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驱动设计概述

领域驱动设计(Domain-Driven Design,DDD)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论,强调通过领域模型(Domain Model)解决复杂业务问题。其核心思想是将业务逻辑与技术实现分离,通过统一语言(Ubiquitous Language)促进开发团队与领域专家的协作。

核心概念

领域模型
领域模型是对业务问题的抽象表示,通常以对象或数据结构体现。例如,电商系统中的“订单”、“库存”等实体。

限界上下文(Bounded Context)
限界上下文是领域模型的边界,用于明确模型的适用范围。不同上下文可能对同一术语有不同定义,例如“客户”在销售与物流上下文中含义不同。

统一语言
开发团队与业务专家使用一致的术语描述业务逻辑,避免歧义。统一语言直接体现在代码、文档和对话中。

分层架构
DDD通常采用分层架构:

  • 用户界面层:处理交互与展示。
  • 应用层:协调领域逻辑与基础设施。
  • 领域层:包含核心业务逻辑与模型。
  • 基础设施层:提供技术实现(如数据库、消息队列)。

战术设计模式

实体(Entity)
具有唯一标识的对象,例如“用户”通过ID区分。

值对象(Value Object)
通过属性定义的对象,无唯一标识,例如“地址”。

聚合根(Aggregate Root)
一组相关对象的入口点,保证数据一致性。例如“订单”聚合根包含订单项与支付信息。

领域服务(Domain Service)
处理跨聚合的逻辑,例如“转账服务”涉及多个账户操作。

仓储(Repository)
封装数据访问逻辑,提供聚合根的持久化接口。

战略设计模式

上下文映射(Context Mapping)
描述不同限界上下文间的关系,常见模式包括:

  • 合作关系(Partnership):两个上下文相互依赖。
  • 共享内核(Shared Kernel):共享部分模型与代码。
  • 防腐层(Anticorruption Layer):隔离外部系统的影响。

实施步骤

1. 领域分析
与业务专家协作,识别核心子域(Core Domain)、支撑子域(Supporting Subdomain)和通用子域(Generic Subdomain)。

2. 模型设计
通过事件风暴(Event Storming)或用例分析提炼领域模型,明确实体、值对象和聚合边界。

3. 代码实现
将模型转化为代码,使用领域层隔离业务逻辑,避免基础设施代码污染核心逻辑。

4. 持续演进
通过迭代优化模型,适应业务变化。例如拆分过大的聚合或合并重复的逻辑。

示例代码

// 聚合根示例:订单  
public class Order {  
    private String orderId;  
    private List<OrderItem> items;  

    public void addItem(Product product, int quantity) {  
        // 业务逻辑验证  
        items.add(new OrderItem(product, quantity));  
    }  
}  

// 值对象示例:地址  
public record Address(String street, String city) {}  

适用场景

  • 业务逻辑复杂的系统(如金融、电商)。
  • 需要长期演进的项目,模型需随业务调整。
  • 跨团队协作时,需明确上下文边界。

常见误区

  • 过度设计:在简单场景中强行应用DDD,增加复杂性。
  • 技术驱动:忽略业务专家参与,导致模型偏离实际需求。
  • 忽略上下文映射:未明确上下文关系,引发集成问题。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