北极星指标? 而那些能对核心指标产生最直接、最显著影响的需求,理应获得更高的优先级。

        注意事项:

确认目标清晰可执行,目标需转化为所有部门都能理解和行动的具体方向。

确保北极星指标的正确性,警惕“虚荣指标”。

北极星指标
北极星指标

        2、统一的决策框架:优先级排序模型

        为了有效预防各部门间的冲突,需要在北极星指标下建立统一的决策框架,以统一的评估标准来进行需求优先级排序,从而避免各部门自说自话。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优先级排序模型,目前业界广泛使用且行之有效的模型主要有:

        (1)价值成本矩阵

我们将需求放在二维矩阵(X轴Y轴)中,Y轴为价值,评估需求带来的商业价值或用户价值,可以分为:高、中、低三档;X轴为成本,评估实现需求所需投入的工作量或成本,分为:高、中、低三档。

此矩阵的决策顺序依次是:高价值低成本,高价值高成本,低价值低成本,低价值高成本。

        (2)KANO模型

此模型从用户满意度角度,将需求分为: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魅力型需求、无差异需求和反向型需求。

此模型的决策顺序:基本型需求 > 期望型需求> 魅力型需求。

        (3)MoSCoW法则

此法则是在固定时间内对需求进行分类:必须有、应该有、可以有、这次不会有。而决策顺序:必须有>应该有>可以有。

        注意事项:

避免机械套用模型,警惕单一模型的局限性,可以组合使用模型。

模型中的维度需量化评估,避免主观评判。

MoSCoW法则
MoSCoW法则

        3、透明公正的决策流程

        我们需要建立透明公正的决策流程,明确决策角色与职责,从而有效避免扯皮和决策僵局。

        明确最终决策者,通常由产品负责人、CPO或跨部门决策委员会担任,并确保决策流程形成闭环;决策框架和原则需提前确认,建立清晰的优先级评分体系;在决策过程中需流程公开化透明化,要让所有人不仅看到结果,还能理解过程。

        另外需重视决策时效,一般需求 24 小时内给出结论,紧急需求 4 小时内响应,避免拖延。

        注意事项:

必须设立唯一的“最终决策者主体”。

流程必须文档化并公开:将整个优先级评审流程向所有部门开放。

决策记录:对于重要的优先级决策会议,应有明确的会议纪要,以便后续追溯。

决策流程
决策流程

        4、沟通协调

        上面我们已经确定了决策机制,但在执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人与人间的沟通协调,注重培养协作共赢的文化与共识。

        可以通过定期会议和工作汇报,不同部门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彼此的需求,以及如何更好地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同步。为了促进跨部门合作,我们可以分享资源和知识,有助于创造出更大的组织价值。

        注意事项:

从“我的需求”转向“我们的目标”:在决策会议中,要不断引导大家如何组合这些需求,实现公司共同目标。

鼓励各部门在提交需求前,就主动与其他相关部门沟通,寻求协同效应。

沟通协调
沟通协调

        5、持续监控与调整

        需要注意,我们需求优先级的设定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进行定期审查已设定的优先级,确认它们是否仍然符合组织的最佳利益。

        市场的变化是常态,我们项目也会随之变化,因此需要对优先级列表进行灵活调整以应对新情况。需要持续收集关于需求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反馈,并实时监控流程运行状况。

        注意事项

设立申诉通道,允许提报部门在 24 小时内对结果提出异议,需提交补充论据。

预留弹性资源,核心资源池需保留 10%-20% 余量,应对高优先级突发需求。

定期复盘容量,每月评估资源负荷,避免 “优先级高但资源不足” 导致的执行落空。

持续监控与调整
持续监控与调整

        另外,随着AI的发展,为了提高用户分析效率和质量,我们也可以使用AI工具,如Co-Project智能项目管理平台的需求条目化功能,使用AI,一键将多格式需求(模板文件、任意文档、单张图片、多张图片等)自动生成规范用户需求,节省了需求梳理和需求导入的时间,从而提高需求分析效率和质量。

CoCode需求条目化
CoCode需求条目化

        总之,构建跨部门需求优先级机制,需通过明确的标准、清晰的权责、透明的流程、客观的数据、灵活的调整和共赢的文化,将冲突从“人与人之间的对抗”转化为“需求与需求之间的客观比较”,从而最大化地提升组织资源的使用效率。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