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看懂传统 RAG 与 Agentic RAG 的实战差异
本文对比分析了传统RAG(检索增强生成)与新兴的Agentic RAG(智能体式RAG)技术。传统RAG采用线性"检索-生成"流程,结构简单但处理复杂查询能力有限。Agentic RAG引入智能体概念,通过查询重写、工具选择、循环迭代等机制,显著提升了系统的推理能力、准确性和灵活性。文章详细阐述了两者的工作流程和特点差异,指出Agentic RAG代表了RAG技术的发展方向,能
在大型语言模型(LLM)日益普及的今天,检索增强生成(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RAG)已成为提升 LLM 知识准确性和时效性的关键技术。它通过将 LLM 与外部知识库相结合,有效解决了 LLM 知识滞后和“幻觉”等问题。
然而,RAG 技术本身也在不断演进。从最初的传统 RAG 结构,到如今备受关注的 Agentic RAG(智能体式 RAG),RAG 系统正变得越来越智能、灵活和强大。本文将深入对比这两种 RAG 范式,揭示 Agentic RAG 如何通过引入“智能体”的概念,将 RAG 系统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 1 传统 RAG —
线性、简洁与效率的“检索-生成”流程
一、传统 RAG 结构:简洁与效率
让我们首先回顾一下传统的 RAG 结构。如图所示,传统 RAG 的核心在于其线性、高效的“检索-生成”流程。
传统 RAG 的工作流程:
-
知识库编码与索引(步骤 1 & 2):
额外文档(Additional documents)首先通过嵌入模型(Embedding model)进行编码(Encode),将其内容转化为高维向量。这些向量随后被索引(Index)并存储到向量数据库(Vector database)中。这个过程通常是离线完成的,为后续的检索做好准备。
-
查询编码(步骤 3):
当用户输入一个查询(Query)时,这个查询也会通过相同的嵌入模型进行编码(Encode),生成其对应的查询向量。
-
相似性搜索(步骤 4 & 5):
查询向量被用来在向量数据库中进行相似性搜索(Similarity search),以找到与查询语义最接近的相似文档(Similar documents)。
-
提示构建与生成(步骤 6 & 7):
检索到的相似文档作为上下文(Context),与原始查询一起,被整合为一个提示(Prompt)。
这个提示被发送给大型语言模型(LLM)。
LLM 基于提供的上下文和查询生成最终的响应(Response)。
传统 RAG 的特点:
- 优点: 结构简单、流程清晰、易于实现,在处理直接、单跳的问答任务时效率高。
- 局限性: 线性流程使其在处理复杂、模糊或需要多步推理的查询时显得力不从心。它缺乏自我评估和主动规划的能力,容易受到检索结果质量的直接影响,可能导致“幻觉”或不准确的回答。
— 2 Agentic RAG —
智能体驱动的未来:循环、决策和工具使用的特性
相较于传统 RAG 的线性流程,Agentic RAG 引入了“智能体”(Agent)的概念,赋予 LLM 更高的自主性和决策能力。如图所示,Agentic RAG 的核心在于其循环、决策和工具使用的特性。
Agentic RAG 的工作流程:
-
智能体主导的查询处理(步骤 1-3):
查询重写与思考: 初始查询不再直接进入检索,而是首先由 LLM 智能体(LLM Agent)进行重写,将其转化为更精确的查询。随后,智能体进行自我评估,判断是否需要更多信息。这是智能体主动思考的体现。
-
主动规划与工具选择(步骤 4-6):
如果智能体判断需要更多信息,它会进一步思考“哪一个源头能帮我?”,并主动选择并调用不同的工具(Tools & APIs)。这些工具不再局限于向量数据库,还可以包括互联网搜索、结构化数据库或其他自定义 API。这种工具使用能力是 Agentic RAG 的重要特征。
-
检索与生成(步骤 7-9):
检索与上下文构建(步骤 7): 系统会利用智能体选择的工具进行检索,并得到相关的检索到的上下文(Retrieved context)。这个上下文会与更新后的查询一起,为生成答案做准备。
生成初步响应(步骤 8 & 9): 系统将
检索到的上下文
和更新后的查询
打包成一个提示(Prompt),发送给一个大型语言模型(LLM)。LLM 基于这个提示生成一个初步响应(Response)。 -
循环迭代与自我评估(步骤 10-12):
自我评估: 拿到初步响应后,LLM 智能体不会直接返回答案,而是会进行自我评估:“这个答案相关吗?”。
反馈循环: 如果智能体判断答案不相关,它可以循环回到初始查询或之前的步骤,重新规划、重新检索,直到找到满意的答案。这种反馈循环和自我修正能力是 Agentic RAG 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
Agentic RAG 的特点:
-
优点:
-
- 更强的推理能力: 能够处理多跳查询和复杂逻辑推理。
- 更高的准确性: 通过自我评估和迭代,减少“幻觉”和不准确的回答。
- 更强的适应性: 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灵活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外部工具。
- 更好的可解释性: 智能体的“思考”过程(如查询重写、工具选择)可以被记录和追踪。
-
局限性:
-
- 更高的复杂性: 引入了更多的决策和循环,系统设计和调试难度增加。
- 潜在的延迟: 多次迭代和工具调用可能导致更高的响应延迟。
— 3 汇总分析 —
传统 RAG 和 Agentic RAG 之间的主要区别
下表总结了传统 RAG 和 Agentic RAG 之间的主要区别:
总结
传统 RAG 为我们打开了 LLM 与外部知识结合的大门,它在许多场景下依然高效且实用。然而,随着 AI 应用的日益复杂,Agentic RAG 代表了 RAG 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 LLM 从一个简单的“生成器”提升为能够自主思考、规划和执行的“智能体”,从而构建出更强大、更可靠、更接近人类智能的知识型 AI 系统。理解并掌握 Agentic RAG 的核心思想,将是构建未来高阶 AI 应用的关键。
最后
选择AI大模型就是选择未来!最近两年,大家都可以看到AI的发展有多快,我国超10亿参数的大模型,在短短一年之内,已经超过了100个,现在还在不断的发掘中,时代在瞬息万变,我们又为何不给自己多一个选择,多一个出路,多一个可能呢?
与其在传统行业里停滞不前,不如尝试一下新兴行业,而AI大模型恰恰是这两年的大风口,整体AI领域2025年预计缺口1000万人,人才需求急为紧迫!
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向大家展示了,学习AI大模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时间和持续的努力。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在线资源的丰富,零基础的小白也有很好的机会逐步学习和掌握。
【2025最新】AI大模型全套学习籽料(可白嫖):LLM面试题+AI大模型学习路线+大模型PDF书籍+640套AI大模型报告等等,从入门到进阶再到精通,超全面存下吧!
获取方式: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包括:AI大模型学习路线、LLM面试宝典、0基础教学视频、大模型PDF书籍/笔记、大模型实战案例合集、AI产品经理合集等等
大模型学习之路,道阻且长,但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本学习路线图为你提供了学习大模型的全面指南,从入门到进阶,涵盖理论到应用。
L1阶段:启航篇|大语言模型的基础认知与核心原理
L2阶段:攻坚篇|高频场景:RAG认知与项目实践
L3阶段:跃迀篇|Agent智能体架构设计
L4阶段:精进篇|模型微调与私有化部署
L5阶段:专题篇|特训集:A2A与MCP综合应用 追踪行业热点(全新升级板块)
AI大模型全套学习资料【获取方式】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