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奥智能梯控系统为AGV/AMR跨楼层输送提供完整技术方案,包含三大核心模块:1)系统架构集成主控箱、状态采集器和通信网关等组件;2)采用U型光电/编码器/AI视觉实现±2-5mm平层检测,结合编码器脉冲和加速度传感器判断运行方向;3)通过红外/门机信号/AI视觉监测开关门状态。系统具备人机隔离保障和机器人协同控制机制,支持ModbusTCP/LoRa通信,典型场景应用显示运输效率提升40%,成本降低65%。方案兼容主流电梯品牌,提供传感器组合、原生信号对接和AI视觉融合三种可选配置。


一、系统架构与功能模块

组件 功能 部署位置
主控制箱 集成主控板与电源,实现逻辑控制、通信调度及供电管理 电梯轿厢顶/机房
状态采集器 实时监测楼层位置、运行方向、开关门状态及检修信号(选配) 轿厢/井道关键节点
交互设备 提供LED/LCD运行状态显示、语音提示、物理模式切换开关 轿厢内/楼层厅门
通信网关 支持TCP/485转换,通过ModbusTCP/HTTP协议连接本地服务器与机器人调度系统 轿厢顶(优先)或机房
LORA模块 无线传输电梯状态至机器人,覆盖盲区通信 轿厢内/顶楼/底楼

二、三大核心技术实现方案(电梯状态监测)

系统通过三种关键技术,精准获取电梯平层、运行方向、开关门状态,为 AGV/AMR 调度提供数据支撑。

监测类型 实现方式 核心参数 / 优势
平层检测 1. U 型光电 + 磁条定位2. 编码器校准3. AI 视觉融合 精度分别达 ±3mm、±2mm、±5mm,可按需选择
运行方向判断 1. 编码器脉冲相位差2. 加速度传感器 实时识别电梯上行 / 下行状态,避免调度错误
开关门状态监测 1. 红外感应2. 门机信号对接3. AI 视觉识别 全覆盖监测门开关状态,防止夹货或漏关

1. 精准平层检测
技术方案 精度 原理 适用场景
U型光电+磁条定位 ±3mm 磁条标定楼层,光电传感器触发定位 高精度工业场景
编码器校准 ±2mm 实时记录钢丝绳位移,补偿机械误差 需抗干扰的振动环境
AI视觉融合 ±5mm 摄像头识别井道标记,深度学习动态校准 改造困难的老旧电梯
2. 运行方向判断
  • 编码器脉冲相位差:通过A/B相信号相位差精确判定上行/下行状态(响应时间<50ms)
  • 加速度传感器辅助:在编码器失效时提供冗余判断,防止误判导致的调度冲突
3. 开关门状态监测
方案 实现方式 优势
红外感应 门区红外光束矩阵检测物体遮挡 安装简便,成本低
门机信号直接对接 硬接线读取电梯门机控制系统信号 零延时,可靠性99.99%
AI视觉识别 摄像头监测门缝开合度,识别异物阻挡 支持安全防夹衍生功能

三、安全与协同控制机制

1. 人机隔离保障
  • 物理层面:专用模式切换开关(人工/AGV模式),切断AGV模式时轿厢按键功能
  • 软件层面:后台设置电梯使用权分配策略,支持分时段专属调度
  • 实时监测:微波传感器+AI视觉双模检测轿厢内人体/货物,触发语音告警并暂停AGV指令
2. 机器人协同流程

mermaid

sequenceDiagram AGV->>梯控系统: 发送乘梯请求(目标楼层) 梯控系统->>电梯: 召梯指令+开门控制 电梯-->>梯控系统: 实时反馈平层/开关门状态 梯控系统->>AGV: 通过LORA推送“可进入”指令 AGV->>轿厢: 驶入并发送选层命令 梯控系统->>电梯: 执行关门及目标楼层运行 电梯-->>梯控系统: 到达确认信号 梯控系统->>AGV: 释放“驶离”指令

flowchart TD
    A[AGV/AMR机器人] -->|通过LoRa/Modbus TCP<br>发送乘梯请求| B(智能梯控主板)
    
    B -->|指令解码与逻辑判断| C[状态感知层]
    C --> D[电梯平层检测]
    C --> E[运行方向判断]
    C --> F[开关门状态监测]
    
    D --> D1[U型光电+磁条]
    D --> D2[编码器校准]
    D --> D3[AI视觉融合]
    
    E --> E1[编码器脉冲相位差]
    E --> E2[加速度传感器]
    
    F --> F1[红外感应]
    F --> F2[门机信号对接]
    F --> F3[AI视觉识别]
    
    C -->|采集实时状态数据| B
    
    B -->|驱动执行| G[控制执行层]
    G --> G1[外呼控制器<br>模拟召梯]
    G --> G2[楼层扩展板<br>模拟选层]
    G --> G3[语音/LED模块<br>信息提示]
    
    G -->|执行乘梯操作| H[电梯系统]
    H -->|抵达目标楼层| I[机器人驶离]
    
    G --> J[安全与交互层]
    J --> J1[人机模式切换开关]
    J --> J2[人体/货物检测器]
    J --> J3[消防联动接口]
    
    J -->|保障全程安全| H


四、部署与调试规范

关键施工步骤
  1. 线缆部署

    • 优先利用随行电缆冗余线传输485信号,无预留时采用电力载波技术
    • 轿顶至机房部署双绞屏蔽线(抗电磁干扰等级≥IV)
  2. 调试流程

    1. 单功能验证:卡权限控制 → 平层精度校准 → 开关门响应测试 
    2. 状态闭环测试:采集器→主控板→服务器→机器人指令链通畅性
    3. 安全联调:模拟人体闯入触发急停 / AGV超时占用强制返基 
    4. 压力测试:连续200次跨楼层任务无指令丢失
    
  3. 交付标准

    • 撤销警示标识前完成72小时无故障运行
    • 机器人乘梯平均等待时间≤30秒(峰值承压≥20次/小时)

五、典型应用场景

  • 汽车制造车间
    重型零部件AGV夜间自动跨层配送,通过磁条定位+编码器冗余方案实现±2mm停靠精度,配合LED屏显示“物料专梯运行中”。

  • 智慧物流园区
    多层仓AMR集群通过AI视觉平层检测+LORA组网,动态规避电梯维保时段,运输效率提升40%。

  • 生物实验室
    无菌环境采用全封闭门机信号对接,杜绝物理传感器污染风险,开门监测响应延迟<0.1秒。


技术优势总结

  1. 兼容性:支持三菱/奥的斯/通力等主流品牌电梯原生信号接入
  2. 扩展性:预留5G边缘计算接口,满足未来数字孪生电梯升级需求
  3. 安全冗余:三级故障防护(传感器自检→通信心跳包→超时熔断)
  4. 降本增效:较传统人工配送降低跨层运输成本65%,7×24小时无间断运行
差异化方案选择
方案类型 适用场景 技术组合
传统传感器组合 成本敏感型项目 U型光电+磁条+红外感应
电梯原生信号对接 兼容性要求高的主流电梯品牌 编码器+门机信号+检修状态接口
AI视觉融合 复杂环境或高精度需求场景 摄像头+AI算法+编码器校准

注:实际部署需根据电梯型号、建筑结构定制传感器选型方案,建议优先采用编码器+AI视觉融合定位以平衡精度与改造成本。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