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大模型飞星计划秋招一面
岗位:大模型算法工程师面试 timeline:7.22面试时长:40min面试问题:1. 讲业务背景2. 知识图谱如何构造的?3. 如何衡量质量?4. RL的原理?手撕算法:无面试感觉:不知道是我简历太唐了还是我讲的太唐了还是面试官太唐了,面试官全程皱眉听我讲,我努力的想让她听懂,结果变成两个人都全程皱眉。总之,面的很尴尬知识图谱的构建、质量评估以及强化学习(RL)的原理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知识
科大讯飞大模型飞星计划秋招一面
岗位:大模型算法工程师
面试 timeline:7.22
面试时长:40min
面试问题:
1. 讲业务背景
2. 知识图谱如何构造的?
3. 如何衡量质量?
4. RL的原理?
手撕算法:无
面试感觉:不知道是我简历太唐了还是我讲的太唐了还是面试官太唐了,面试官全程皱眉听我讲,我努力的想让她听懂,结果变成两个人都全程皱眉。总之,面的很尴尬
知识图谱的构建、质量评估以及强化学习(RL)的原理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知识点。下面我将为你系统地梳理这些内容,并提供清晰的解释。
📊 知识图谱的构造
知识图谱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它将多源异构数据转化为结构化的语义网络,通常以“实体-关系-实体”或“实体-属性-值”的三元组形式存储。其核心构建流程和关键技术如下:
构建阶段 |
核心任务 |
常见方法与技术 |
---|---|---|
1. 知识建模 |
定义图谱的模式(Schema),即本体设计 |
确定实体类型(如人物、地点)、关系类型(如出生于、位于)、属性及其约束。常用工具:Protégé。 |
2. 知识获取 |
从多源数据中提取实体、关系、属性 |
结构化数据:直接映射;非结构化文本:使用NLP技术(如BERT-CRF模型进行命名实体识别NER,BERT分类模型进行关系抽取RE)。 |
3. 知识融合 |
消除冲突,统一知识表示 |
实体对齐:识别不同源中的同一实体(如“北京”和“Beijing”),常用方法有字符串匹配、语义相似度计算(如使用词向量)、基于图算法(如GraphSAGE)。冲突消解:解决数据不一致(如出生日期不同),可采用投票机制或指定权威数据源优先级。 |
4. 知识存储 |
选择数据库存储三元组 |
图数据库:Neo4j(属性图)、JanusGraph(分布式)、GraphDB(RDF)。存储选择:小规模可用Neo4j,超大规模需分布式方案(如JanusGraph+Cassandra)。 |
5. 知识推理 |
挖掘隐含知识,补全缺失关系 |
基于规则:定义逻辑规则(如“祖父”规则);基于表示学习:将实体和关系嵌入向量空间(如TransE模型),通过向量运算预测新关系。 |
核心思想:知识图谱构建的核心在于将多源异构数据转化为结构化的语义网络,并通过知识融合与推理确保其质量与完整性。
📈 知识图谱的质量衡量
评估一个知识图谱的质量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
评估维度 |
关键指标 |
简要说明 |
---|---|---|
准确性 |
事实准确性 |
知识是否正确可靠,可通过与权威知识源(如Wikipedia)比对验证。 |
完备性 |
领域覆盖度 |
知识是否覆盖了目标领域的所有重要概念和关系,计算方式: |
一致性 |
逻辑一致性 |
知识是否存在逻辑矛盾(如一个人出生在两个不同日期),可使用OWL推理机(如Pellet)检测。 |
时效性 |
过时信息比率 |
知识更新的频率和过时信息的比例,对快速变化的领域(如科技、医疗)尤为重要。 |
应用性能 |
问答准确率 |
在具体应用(如智能问答、推荐系统)中的表现,是最终效果的体现。 |
评估方法:
-
自动评估:使用规则检查、统计模型和嵌入质量评估(如链接预测任务)。
-
人工评估:依赖领域专家评审或众包平台进行主观判断和验证,这是保证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 强化学习(RL)的原理
强化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是智能体(Agent)通过与环境(Environment)持续交互,根据获得的奖励(Reward)信号学习最优策略(Policy),以最大化长期累积回报(Return)。
RL的核心概念与原理:
概念 |
解释 |
---|---|
智能体 (Agent) |
学习的主体,做出决策和执行动作。 |
环境 (Environment) |
智能体交互的外部世界,对动作做出反馈。 |
状态 (State) |
对环境当前情况的描述。 |
动作 (Action) |
智能体在每个状态可以采取的行为。 |
奖励 (Reward) |
环境对智能体动作的即时、标量反馈信号(如得分、惩罚)。 |
策略 (Policy) |
智能体的行为函数,决定了在特定状态下应采取什么动作。 |
价值函数 (Value Function) |
评估从某状态开始,遵循特定策略能获得的长期累积回报期望。 |
基本原理与过程:
强化学习的基本原理是:如果智能体的某个行为策略导致环境给予正的奖励(强化信号),那么智能体未来采取该行为策略的趋势便会加强。其学习过程可概括为一个循环:智能体感知当前状态 → 根据策略选择动作 → 环境转换到新状态并给出奖励 → 智能体根据奖励更新策略。如此反复,最终学会最大化累积奖励的最优策略。
常用算法:
-
Q-learning:一种无模型(Model-free) 的离线策略(Off-policy) 算法,通过迭代更新Q值表(状态-动作值函数)来学习最优策略。是深度学习与RL结合前的经典算法。
-
深度Q网络(DQN):将Q-learning与深度学习结合,用神经网络近似Q值函数,解决了状态空间过大或连续的问题。
-
策略梯度(Policy Gradient):一种直接优化策略本身的方法,适用于动作空间连续或高维的情况。
主要应用:强化学习广泛应用于需要序列决策的领域,如游戏AI(AlphaGo)、机器人控制、自动驾驶、资源管理和推荐系统等。
希望以上梳理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些技术。如果你对某个细节特别感兴趣,我们可以继续深入探讨。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