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语言模型基础之 Prompt Engineering:打造稳定输出 JSON 格式的天气预报 Prompt
本文通过一个天气预报JSON输出的案例,系统介绍了Prompt Engineering的核心原则与实践技巧。文章首先阐述了提示词工程在AI交互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明确性、结构性等五大核心原则。随后逐步优化一个天气预报Prompt,从基础指令到最终包含详细约束和示例的版本,展示了如何设计结构化输出。测试结果显示优化后的Prompt能稳定生成符合要求的JSON数据。文章还介绍了角色设定、思维链等进阶技巧


引言:Prompt Engineering 的时代意义
在大型语言模型 (LLM) 如 GPT、Claude、文心一言等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与 AI 的交互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Prompt Engineering(提示词工程)作为连接人类意图与 AI 能力的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简单来说,Prompt Engineering 是指设计和优化输入文本(提示词),以引导大型语言模型产生更准确、更有用、更符合预期的输出。一个精心设计的 Prompt 能让 AI 发挥出远超预期的能力,而一个粗糙的 Prompt 则可能导致结果杂乱无章。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用案例 —— 设计一个能稳定输出 JSON 格式天气预报信息的 Prompt,深入探讨 Prompt Engineering 的核心原则与实践技巧。

Prompt Engineering 核心原则
在深入实践之前,我们先来了解 Prompt Engineering 的几个核心原则:
- 明确性:提示词应当清晰、具体,避免模糊和歧义
- 结构性:合理组织信息层级,使用标题、列表等增强可读性
- 指令性:明确告知模型需要执行的任务和输出格式
- 约束性:设定输出范围和边界,避免无关信息
- 示例性:适当提供示例,帮助模型理解预期输出
这些原则将指导我们设计出高效的 Prompt,尤其是在需要结构化输出(如 JSON 格式)的场景中。
实践案例:设计天气预报 JSON 输出 Prompt
需求分析
我们需要设计一个 Prompt,让 AI 模型能够:
- 生成指定城市的天气预报信息
- 输出格式必须严格遵循 JSON 规范
- 包含必要的天气要素(日期、温度范围、天气状况、风力风向等)
- 确保输出稳定,不包含额外的解释性文字
逐步构建 Prompt
版本 1:基础指令
请提供北京市未来3天的天气预报,用JSON格式输出。
这个版本看似直接,但存在诸多问题:
- 没有明确定义 JSON 结构,模型可能使用不同的字段名
- 没有指定需要包含的具体天气信息
- 可能会在 JSON 前后添加解释性文字
- 日期格式不统一
版本 2:明确结构
请提供北京市未来3天的天气预报,严格按照以下JSON格式输出,不要添加任何额外内容:
{
"city": "城市名称",
"forecast": [
{
"date": "日期,格式YYYY-MM-DD",
"weather": "天气状况,如晴、多云等",
"temp_min": "最低温度,单位℃",
"temp_max": "最高温度,单位℃",
"wind": "风向风力,如东北风3级"
}
]
}
这个版本有了明显改进,指定了 JSON 结构和字段,但仍有优化空间:
- 没有提供示例,模型可能对某些字段的取值范围理解不一致
- 缺乏错误处理机制
- 没有说明当某些数据不确定时的处理方式
版本 3:添加示例
请提供指定城市的未来3天天气预报,严格按照以下要求输出:
1. 输出格式:仅包含JSON数据,不要添加任何额外内容
2. JSON结构:
{
"city": "城市名称",
"update_time": "更新时间,格式YYYY-MM-DD HH:MM",
"forecast": [
{
"date": "日期,格式YYYY-MM-DD",
"weekday": "星期几",
"weather": "天气状况,如晴、多云、小雨等",
"temp_min": "最低温度,单位℃,仅数字",
"temp_max": "最高温度,单位℃,仅数字",
"wind_dir": "风向,如东北、南等",
"wind_scale": "风力等级,仅数字",
"humidity": "湿度,百分比,仅数字"
}
]
}
3. 示例:
{
"city": "北京",
"update_time": "2023-06-15 08:30",
"forecast": [
{
"date": "2023-06-15",
"weekday": "星期四",
"weather": "晴",
"temp_min": 22,
"temp_max": 35,
"wind_dir": "北",
"wind_scale": 2,
"humidity": 45
},
{
"date": "2023-06-16",
"weekday": "星期五",
"weather": "多云",
"temp_min": 23,
"temp_max": 33,
"wind_dir": "东北",
"wind_scale": 3,
"humidity": 50
},
{
"date": "2023-06-17",
"weekday": "星期六",
"weather": "小雨",
"temp_min": 21,
"temp_max": 28,
"wind_dir": "东南",
"wind_scale": 4,
"humidity": 75
}
]
}
请提供上海市的未来3天天气预报。
这个版本增加了示例,明确了各字段的格式要求,但还可以进一步优化:
- 可以增加数据验证规则
- 可以指定异常情况的处理方式
- 可以增加更多约束条件

版本 4:最终版
任务:生成指定城市未来3天的天气预报,输出格式为严格的JSON。
要求:
1. 仅输出JSON数据,不包含任何解释、说明或其他文本。
2. 必须使用UTF-8编码,确保中文正常显示。
3. 所有数值类型字段必须使用数字类型,而非字符串。
4. 日期格式必须严格遵循YYYY-MM-DD,时间格式为HH:MM。
5. 当某些数据不确定时,使用null值填充,不省略字段。
6. 天气状况使用标准中文描述(如:晴、多云、阴、小雨、中雨、大雨、雷阵雨、小雪、中雪、大雪、雾、霾)。
7. 风力等级为0-18的数字,风向使用8个基本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JSON结构:
{
"city": "城市名称,字符串",
"update_time": "数据更新时间,格式YYYY-MM-DD HH:MM",
"forecast": [
{
"date": "日期,格式YYYY-MM-DD",
"weekday": "星期几,如星期一、星期二",
"weather": "天气状况,字符串",
"temp_min": "最低温度,摄氏度,数字",
"temp_max": "最高温度,摄氏度,数字",
"wind_dir": "风向,字符串",
"wind_scale": "风力等级,数字",
"humidity": "相对湿度,百分比,数字",
"uv_index": "紫外线指数,0-10的数字,越高表示紫外线越强"
},
{
// 第二天数据,结构同上
},
{
// 第三天数据,结构同上
}
]
}
示例:
{
"city": "北京",
"update_time": "2023-06-15 08:30",
"forecast": [
{
"date": "2023-06-15",
"weekday": "星期四",
"weather": "晴",
"temp_min": 22,
"temp_max": 35,
"wind_dir": "北",
"wind_scale": 2,
"humidity": 45,
"uv_index": 8
},
{
"date": "2023-06-16",
"weekday": "星期五",
"weather": "多云",
"temp_min": 23,
"temp_max": 33,
"wind_dir": "东北",
"wind_scale": 3,
"humidity": 50,
"uv_index": 6
},
{
"date": "2023-06-17",
"weekday": "星期六",
"weather": "小雨",
"temp_min": 21,
"temp_max": 28,
"wind_dir": "东南",
"wind_scale": 4,
"humidity": 75,
"uv_index": 3
}
]
}
请生成广州市未来3天的天气预报。
这个最终版本综合考虑了各种细节,增加了数据验证规则和异常处理机制,能够稳定地引导模型输出符合要求的 JSON 格式天气预报。

测试与验证
使用最终版 Prompt 进行测试,我们可以得到类似以下的稳定输出:
{
"city": "广州市",
"update_time": "2023-06-15 09:15",
"forecast": [
{
"date": "2023-06-15",
"weekday": "星期四",
"weather": "雷阵雨",
"temp_min": 26,
"temp_max": 32,
"wind_dir": "东南",
"wind_scale": 3,
"humidity": 85,
"uv_index": 4
},
{
"date": "2023-06-16",
"weekday": "星期五",
"weather": "中雨",
"temp_min": 25,
"temp_max": 30,
"wind_dir": "南",
"wind_scale": 4,
"humidity": 90,
"uv_index": 2
},
{
"date": "2023-06-17",
"weekday": "星期六",
"weather": "多云",
"temp_min": 26,
"temp_max": 33,
"wind_dir": "西南",
"wind_scale": 2,
"humidity": 75,
"uv_index": 7
}
]
}
这个输出完全符合我们的要求,结构清晰、格式正确、内容完整,没有多余的解释文字,可以直接被程序解析和使用。
Prompt Engineering 进阶技巧
除了上述案例中用到的技巧外,还有一些进阶的 Prompt Engineering 方法可以帮助你设计出更高效的提示词:
- 角色设定:给模型分配一个特定角色(如 "你是一位资深气象学家"),引导其从特定视角思考
- 思维链(Chain of Thought):引导模型逐步推理,先分析再结论
- 少样本学习(Few-Shot Learning):提供少量示例,帮助模型理解任务
- 温度参数调整:通过调整模型的 temperature 参数控制输出的随机性
- 系统化测试:建立测试集,对不同版本的 Prompt 进行量化评估

总结与展望
Prompt Engineering 是充分发挥大型语言模型能力的关键技能,尤其在需要结构化输出的场景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文的天气预报 JSON 输出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精心设计的 Prompt 能够显著提升模型输出的质量和一致性。
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Prompt Engineering 将成为一项越来越重要的技能,不仅限于开发者,产品经理、内容创作者等都可以通过掌握这项技能来更有效地利用 AI 工具。
未来,随着模型能力的提升和工具链的完善,Prompt Engineering 可能会变得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但对人类意图的精准表达和任务需求的深刻理解,始终是设计高效 Prompt 的基础。
掌握 Prompt Engineering,让我们在 AI 时代更高效地工作和创造!
附录:相关资源推荐
- OpenAI 官方 Prompt 设计指南
- 《Prompt Engineering for Developers》- DeepLearning.AI
- PromptBase - 优质 Prompt 交易平台
- Awesome Prompts - GitHub 开源项目
- Prompt Engineering 研究所官方博客
希望本文能帮助你深入理解 Prompt Engineering,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些技巧。如果你有更好的 Prompt 设计经验,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