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导读

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是科技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领导者之一,他不仅成功带领微软完成了向云计算的转型,更使其成为当前AI浪潮中毋庸置疑的领航者。在最近与Stripe进行的深度对话中,纳德拉回顾了微软的历史教训,将比尔·盖茨在90年代提出的“信息管理”愿景与今日企业AI的落地挑战联系起来。

这篇博客文章将深入剖析这场富有洞察力的对话,探讨AI如何在企业中实现大规模扩散,未来的软件界面将如何演变,为何本轮AI资本支出周期与以往的泡沫截然不同,以及在智能体经济下,企业如何通过构建自己的基础模型来确保其核心知识主权。对于所有关注AI前沿、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平台战略的读者而言,纳德拉的见解提供了一份超越表面的深度战略蓝图。


主体部分

1. AI在企业中的扩散:重拾“信息管理”旧梦

纳德拉指出,当前微软重点在于确保AI能够渗透到企业内部,帮助企业构建自己的AI工厂和AI智能体,而非仅仅是羡慕他人的成果。然而,AI在企业中实现大规模渗透面临着巨大的数据管道(data plumbing)挑战。

企业数据架构的永恒难题

比尔·盖茨在90年代就痴迷于一个理念:软件只有一种类别,那就是信息管理,目标是将人、地点和事物进行模式化(schematize)。盖茨甚至讨厌非结构化的文件系统,梦想着所有信息都能被统一成一个SQL数据库,供人们查询和编程。

然而,现实是人是凌乱的(people are messy),即使是结构化的数据,也很难真正整合在一个索引或一个可查询的SQL语句中。这导致了企业几十年来一直未能实现所有数据触手可及的梦想。

纳德拉认为,深度神经网络的出现,通过大规模的参数和计算能力,突然找到了破解企业复杂模式的路径。

Copilot的价值与落地障碍

微软Copilot旨在利用Microsoft 365 Graph——即公司邮件、文档、Teams通话等底层最重要的数据库。Copilot的作用在于更好地回溯和召回人们在非结构化工作中丢失的语义连接和业务事件关系。

尽管Copilot的采用速度比微软历史上任何Office套件都要快,但企业部署的复杂性远超消费级应用。核心障碍在于:

  • 数据治理与合规性:在企业环境中,电子发现(e-discovery)和数据治理(data governance)必须完全奏效。
  • 权限与保密性:需要将Purview(微软的数据管控解决方案)集成到Copilot中,确保只有拥有信息权限管理(IRM)标签的用户才能检索机密信息。
  • 跨系统集成:仅仅覆盖Microsoft 365 Graph是不够的,还需要与ERP系统等核心业务系统连接。这种连接不能是细吸管(thin straws),而是需要语义嵌入(semantically embed)所有数据到一个更好的数据架构层。

2. 智能体的觉醒:模型、记忆与权限的三角关系

智能体(AI Agent)的未来发展,超越了模型本身的智能范畴,需要关注模型在运行时(at runtime)之外的三个关键要素:

长期信用分配与运行时的三大要素

模型要实现真正的持续学习(continual learning)或上下文学习(in-context learning),其认知核心(cognitive core)必须与其知识分离。纳德拉提出了模型在运行时必须解决的三大挑战,这些要素必须构建到模型中,但又必须存在于模型之外:

  1. 记忆(Memory):包括短时和长时记忆。人类擅长长期信用分配(long-term credit assignment),即能够根据过去的行为奖励或惩罚(比如记住一个错误)。AI模型要具备真正的记忆,必须达到这种能力。
  2. 权限(Entitlements):模型在运行时必须严格遵守所有的权限系统(permissioning system),以匹配用户的角色和访问级别。
  3. 动作空间(Action Space):模型必须具备执行任务的能力,即行动空间必须有效运行。
从手动选择到智能模型调度

纳德拉认为,未来用户不会手动在选择器中挑选使用GPT-4还是Claude 3,而是需要一个模型集合(an ensemble of models)。智能体将负责中介和调度这些模型,以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

对于构建者而言,目标是让最强大的模型处理最高价值的复杂任务,然后持续优化,确保生产环境中部署的是一个智能的模型调度器(smart model router),能够根据任务复杂度、代码库情况等因素,自动选择合适的智能水平(cogs)。纳德拉提到,GitHub Copilot正在试验的“Auto”功能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3. 软件界面的终极进化:代理式商务与“会计师IDE”

AI的崛起正在挑战传统的软件交付范式,预示着用户界面的彻底重构。

生成式UI与宏观授权

传统的软件是金碟(gold master)模式,UI是固定写死的。未来,得益于AI生成代码的能力,用户界面可以被实时渲染并高度定制化。纳德拉重申了微软长久以来的一个思考:文档、网站和应用程序之间的界限正在模糊,AI可以随时生成任何一种格式来展示信息。

软件的交互模式正在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授权和微观引导(massive macro delegation, micro steering)。用户将指令交给数以千计的智能体,这些智能体可能工作数小时或数天,然后回传报告。

这种新的交互模式将催生出高度精炼的新一代IDE(集成开发环境)。不仅仅是程序员需要IDE,未来将出现会计师IDE、律师IDE,所有软件最终都将看起来像一个收件箱、一个消息工具和一个闪烁的画布

Excel的启示:最亲民的编程环境

讨论到软件的耐久性,纳德拉高度赞扬了Excel的持久性。Excel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完美结合了列表和表格的力量以及软件的可塑性。更重要的是,Excel是图灵完备的(Turing complete),是世界上最容易上手的编程环境。人们在使用Excel时,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编程。

这种无感知编程的范式启发了纳德拉:AI时代需要发现那些能够彻底重新定义工作流程和工作产物的工具。

代理式商务(Agentic Commerce)的新范式

Stripe和微软正在合作推动代理式商务,即通过AI智能体实现无缝的对话式商务体验。

  • 搜索的颠覆:基于关键词的传统搜索体验正被AI对话体验彻底超越。AI能够根据用户的“氛围、美学、尺寸”等高级推理问题,创建定制化的产品目录
  • 定制化与发现:无论是开放式的产品发现(如寻找参加某个场合的着装),还是高度定向的精准搜索(如寻找特定参数的自行车部件),AI都比现有方式优越。
  • NL Web协议:微软正在推行“NL Web”项目,目标是让每个商家目录都拥有一个自然语言Web接口(NL Web interface),智能体能够与之对话,进行深度查询和推理。
  • 平台建议:纳德拉建议Stripe抓住机会,成为商家接入智能体工作流的摩擦最小的友好平台。这不仅涉及大型聚合器(如ChatGPT、Google、Meta),还包括小型商家希望在自己的网站上支持自然语言查询的需求。

4. 历史的回响:AI热潮与.com泡沫的本质区别

纳德拉和主持人将当前的AI热潮与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进行了对比。虽然二者都是资本密集型的新范式建设,但纳德拉认为两者存在根本差异。

协议之争与开放的胜利

微软在90年代初就看到了互联网的未来(信息高速公路),但最初的策略存在偏差。他们关注交互式电视和机顶盒,试图通过专有系统(如MSN X.25网络)提供高质量服务,对开放的TCP/IP协议缺乏信心。直到1995年,比尔·盖茨才彻底转向,意识到开放网络协议的不可逆转性。

历史教训: 首先要找对范式(paradigm),但即使范式正确,也未必能立刻找到杀手级应用或商业模式

组织层与平台力量的转移

尽管开放网络最终胜出,但组织层(organizing layers)仍在不断涌现。AOL和MSN被开放网络取代,但随后又被新的组织层——搜索引擎(Google Web)和应用商店(移动互联网)所替代。纳德拉认为,组织层将永远在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中出现,而大部分的类别权力(category power)将转移到这个组织层。今天,这个组织层是聊天机器人(如ChatGPT)。

本次AI热潮的“供应受限”特质

纳德拉指出,当前的资本支出周期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主要是电信泡沫、暗光纤泡沫)有着本质区别。

  • 2000年泡沫:资本被投入到未被点亮的暗光纤上,是典型的需求不足、供给过剩。
  • 当前AI热潮:市场是供应受限(supply constrained)的。纳德拉表示,微软的产能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不存在利用率问题。瓶颈在于土地许可、电力、暖壳(warm shells)以及变压器等基础设施的漫长建设周期。

这意味着,当前的资本投入是基于即时且迫切的现实需求,而非对未来遥远愿景的投机性过度投资。

5. 企业主权与平台战略:超越地理的数据主权

随着AI模型内化了知识,传统的数据主权概念正在演变。

公司主权:基础模型中的默会知识

纳德拉提出了一个深刻的观点:在AI时代,真正重要的主权是公司的知识主权

传统上,企业存在的理由(根据科斯定理)是其内部的交易成本低于市场,这依赖于公司内部存在的默会知识(tacet knowledge)。在持续学习、回报递增的AI模型时代,如果模型知道一切,那么企业的存在意义本身将受到挑战。

新的企业主权在于企业拥有自己的基础模型。这些模型捕获的默会知识,将以权重(weights)或LoRA层的形式,成为公司特有的知识产权。这确保了企业对自身独有的知识和专有技术(knowhow)拥有控制权,使其交易成本保持在低位。

平台哲学:模块化与集成效益的平衡

微软的平台战略必须在模块化集成效益之间取得平衡。

纳德拉强调,如果过度捆绑产品,可能会缩小潜在市场(TAM)。微软早期在云计算领域的成功就是基于结构性的理解:企业客户需要多云战略,因此Azure必须把Linux、MySQL和Postgres作为一等公民对待。

在AI堆栈中,微软致力于打造三个层级的业务,并确保它们能独立地以自身优势取胜:

  1. 令牌工厂(Token factory):基础设施业务,关注每瓦特每美元的令牌效率(token per dollar per watt)。
  2. 智能体工厂(Agent factory):应用服务器业务,关注每个令牌带来的商业价值(value per token),即如何最有效地利用令牌驱动业务成果。
  3. 智能系统(Systems of Intelligence):应用业务,即Copilot系列,涵盖信息工作、编码、安全、健康和科学等横向和纵向领域。

尽管公司寻求在三层之间建立反馈循环和集成效益,但客户和合作伙伴必须可以自由选择从任何一个入口进入。

6. 纳德拉的领导力与文化重塑

纳德拉的日常管理和对微软文化的重塑,反映了他在数字时代对连接和叙事的重视。

虚拟走廊的管理哲学

纳德拉的日常工作结合了客户互动和内部学习。他不再以传统的“巡视走廊”(walking around)方式进行管理,而是通过Teams频道进行虚拟走廊漫步。

Teams频道是纳德拉学习最多、与员工建立联系最有效的地方。这让他能够了解谁在开发Excel智能体、他们在进行什么样的评估,从而实现了对这家拥有20万员工的巨型企业进行持续、去中心化的感知

跟随开发者和初创公司的DNA

纳德拉自称拥有开发者关系和布道者的基因。他认为,科技平台要保持相关性,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 跟随开发者的去向:这是构建技术平台的首要条件。
  2. 理解新的工作负载:这是构建技术平台的核心。

这促使微软高度关注初创公司,因为它们预示着下一代平台和工作负载的走向。微软对GitHub的收购,正是基于这一理念:GitHub是所有初创公司的代码仓库所在地,深入这一循环,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打造产品。

抵抗社交迷因的文化叙事

纳德拉认为,他接任CEO后,文化上的调整是回归微软80年代的开放DNA。更重要的是,他意识到文化危机源于失去了自己的叙事(narrative)。例如,著名的“微软各部门互相持枪对峙”的漫画,虽然源于公司内部真实的紧张关系,但最终却被外部定义为公司的文化叙事,员工开始认同这个迷因(meme)。

领导者的挑战在于:如何抵抗社交媒体迷因的定义,并建立起一种内部的力量,去塑造现实。纳德拉采用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作为框架,因为这是一个被广泛理解的概念,能够帮助公司培养永恒学习者而非全知者的文化。


深度分析与洞察

这场对话揭示了微软在AI时代超越竞争对手的深层战略自洽性。纳德拉没有把AI视为一个孤立的产品或技术,而是将其视为一个结构性的转变,它触及了企业存在的本质、平台的构建逻辑以及人机交互的根基。

1. AI时代的数据宪法:从Schema到知识主权

历史上,科技巨头们曾花费数十年时间试图通过严格的结构化数据模式(schema)来管理信息。纳德拉的洞察是,AI的成功并非依赖于人工设计的完美模式,而是依赖于大规模神经网络对复杂非结构化数据的模式识别能力

然而,这并非意味着数据治理不重要。相反,AI时代的竞争核心已从谁拥有最好的基础模型,转向谁能构建最安全、最具上下文感知的智能体框架。这要求企业制定一套新的数据宪法,即围绕记忆、权限和行动空间构建的运行时系统,从而实现个性化、合规的智能应用。

2. 软件交互的终局:收件箱与代理式商务的融合

纳德拉对未来软件形态的预测——收件箱/消息工具/画布的结合——是一个深刻的观点。它暗示了所有垂直领域的软件都将趋同于一个任务控制中心(Mission Control),模仿人类在收件箱中处理和分发宏观任务的习惯。

代理式商务正是这一趋势在商业领域的具体体现。如果AI能够将客户的模糊意图(如我想要一件看起来有点高端但不浮夸的家具)转化为精准的产品目录查询,那么传统的电商网站将难以招架。AI不仅提高了发现效率,更是将销售与客户服务融为一体,因为智能体在回答查询的同时,也自然地扮演了内部销售的角色。

3. 供应受限的牛市与可持续的增长

将当前的AI浪潮定义为供应受限的牛市,是纳德拉对宏观经济周期最独到的见解之一。这有力地驳斥了简单将AI与2000年泡沫画等号的观点。历史上,泡沫源于远超实际需求的过度基础设施投资(如暗光纤)。而今天,对GPU、电力和数据中心容量的需求是立即的、已售罄的。这种基础设施的稀缺性,使得当前围绕AI的资本支出周期具有更强的可持续性和现实基础。

4. 平台领导力:回归开放基因,拥抱摩擦

纳德拉的领导力哲学体现了对创始人记忆的尊重,以及对平台基因的重新挖掘。他通过在Teams中巡视虚拟走廊,确保自己能够接触到微观层面的创新,避免大型组织常有的信息损耗。

他的平台战略(Azure的模块化、Copilot的集成)精髓在于:在竞争激烈的领域最大化TAM,而在自身具有独特优势的领域寻求产品集成来创造平台效应。这种灵活的、非教条式的平台思维,正是微软在错失移动互联网之后,能够在AI时代迅速占领高地并保持增长的关键。


总结与展望

萨提亚·纳德拉的访谈是一部关于“如何在大规模技术变革中领导一家巨头企业”的教科书。他将AI的未来,不仅视为技术问题,更视为一个关于数据主权、组织哲学和人机交互模式的深刻命题。

从“所有数据触手可及”的旧梦,到企业拥有自己的基础模型来保护默会知识的新主权,AI正在重塑公司存在的根基。智能体驱动的宏观授权和以收件箱为中心的UI,将定义下一代软件的工作方式。

正如Excel凭借其作为最亲民的编程环境的耐用性经久不衰一样,AI时代的杀手级应用将是那些能够在无形中、以最低摩擦渗透到企业和商业工作流中的智能体。

AI的浪潮仍在汹涌,我们应思考:在新的智能体经济中,当所有软件都趋同于一个智能的收件箱时,企业如何确保其核心价值和知识产权不会被基础模型所吞噬,从而真正实现其知识主权


要点摘要

  • 企业AI核心挑战:AI在企业中的扩散关键在于组织数据层,需解决数据治理、权限和跨ERP系统的语义嵌入问题。
  • 智能体三大要素:真正的模型智能取决于运行时的记忆、权限(Entitlements)和动作空间,它们必须外置于模型但内置于系统。
  • 下一代UI:所有软件将趋向于收件箱、消息工具和画布的形态,实现宏观授权和微观引导。
  • 代理式商务:通过AI实现的高度定制化、对话式产品发现将颠覆传统电商搜索,商家需要通过NL Web协议接入智能体生态。
  • 经济周期差异:本次AI资本支出是基于供应受限的真实需求,与2000年暗光纤的投机性泡沫截然不同。
  • 企业新主权:未来的公司核心知识产权将体现于其自有的基础模型或模型权重中,这才是真正的公司主权。
  • 领导力模式:纳德拉通过Teams频道实现“虚拟走廊巡视”,将公司文化调整为回归开放的“开发者优先”DNA,并警惕被外部“社交迷因”定义。

原始视频:https://youtu.be/L2OPYYthw4c?si=_oxmMm4DP8LAjl13

中英文字幕:【纳德拉深度访谈:微软CEO揭示AI时代的“信息管理”哲学与万亿企业基石】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