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为AI的回答千篇一律而烦恼吗?是时候从“提示工程”毕业,进入“上下文工程”的新纪元了。本文将带你了解这个让AI效能指数级提升的核心技能,教你如何从AI的使用者,蜕变为AI工作流的设计师。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窘境:无论你怎样精心设计提示词(Prompt),AI给出的答案总是感觉差了那么点意思?它或许逻辑通顺,但却缺乏针对性,像一个什么都懂但什么都不精的“万金油顾问”。

这正是传统“提示工程”的瓶颈所在。我们就像在给一位天才厨师一张固定的菜谱,却没给他一个设备齐全、食材新鲜的厨房。而“上下文工程”(Context Engineering),就是为你的AI打造这个超级智能厨房的艺术。

图片

提示工程 vs. 上下文工程,区别在哪?

简单来说,两者的关系就像“指令”与“环境”的区别:

  • 提示工程 (Prompt Engineering): 侧重于如何下达一个完美的指令。你告诉AI它的角色、任务和输出格式。这就像是单点沟通,信息是静态的、一次性的。

  • 上下文工程 (Context Engineering): 侧重于如何构建一个智能的环境。你让AI能够连接并理解动态变化的信息源,并将它的能力嵌入到整个工作流程中。

一个好的提示能让AI从60分提升到80分,但一个好的上下文环境,则能让AI从80分跃升至95分,甚至更高。

图片

上下文工程的核心:动态与集成

上下文工程的魔力在于它的两大支柱:

  1. 动态上下文 (Dynamic Context): 想象一下,你的AI不再依赖你手动复制粘贴的信息。它可以直接连接到你的CRM系统,读取最新的客户沟通记录;它可以访问你团队共享的Google Sheet,获取实时更新的项目数据;它甚至可以查阅你公司的内部知识库来回答问题。信息是活的,AI的产出自然就精准且与时俱进。

  2. 工作流驱动 (Workflow-Driven): AI不再是一个独立的聊天机器人,而是变成了你自动化流程中的一个“智能插件”。例如,当一封新的客户咨询邮件进来时,一个自动化流程可以被触发:第一步,AI读取邮件内容;第二步,AI根据邮件中的关键词,从你的CRM和产品文档中调取相关信息(这就是上下文!);第三步,AI基于这些上下文,起草一封高度个性化的回复邮件,等待你最终确认发送。

图片

如何找到“黄金上下文”?R.E.A.L. 法则

当然,给AI的信息也并非越多越好。过量、杂乱的信息反而会造成“信息过载”,导致AI“精神错乱”。为了提供恰到好处的上下文,我们可以遵循R.E.A.L.法则

  • R - Relevant (相关): 只提供与当前任务紧密相关的信息。写营销文案时,给它品牌定位和用户画像;分析数据时,给它清晰的表格和指标定义。

  • E - Efficient (高效): 信息要精炼,避免冗余。用要点总结代替长篇大论,让AI能快速抓取核心。

  • A - Accessible (可访问): 确保AI能够顺畅、动态地访问到这些信息源。这通常通过API或专门的自动化工具实现。

  • L - Logical (逻辑化): 你的知识库(如文档、表格)需要有清晰的结构。良好的组织能让AI更容易地理解和利用这些信息。

图片

从使用者到设计师的蜕变

掌握上下文工程,标志着我们与AI协作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我们不再仅仅是提出问题的“使用者”,而是设计和优化AI工作流程的“架构师”。

这门新技能,将是未来区分普通AI玩家和AI高手的关键。它让你能够构建出真正智能、高效且能自我优化的AI系统,为你的工作和业务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图片


写在最后——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记得转发给更多朋友,AI的快乐要一起分享!也欢迎在评论区晒出你用这个技巧的神操作,万一你一不 小心就启发了下一个“AI爆款”呢?

我是AIGC小火龙果,一个努力让AI不再高冷的产品顽童,主业是把复杂的AI技巧变成你一看就会的小把戏。关注我,与和你一样有想法的朋友们一起,在AI时代边玩边进化!

该内容观点引自 【Rick Mulready】,感谢友友分享,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本文仅作学习与交流之用,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调整,请随时告知,我会第一时间处理。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