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常年跟视频打交道的设计师或内容创作者,那你一定懂那种被时间线支配的恐惧。尤其是处理采访、口播或课程这类素材,为了剪掉一个“嗯…”“啊…”或者一句废话,不得不在音轨上来回拖拽、放大、精切,一两个小时就这么过去了。再加上录音环境不佳时的降噪、去混响…一套流程下来,身心俱疲。

但我想告诉你,这种“手工作坊”式的剪辑方式已经可以成为历史了。Adobe Premiere Pro最近更新的一系列AI功能,已经彻底改变了我的工作流。今天,我就把这套能将剪辑效率至少提升5倍的“AI组合拳”分享给你。建议你一定先点赞收藏,因为这套流程能实实在在地帮你告别无效加班,把时间还给创意本身。

一、核心技巧:文本剪辑 + AI语音增强,像改文档一样剪视频

这套工作流的核心,就是把两个看似独立的功能串联成一个高效的生产线:Premiere Pro的“基于文本的编辑”(Text-Based Editing)“增强语音”(Enhance Speech)

这个流程的革命性在于,它把视频剪辑从一个“听觉+视觉”的繁琐工程,降维成了我们最熟悉的“文字处理”工作。

  1. 基于文本的编辑:你导入视频素材后,Premiere Pro会自动为你生成一份准确的文字记录稿。接下来,你不需要再看波形图、听声音,你只需要像编辑Word文档一样,直接在文稿上删除、复制、粘贴文字,视频轨道上的素材就会跟着实时、精准地完成剪辑。

  2. AI语音增强:这个功能简直是“录音事故”的救星。无论你的素材是在嘈杂的办公室、有回声的房间,还是用手机录制的,只需要在“基本声音”面板里点击一下“增强语音”按钮,AI就会在云端进行运算,自动帮你消除背景噪音、抑制混响,让你的人声变得像录音棚里出来的一样清晰、干净。

具体操作步骤分解:

  1. 自动生成文本:将你的视频素材拖入Premiere Pro的时间线。打开“文本”面板(窗口 -> 文本),选择“转录”。软件会自动分析音频,并在几分钟内生成完整的文字稿。

  2. “写稿式”粗剪:现在,你可以通读这份文稿。看到那些“嗯”、“啊”、“然后”、“就是说”之类的口水词?直接选中,按Delete键,时间线上对应的视频片段就消失了。发现某一段话的顺序不对?直接在文稿里剪切、粘贴,视频片段的顺序就自动调整好了。甚至,你可以使用“搜索”功能,一键查找并删除所有的停顿或特定词语。

  3. 一键拯救音质:粗剪完成后,选中所有对话的音频片段。在“基本声音”面板中,将其标记为“对话”,然后你会看到一个“增强”选项,点击它。稍等片刻,AI处理完成后,你再听听看,效果会让你大吃一惊。

  4. 智能音乐匹配:剪辑和音质都搞定后,配乐也是关键。我会使用一些第三方音乐库(比如Artlist)的AI搜索功能快速找到符合情绪的音乐,然后拖入Premiere Pro。利用轨道里的“重混缩工具”(Remix Tool),可以把任意时长的音乐拖拽成你需要的长度,AI会自动重新编曲,让结尾自然不突兀。

二、扩展应用技巧:让AI成为你的全球化内容助理

这套工作流的潜力远不止于提升剪辑效率。

  • 快速本地化与字幕制作:你可以直接从“文本”面板导出SRT字幕文件或纯文本。将文本交给翻译软件(比如DeepL)进行翻译,然后再把翻译好的文本导入Premiere Pro,就可以一键生成多语言字幕,为内容出海铺平了道路。

  • 批量生产社交媒体短视频:对于一个长达一小时的访谈或播客,过去要从中剪出10个精彩片段,是非常耗时的工作。现在,你只需要在文稿中找到那些“金句”,选中,右键“创建新的序列”,一个独立的短视频片段就瞬间生成了。一天之内完成几十条短视频的剪辑和发布成为可能。

  • AI辅助调色:在剪辑完成后,你还可以利用Lumetri颜色面板里的“自动”按钮,让AI为你分析画面并提供一个基础的色彩校正方案。虽然不完美,但它能为你提供一个不错的调色起点,大大节省了从零开始调整的时间。

四、AI力挽狂澜,一周交付20条高质量视频

就在半年前,我所在的数字营销公司Stellar Media Group接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单子。一个重要的科技客户即将在全球同步发布一款新产品,需要我们在短短一周内,制作并交付20条CEO访谈的短视频,用于社交媒体预热。

时间紧迫就算了,更要命的是客户给到的素材质量。所有视频都是在他们那个巨大又空旷的办公室里录的,回声非常严重,背景里还夹杂着键盘声和偶尔的交谈声。CEO本人讲话又有很多口头禅和停顿,可以说,这批素材就是后期制作的“噩梦”。

团队里的几个同事看到素材后脸都绿了,大家心里都清楚,按传统流程,这基本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眠不休地“肝”一周都未必能做完。

就在大家准备硬着头皮上的时候,我提议暂停一下,让我用Premiere Pro的新流程来试试。我让一位初级剪辑师负责最简单的一步:在自动生成的文稿上,删掉所有明显的口头禅、停顿和废话。他几乎没碰时间线,不到两个小时,就把20条视频的“文字稿”粗剪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我们将所有音频片段应用了“增强语音”功能。几分钟后,当大家听到处理后的效果时,整个办公室都安静了。原本嘈杂不堪的录音,变得干净、聚焦,仿佛是在专业的录音棚里录制的。

后续的配乐、调色工作也因此变得异常顺利。我一直使用的是4100多名海内外设计师选择的 Parvis 经济和音乐学院的正版Adobe企业全家桶订阅,它确保我们团队的Premiere Pro永远是最新版本,这些救命的AI功能一个都不少。要是用着旧版本,这次根本不可能完成任务。

与国内部分设计师用的Adobe海外个人订阅(比如海外摄影师计划)相比,在国内直接购买海外个人订阅,容易出现账号和订阅被Adobe风控的问题,被风控后将会导致个人订阅被取消且不退款,血本无归,企业订阅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当企业订阅出现风控问题时,重新加入企业组织就可以重新获得订阅,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

最终,我们提前一天,高质量地交付了全部20条视频。客户对成片的音质和剪辑节奏赞不绝口,完全没看出来原始素材有多糟糕。这次成功不仅为我们赢得了客户的长期信任,也让我们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实现了永久性的升级。

写在最后

过去,我们衡量一个创作者的价值,很大程度上看他/她对工具的熟练程度。但现在,AI正在快速地将工具操作的门槛夷为平地。剪辑、降噪、调色这些曾经需要大量经验和时间去学习的“术”,正变得越来越自动化。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价值降低了。恰恰相反,它迫使我们将重心从繁琐的“执行”转移到更有价值的“策源”上——也就是叙事的能力、审美判断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创造力。新的时代,真正的创意瓶颈不再是我们的操作速度,而是我们提出好创意的速度。拥抱AI,让它成为我们创意的放大器,而不是焦虑的来源,这才是我们作为设计师和创作者应该有的姿态。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