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高阶认知智能座舱形态和关键技术
摘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定义了CL3高阶认知智能座舱标准,包含人机交互、网联服务、场景拓展和数字底座四大维度。2025年行业专家提出未来智能座舱将发展为"移动空间""智能管家"等形态,需突破多模态感知、隐私保护、算力共享等关键技术。该标准要求实现全场景覆盖、主动交互、云端服务及AI预测等核心功能,标志着智能座舱向认知智能阶段的演进。
1、智能座舱的定义和分级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23.5月发布的《智能座舱分级与综合评价》白皮书中,对汽车智能座舱的定义如下:
汽车智能座舱是指搭载先进的软硬件系统,具备人机交互、网联服务、场景拓展的人-机-环融合能力,为驾乘人员提供安全、智能、高效、愉悦等综合体验的移动空间。
汽车智能座舱分级如下:

汽车智能座舱从人机交互、网联服务、场景拓展三个维度进行了主要特征的定义,并分成5级,从CL0~CL4,其中下一代高阶认知智能座舱对应的是CL3级智能座舱。同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从智能化和网联化两个维度,给出未来5年汽车智能座舱的发展蓝图:

2、CL3高阶认知智能座舱定义和评价指标
2.1 CL3高阶认知智能座舱定义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座舱分会2024.10月发布了《CL3高阶认知智能座舱定义》指南,延续《智能座舱分级与综合评价》白皮书中人机交互、网联服务、场景拓展三个维度,并增加了智能座舱数字底座维度,形成由4个维度构成的CL3高阶认知智能座舱的定义和评价指标体系。

其中,智能座舱数字底座的核心任务是完成端侧AI能力构建及其性能监测,包括车端状态感知、用户用车记忆、端云大模型联动、用户场景和需求预测、系统运行性能监测等,是AI智能座舱的标志性功能模块。
2.2 CL3高阶认知智能座舱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总体构成
评价指标的总体要求:
- 场景拓展:需满足舱内全场景(必要场景2/2、可选场景6/7)和舱外场景(2/3)的指标要求。
- 人机交互:需具备所选择场景相对应的人机交互中可主动化能力,同时具备智能语音交互的能力。
- 网联服务-开放网联云服务:具备基础云服务和高阶云服务的相关能力。
- 系统集成-数字底座:具备状态感知、用车记忆、大模型联动、需求预测、系统监测能力。
CL3高阶认知智能座舱详细指标定义及其基准:



3、CL3高阶认知智能座舱的形态
2025.10.24有幸在第三十二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上主持了“下一代高阶认知智能座舱形态与关键技术”论坛及圆桌会。
来自理想汽车、蔚来汽车、梧桐车联、北斗智联等企业,以及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和老师们一起探讨AI在智能座舱上的应用,以及下一代高阶认知智能座舱的形态和关键支撑技术。


现场专家和教授们就下一代高阶认知智能座舱的形态问题,给出了非常多的设想:未来智能座舱是“移动空间”、会看脸色行事的“管家”、随着智驾水平进化而进化的“智能体”、是一个懂人懂事的“超级智能体”、是一个具备多种具身形态的具身智能体等等
4、CL3高阶认知智能座舱的关键技术

现场专家和教授们就下一代高阶认知智能座舱的支撑技术问题,从不同角度和自身的业务出发,也给出了非常多的意见:全行业共识的AI座舱和智能体等新技术的认知、共性和通用技术的全行业统一和平台化、类人甚至超人的多模态感知和融合技术、AI时代的隐私保护技术、人-物理空间-数字空间的彼此间的桥接技术、空天地一体的互联技术、远场和近场的通信技术、算力共享技术等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