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的东软 多点“打桩”的数据阳谋
而随着医疗健康数字化发展的趋势不断递进,携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智慧医院系统集成、城市医疗数据价值化、“添翼”医疗健康智能化、患者居民智慧服务等等一系列智能解决方案,东软集团在医疗信息化领域增长的确定性,也更加明确。此外,医疗大健康本就是一个长坡厚雪的领域,短期内在AI与数据价值化等方向的研发与市场投入,以及推进组织和业务变革的成本都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
9月19日,东软集团(600718.SH)股价“一字线”涨停。同花顺给出的异动解读是“AI医疗+定点大单+智能座舱”。
这个简单解读虽然“人机味”十足,但却也点到了投资人对于东软集团股价向上预期的心理“痒点”。
过往的各种券商研报与行业分评中,经常会将东软集团与卫宁健康(300253.SZ)、万达信息(300168.SZ)、创业慧康(300451.SZ)等医疗信息化上市公司并列比较。
但在近一个阶段的股票市场,卫宁健康等医疗信息化上市公司股价持续萎靡、不断探底,东软集团股价却寻得半年来的新高,即便大市震荡也依旧维持强势向上。
东软沈阳园区
将其囿于“医疗信息化”范畴,显然是低估了东软集团的战略布局与宏大野心。实际上,从业务结构与发展逻辑上分析,很难有类似公司与东软集团能直接对标。
作为领先的“大健康、智能汽车、智慧城市”领域IT解决方案提供商,基于三十余年沉淀下来的软件能力,如今东软集团所聚焦的业务方向涵盖的是关于人类“生命质量”与“行动能力”两个最核心的需求。
所以,以“医疗信息化”来解构东软集团就显得太过局限,观察这些年来整个东软系在“大健康”领域的布局,不难发现东软已经在医疗健康产业的各个关键节点上打下了牢固的桩基。
这些还只是东软集团要展现未来蓝图的序幕而已。
因为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以“数据价值化”为发展的根本逻辑,正在重塑“信息化时代”的传统业态,也将更进一步“统筹”医养健康与智慧城市的发展诉求。
东软这两年一系列干脆利落的战略调整,正是顺应这一趋势的主动求变,一旦其在医疗健康产业的各个“桩基”能够在AI赋能之下实现数据价值化的串联,就会为其带来产业大循环的“飞轮效应”。
壹|AI时代
数据创造价值
为什么“AI+医疗”更容易点燃投资者的信心?
如果说医疗信息化时代的核心关键词是“降本增效”,那么AI医疗时代的核心关键词就是“价值创造”。两者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自2024年初,东软集团开启了解决方案智能化战略,并基于解决方案“智能化、数据价值化、服务化和生态化”,在医疗健康、智慧城市等业务方向上不断推出和迭代各种创新产品。
在“AI+医疗”领域,东软推出的“添翼”智能化解决方案,集成了如DeepSeek等多种AI大模型,具备文本、语音、影像等多模态数据处理能力,覆盖从诊前到诊后的百个医疗场景。
持续迭代之下,2025年上半年东软“添翼”又增加了“智能CDSS病例服务赋能体”“AI技术赋能平台”等应用场景,目前落地医院已增加至55家。
在更为细分的AI+医学创新产品领域,东软“飞标医学影像标注平台”同样也在通过快速的版本迭代和多维升级,深度渗透市场。截至6月末,东软飞标平台服务医疗机构已超百家,累计标注影像图像超1亿张。
东软沈阳园区“创业楼”
无需去了解这些应用场景“名词”背后的技术逻辑,只需要理解东软不是要用“替换成本”来绑定医疗机构,而是从数据价值挖潜上帮助医疗机构创造“增量价值”。
战略变革的结果显而易见。在2025年东软集团的中期报告中,公司经营的最大亮点就在于“AI+产品”的场景应用需求放量,转化成为公司新签合同额与在手订单的持续增长。
数据为证: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签垂直领域AI应用合同金额为4.84亿元,同比增长约50%,其中“AI+医疗”领域的合同金额达到3.31亿元,同比增长六成;数据价值化相关业务新签合同同比增长了两成。
正由于“AI+产品”的增长支撑,上半年报告期内东软集团得以实现营收46.9亿元,同比增长9.08%。
要知道,在IT服务全行业并不景气的阶段能有此增长,已是不易。这对于稳固公司内部的战略执行与外部投资者信心,非常关键。
此外,医疗大健康本就是一个长坡厚雪的领域,短期内在AI与数据价值化等方向的研发与市场投入,以及推进组织和业务变革的成本都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压制,但全行业企业都在推行战略变革的当下,东软集团就显得从容很多。
相较只倚重医疗信息化业务的公司,东软集团则能通过相对成熟的智慧城市、智能汽车业务来缓冲压力,为大健康数字化服务业务撑起长周期发展的战略实施空间。
而随着医疗健康数字化发展的趋势不断递进,携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智慧医院系统集成、城市医疗数据价值化、“添翼”医疗健康智能化、患者居民智慧服务等等一系列智能解决方案,东软集团在医疗信息化领域增长的确定性,也更加明确。
这或许也是东软集团与其他医疗信息化上市公司股价走势迥然不同的一个原因。
贰|大生态
打桩布局系统
2025年,对于东软集团而言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年份。
荣新节接任公司董事长,同时也意味着经历了漫长的战略布局之后,东软进入了关键的战略兑现期。
回溯东软,从中国第一个上市的软件公司发展成为行业领先的IT服务商,再到以AI技术与商业创新驱动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这是一段可称传奇的商业故事。
要知道,创业34年能屡次抓住社会变革带来的机遇的企业并不多,东软不但做到了,还始终挺立在行业的潮头浪尖上。
在医疗健康和社会保障领域,东软常年保持医保信息系统和人社IT解决方案等领域的市场份额第一;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远程医疗、电子病历、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等细分领域均居榜首(赛迪顾问研究报告)。
具体而言,东软参建了全国25省200多个城市的医保信息系统,为8亿多人群和8000万参保单位提供医疗保障信息化服务;
借医疗卫生体系变革的东风,东软为4800余家医院(其中三甲医院近千家),80000余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IT服务,同时还承担了30余省市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
不仅如此,东软还以投资人的角色在医疗大健康产业领域成功孵化了熙康云医院(09686.HK)、东软睿新集团(09616.HK)以及东软医疗、东软望海、东软融盛财险等公司。
其中,熙康云医院是国内首个以城市为入口的云医院平台,提供包括互联网医院服务、远程医疗服务、智慧家庭医生服务及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在内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交付。
坐拥29个城市云医院平台组成的中国最大云医院网络,熙康云医院是通过线上及线下场景、医疗机构内外及医疗机构之间的数字化连接,以及解决医疗系统面对的多样化系统性问题的手段。
另一个需要重点提到的是东软系唯一在硬件领域,成就无数“中国第一台”医学影像设备的东软医疗。如今在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其DSA、CT、MRI以及超声等影像设备市占率处于第一梯队。
东软沈阳园区
如此种种,不难看出东软集团通过直接提供IT服务与投资上述这些创新公司,其实是在整个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节点上“打桩”布局。
这个布局涵盖了医疗数字化、医疗设备、医疗服务、康养服务(甚至包括老年教育)、医工人才和金融保险等领域。
也正是这些打桩式的系统布局,东软构建其医疗健康智慧生态系统,持续推动解决方案智能化战略与“数据要素×”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才有了落地执行的牢靠桩基。
一切的铺垫,都只为让东软转变成为“价值的创造者”!
叁|创造者
生态赢得明天
为什么说很难找到能与东软集团直接对标的公司?
仅就医疗健康产业方向来看,几乎所有涉足这一领域的企业都是在单点单线上布局的,就比如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或者医疗科技、健康管理等等条线。
即便是强如腾讯、阿里、京东这样的互联网大厂或者如平安集团、泰康集团这种金融业巨头,也只是借医疗科技、互联网医疗、医药商业或者健康养老作为基本盘,进而撬动相关领域投资。
毕竟医疗健康所涵盖的行业领域极其庞杂,笼统归结为大健康产业又是规模体量以万亿为单位计量的超级产业,哪怕任何一个细分又细分的赛道都足以成就一批大公司。
所以依此来看,东软在整个大产业上跨度极大的多点布局就显得极其另类,更何况要在每一个桩基上做大做强,何其之难。
可东软三十余年来为何还要布下如此一盘大棋?难道掌舵者会不明白“过度多元化陷阱”能给企业带来怎样的结果?
时也运也命也,东软能够实现如此宏大的布局,既可以说是精准把握时局脉动的战略选择,又可以说其拥有“先天IT服务商圣体”,亦可以说充满理想主义情结的东软真是太好命。
东软沈阳园区鸟瞰
但重要的是,东软这个看似散乱的多点布局不仅有着相关多元的天然协同性,更为其在进入AI时代后以“智能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色赋能客户与用户,拥有了“数据价值化”的绝对优势。
东软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每一根“桩基”之下,都有着丰富的AIGC(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同时又是蕴藏数据资产的“富矿区”,这才是刘积仁为东软谋篇布局的大叙事。
从软件到硬件,从基础设施到解决方案,从医疗到养老,从院内到院外,从线上到线下,每一个应用场景,每一个细小节点,既是价值创造的标靶,又是数据资产的生产线。
而如果这些海量的场景、节点又共同构成一个能够循环起来的大生态,以各种解决方案产品为根系,以各个服务平台为冠系,再与东软在智慧城市、智慧人社领域的优势业务形成数据价值化的战略协同,那将是何其的美如画。
AI时代,数字化技术驱动各个产业发展变革的趋势已然确立,数据是产业变革的核心要素,谁拥有数据资产的“开采权”,谁就会在未来创造更多价值。
具体到医疗健康产业领域,医疗体系改革进入深水区,“健康中国”的国策进入倒计时阶段,市场红利也将吸引更多的科技力量,共同改变行业发展的面貌。
以医疗信息化或者AI医疗为锚点看市场竞争格局,东软集团既会受到卫宁健康等传统医疗信息化公司的追击,也会感受诸如蚂蚁集团、平安健康等跨界而来的大厂夹击。
但已经基本完成系统布局,加速建设大生态的东软,早已夯实了数据创造价值的基石。随着其“数据要素×医疗健康”“数据要素×智慧城市”的服务新模式迅速在各个城市多点落地,模式复制也将筑起竞争高墙。
“价值的创造者”的角色感,在东软身上愈发清晰。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