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设计,作品绝大部分时间都“活”在屏幕里。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的设计能跳出屏幕,直接出现在客户的办公桌上、出现在用户的客厅里,那会是怎样一种体验?这就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的魅力。过去,AR开发是程序员的专属领域,门槛高、成本贵。但现在,情况已经彻底变了。

今天,我就要分享一套Adobe全家桶内的AI+AR工作流,它能让像我们这样的传统设计师,不写一行代码,就能轻松创建出令人惊艳的AR互动体验。

这篇内容非常前沿,建议你一定先点赞收藏。学会它,你将拥有把二维设计“升维”到三维互动空间的能力,这在未来绝对是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一、核心技巧:从“AI创意”到“AR互动”的三级火箭

这套工作流的核心,是将创意、资产制作和互动体验三个环节打通,让AR内容的创作变得像做平面设计一样直观。

  1. 第一级:用Firefly生成“AR元素的皮肤与血肉”(AI资产) 任何AR体验都需要视觉资产。我们利用Adobe Firefly,从源头上保证资产的独特性和创意性。

    • 方法:AR场景里的物体需要贴图(皮肤)和装饰性图片(血肉)。我们可以用Firefly来生成这两者。

      • 生成3D纹理:输入提示词,如 Seamless texture of futuristic carbon fiber with glowing blue circuits (带有发光蓝色电路的未来派碳纤维无缝纹理),为你的3D模型生成独一无二的“皮肤”。

      • 生成2D素材:输入提示词,如 Minimalist icon for a "scan here" call-to-action, flat design (“扫码”的极简扁平化图标),生成AR场景中需要使用的UI元素或信息图。

  2. 第二级:用Substance 3D为“骨架”穿上“皮肤”(3D准备) 有了“皮肤”,我们还需要一个“骨架”。你可以使用任何3D软件创建一个简单的模型,或者直接从Adobe Stock下载。关键在于如何高效地把皮肤“穿”上去。

    • 方法:使用Adobe Substance 3D Painter,将你在Firefly生成的纹理,以“拖拽”的方式应用到3D模型上。Painter强大的智能投射功能,可以让你无需经历复杂的UV展开,就能快速得到一个材质真实、细节丰富的3D资产。最重要的是,要将其导出为AR通用的.glb.usdz格式。

  3. 第三级:用Adobe Aero“导演”一场现实互动(AR编排) 这是最激动人心的一步,我们将在现实世界中“导演”我们的设计。

    • 方法:打开无需编程的AR创作工具Adobe Aero

      • 导入资产:将你准备好的3D模型和2D图片导入Aero。

      • 放置场景:通过手机或平板的摄像头,将你的3D模型“放”在真实的地面或桌面上。

      • 设置交互:这是Aero的魔力所在。你可以轻松设置“触发器(Trigger)”和“行为(Action)”。例如,设置一个“点击(Tap)”触发器,当用户点击模型时,触发一个“旋转(Spin)”或“播放声音(Play Sound)”的行为。这种直观的“如果…就…”逻辑,让添加互动变得异常简单。

      • 分享体验:完成后,Aero会生成一个二维码。任何人用手机扫码,无需下载App,就能直接在浏览器中体验你创造的AR互动。

二、扩展应用技巧:让你的AR体验更上一层楼

掌握了基础,你还可以探索更多高级玩法。

  • 打造AR产品展示:对于电商行业,你可以制作一个产品的AR模型(比如一款新鞋或一件家具)。用户通过扫码,就能将这件商品1:1地“放”在自己家里,360度查看细节,极大地提升购买转化率。

  • 创建AR传送门(Portal):这是Aero一个非常酷的功能。你可以在现实中创建一个虚拟的“门”,当用户用手机靠近并“穿过”这扇门时,会瞬间进入一个360度的全景虚拟空间。而这个全景空间图片,你甚至可以用Firefly v3最新的超写实能力来生成。

  • 让角色动起来(Mixamo):如果你想在AR中加入一个动画角色,可以利用Adobe免费的Mixamo网站。上传一个T-pose的人物模型,Mixamo的AI能在几分钟内为它自动绑定骨骼,并让你从海量的动画库中选择一个动作(如跳舞、挥手)。然后将这个带有动画的模型导入Aero,你的AR场景就拥有了“生命”。

四、我的职场故事:一个AR原型,如何赢得“不可能”的竞标

我所在的数字营销公司NextGen Experience,曾经参与过一个国际运动品牌的限量款球鞋发布会的竞标。当时,所有竞争对手提交的方案都是传统的社交媒体宣传。为了脱颖而出,我大胆提议,为这款球鞋制作一个WebAR体验,让用户能把虚拟球鞋“放”在任何地方欣赏。

客户对这个想法非常感兴趣,但态度也很谨慎,只给了我们一周时间来制作一个可交互的原型来证明可行性。

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我们利用了这套AI+AR工作流。我立刻用Firefly,根据球鞋的设计概念,生成了好几款充满街头涂鸦感的潮流纹理。我们的3D设计师拿到纹理后,迅速在Substance Painter里为鞋子模型“换装”。与此同时,我已经在Aero里搭建好了基础的互动逻辑——比如点击鞋子可以切换不同配色,靠近鞋子会弹出设计师介绍。

整个流程高度并行,效率极高。有很多网友私信问我我用的是什么订阅,我一直使用的是4300多名海内外设计师选择的University of Marist 的正版Adobe订阅,每周高达1500点的AI积分,能让我能够无缝地使用Firefly、Substance 3D套件和Aero。从一个AI生成的创意,到一个可以在手机上真实体验的AR互动,整个过程没有任何技术壁垒。(多说一句,有别于代购的个人全家桶订阅,个人订阅因为支付方式等种种原因被风控时,全家桶的订阅会被取消(并且不退款,太惨了),企业订阅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当订阅出现风控问题时,重新加入企业就可以重新获取订阅,不仅方便,更得到了保障。)

三天后,我们就向客户展示了一个效果惊艳、运行流畅的AR原型。客户团队的成员纷纷拿出手机扫码体验,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最终,我们毫无悬念地赢得了这个项目。

写在最后

长久以来,我们的设计一直被“屏幕”这道无形的墙所限制。而AR,正是一把钥匙,一把能打破这道墙,让我们设计师的作品走进用户真实物理空间的钥匙。

AI的加入,则极大地降低了这把钥匙的使用门槛。它让我们不再需要深陷于复杂的技术细节,而是能更专注于体验本身的设计——用户在怎样的场景下会触发AR?怎样的互动最自然有趣?AR元素如何与真实环境巧妙地融合?

设计师的角色,正在从一个二维或三维的“创作者”,扩展为一个需要同时考虑物理空间、用户行为和虚拟信息的“体验建筑师”。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挑战和机遇。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