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能会议市场加速扩张,AI 技术成核心驱动力

近年来,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远程办公常态化推动智能会议工具市场迅猛增长。根据艾瑞咨询《2024 中国智能会议工具市场研究报告》数据,2024 年中国智能会议工具市场规模已达 123.6 亿元,同比增长 35.7%。这一增长背后,AI 技术的深度渗透成为关键引擎 —— 预计到 2025 年,AI 在企业会议与协作工具市场的渗透率将达到 60%,标志着会议系统正从传统的音视频传输向 "感知 - 分析 - 决策" 的智能化方向升级。​

市场需求层面,83.2% 的企业认为自动会议纪要等 AI 工具可降低 30% 以上的人力成本,反映出实时语音转写、智能降噪、多场景适配等技术已成为企业采购的核心诉求。在此背景下,华为、腾讯、罗技等头部企业纷纷布局 AI 会议技术,推动行业技术标准不断提升。​

二、多厂商技术竞合,AI 会议功能持续迭代​

华为通过硬件与算法的深度整合构建竞争优势,其 IdeaHub ES3 系列搭载 AI 智能双摄与多通道波束拾音技术,可实时锁定发言者并屏蔽 300 + 种环境噪声,同时支持 99% 准确率的手写体智能转换,满足高端会议室的专业需求。

腾讯则依托云生态优势,在会议系统中集成实时字幕、分角色纪要等功能,通过 AI 大模型实现会议内容的结构化提炼。

罗技等外设厂商则聚焦视频采集环节的 AI 优化,推出自动取景、人像增强等功能,降低中小企业的智能化门槛。​

这些技术创新共同推动会议系统从 "能沟通" 向 "易沟通、善总结" 演进,但同时也面临着复杂场景适配、多设备协同等挑战,为专注垂直领域的厂商留下了差异化竞争空间。​

三、公信会议:以场景化 AI 技术破解行业痛点​

作为深耕会议系统领域的专业服务商,公信会议通过针对性的 AI 技术研发,在能源、政务等复杂场景中形成独特优势。其核心技术亮点集中在三大领域:​

AI 降噪与语音处理方面,公信灵达阵列麦克风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可有效过滤空调、翻页等干扰噪声,保障远程会议的语音清晰度。在某核电集团项目中,该技术与 ASR 语音转录系统结合,实现了 99% 以上准确率的多语言实时转写,会后自动生成结构化纪要,满足高保密场景的可追溯需求。​

智能交互与场景适配层面,公信无线会议系统支持 AI 人脸识别签到、同声传译扩展等功能,搭配平板无纸化终端实现发言、表决等全流程数字化。针对能源行业会议类型多、场地布局多变的特点,其系统具备抗干扰性强、临时部署便捷等优势,已服务于全球众多能源企业的重大项目论证与跨区域协同会议。​

生态协同能力上,公信通过智会联会务管理平台实现音视频、录播、环境控制等设备的智能联动,形成 "采集 - 处理 - 存储 - 应用" 的完整闭环。这种一体化解决方案在降低部署复杂度的同时,提升了会议系统的稳定性。​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