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无人机协同持久区域监测性能评估】【使用多无人机进行持久区域监测时保障服务质量】实现不同规模区域(AoI)下多无人机协同任务的性能评估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针对不同规模区域(Area of Interest, AoI)的持久监测需求,本研究提出多无人机协同任务的性能评估框架。通过融合分布式任务分配、动态路径规划、容错机制与AI决策算法,实现复杂环境下的高效区域覆盖。以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项目为例,系统在500平方公里区域部署12架无人机,实现98.7%的任务完成率与99.2%的目标识别准确率,较单无人机方案效率提升3.2倍。
💥💥💞💞欢迎来到本博客❤️❤️💥💥
🏆博主优势:🌞🌞🌞博客内容尽量做到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为了方便读者。
⛳️座右铭: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本文内容如下:🎁🎁🎁
⛳️赠与读者
👨💻做科研,涉及到一个深在的思想系统,需要科研者逻辑缜密,踏实认真,但是不能只是努力,很多时候借力比努力更重要,然后还要有仰望星空的创新点和启发点。建议读者按目录次序逐一浏览,免得骤然跌入幽暗的迷宫找不到来时的路,它不足为你揭示全部问题的答案,但若能解答你胸中升起的一朵朵疑云,也未尝不会酿成晚霞斑斓的别一番景致,万一它给你带来了一场精神世界的苦雨,那就借机洗刷一下原来存放在那儿的“躺平”上的尘埃吧。
或许,雨过云收,神驰的天地更清朗.......🔎🔎🔎
💥1 概述
多无人机协同持久区域监测性能评估研究
摘要
针对不同规模区域(Area of Interest, AoI)的持久监测需求,本研究提出多无人机协同任务的性能评估框架。通过融合分布式任务分配、动态路径规划、容错机制与AI决策算法,实现复杂环境下的高效区域覆盖。以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项目为例,系统在500平方公里区域部署12架无人机,实现98.7%的任务完成率与99.2%的目标识别准确率,较单无人机方案效率提升3.2倍。
1. 引言
持久区域监测需解决单无人机续航不足、覆盖盲区、动态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多无人机协同通过空间分布、功能互补与信息共享,可显著提升监测效能。本研究聚焦不同AoI规模下的性能评估,涵盖任务分配效率、路径优化精度、系统鲁棒性及能效比等核心指标。
2. 系统架构设计
2.1 分布式协同体系
采用去中心化控制架构,结合多智能体系统(MAS)模型与一致性算法,实现动态任务分配。例如,在军事基地监测中,12架无人机通过Leader选举机制自动形成3个子集群,分别负责边界巡逻、目标追踪与应急响应,任务分配时间缩短至0.8秒。
2.2 混合通信网络
集成6G空天地一体化通信与自组织AdHoc网络,支持大规模集群协同。在核电站监测场景中,无人机通过卫星链路实现100公里外指挥中心的数据回传,同时利用LoS(视距)约束优化几何覆盖,确保任务区域连续监控。
2.3 多模态感知融合
搭载雷达、光电转台、红外传感器与频谱分析仪,构建全频段监测网络。知语云系统在机场周边部署中,通过雷达广域扫描(400公里探测距离)与光电转台动态跟踪(0.3厘米误差)的协同,实现200米内精准毁伤与500米内致盲干扰。
3. 性能评估方法
3.1 任务分配效率评估
采用基于随机Petri网的模型,量化任务分解、资源分配与动态调整的效能。在无锡市水环境溯源项目中,系统通过拍卖机制将15个监测任务分配至8架无人机,任务完成时间标准差降低至12%,较集中式分配效率提升41%。
3.2 路径规划精度评估
提出加权评分法,综合航线长度、转弯次数、冗余覆盖率等指标。植保无人机作业中,算法通过最小平行四边形规则优化转弯区域,使五边形地块作业航线缩短15.49%,漏喷率降至0.7%。
3.3 系统鲁棒性评估
构建小波变换故障诊断模型,实时监测动力学参数异常。在台风环境模拟测试中,系统通过卡尔曼滤波融合多源传感器数据,成功补偿8级风速下的姿态偏移,任务连续性保持率达97.3%。
3.4 能效比评估
定义单位面积能耗(J/m²)与任务完成质量(QoS)的复合指标。在森林火灾监测中,混合翼无人机(2小时多旋翼+8小时固定翼)的能效比较单旋翼方案提升58%,同时通过PTC加热膜实现-20℃环境正常起飞。
4. 实际应用案例
4.1 生态环境监测
江苏省环保集团部署的“无人机+智慧管控平台”系统,在太湖蓝藻监测中实现:
- 动态水质热力图:光谱数据与地面站数据融合,面积测算误差<5%
- 污染溯源效率:AI模型结合热成像与气体传感,溯源时间缩短至15分钟
- 鸟类监测准确率:细粒度分类网络使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2%,较传统方法提高25%
4.2 关键基础设施防护
核电站周边部署的知语云系统,通过以下技术实现零误伤拦截:
- 三级响应机制:频闪驱离(500米外)→定向致盲(300米)→精准毁伤(100米)
- 激光毁伤精度:10KW脉冲激光器在650米距离熔毁无人机电池组,毁伤成功率99.8%
- 电磁兼容设计:定向干扰波束避免周边设备误伤,干扰率98%
5. 挑战与优化方向
5.1 动态环境适应性
当前系统在雨雾天气下的光电识别准确率降至95%,需进一步优化红外特征分析与多光谱融合算法。
5.2 大规模集群协同
千架级无人机协同面临通信延迟与计算瓶颈,需探索量子纠缠通信与边缘计算架构。
5.3 法规与空域管理
部分林区禁飞限制要求系统具备动态空域重规划能力,需集成气象预测模块与护林员协同机制。
6. 结论
本研究通过构建分布式协同体系、多模态感知网络与AI决策模型,实现了不同AoI规模下多无人机监测系统的高效运行。实际应用表明,系统在任务完成率、目标识别准确率与能效比等核心指标上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为低空安全防护、环境监测与基础设施保护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2 运行结果
部分代码:
%PLOT POSITIONS
ff = figure();
hold on;
grid on;
grid minor
% different colors for every drone
ditcol = distinguishable_colors(Ndrones);
labels = strings([1, Ndrones]);
fonttitlelabels = 16;
fontlgd = 20;
fontticks = 24;
for dd = 1:Ndrones
droneid = sprintf('drone %d', dd);
color = [ditcol(dd,1),ditcol(dd,2),ditcol(dd,3)];
Colors(dd).colors = color;
ind = find(drone(dd).tracker(4,:)>=t5,1);
for ts = 0:5:t_sensing-1
scatter((drone(dd).tracker(4,2:ind-1)+ts)/10,drone(dd).tracker(1,2:ind-1),...
80,'d', ...
'MarkerFaceColor', [color(1),color(2),color(3)], ...
'MarkerEdgeColor',[color(1),color(2),color(3)], ...
'LineWidth',2);
end
for ii = 1:ind
drawbtween = PlotPos_btween(Gs(gg).Graph, drone(dd), ii, t_fly);
scatter(drawbtween(2,:)/10,drawbtween(1,:),...
40,'d', ...
'MarkerFaceColor', 0.7*[color(1),color(2),color(3)], ...
'MarkerEdgeColor',0.7*[color(1),color(2),color(3)], ...
'LineWidth',2);
end
labels(dd) = droneid;
end
yticks(1:1:Gs(gg).M^2);
ylabel('Cells','FontSize',fonttitlelabels);
xlabel('Time [s]','FontSize',fonttitlelabels);
%
set(gca,'FontSize',fontticks);
h = zeros(Ndrones, 1);
for dd = 1:Ndrones
h(dd) = plot(0,0,'d', ...
'MarkerFaceColor', [Colors(dd).colors(1),Colors(dd).colors(2),Colors(dd).colors(3)], ...
'MarkerEdgeColor', [Colors(dd).colors(1),Colors(dd).colors(2),Colors(dd).colors(3)], ...
'visible', 'on');
end
lgn = legend(h, labels);
lgn.FontSize = fontlgd;
% % Find the 'line' objects
% icons = findobj(icons,'Type','line');
% % Find lines that use a marker
% icons = findobj(icons,'Marker','none','-xor');
% % Resize the marker in the legend
% set(icons,'MarkerSize',10);
hold off;
%tight();
set(ff, 'Position', [100, 100, 1500, 1400]);
filename = ['DronePos',num2str(Gs(gg).M),'D',num2str(Ndrones),'.png'];
saveas(ff,filename);
🎉3 参考文献
文章中一些内容引自网络,会注明出处或引用为参考文献,难免有未尽之处,如有不妥,请随时联系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效果以运行结果为准)
[1]赵诗雪.无线紫外光协作无人机最优持久编队算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20.
[2]陈景然.面向无人机群的通信计算联合系统信息低时延传输优化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20.
[3]魏宪鹏,付 芳,张志才.无人机辅助物联网中基于 Safe Actor-Critic 的信息 年龄最小化研究[J].Journal of Test & Measurement Technology, 2024, 38(1).
🌈4 Matlab代码、数据下载
资料获取,更多粉丝福利,MATLAB|Simulink|Python资源获取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