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推理框架介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文较长,建议点赞收藏,以免遗失。更多AI大模型开发 学习视频/籽料/面试题 都在这>>Github<< >>gitee<<

1. 大模型推理部署框架介绍

随着大语言模型技术和应用的迅速发展,在追求性能和稳定性的情况下,作为大模型算法工程师,需要对主流推理框架深入了解。接下来从技术架构、性能表现、适用场景等维度,对vLLM、SGLang、TensorRT-LLM、Ollama和XInference等推理框架进行深度分析。

2. vLLM:基于PagedAttention的高性能推理引擎

vLLM由伯克利大学团队开发,是备受欢迎的开源推理框架之一。其核心创新在于PagedAttention和Continuous Batching技术,有效解决了大模型推理中的显存效率与吞吐量瓶颈。其代码地址为:https://github.com/vllm-project/vllm.git 。

2.1 核心技术架构

vLLM基于PyTorch深度优化,关键组件如下:

  • PagedAttention机制:借鉴操作系统内存分页管理思想,将注意力键值对(KV Cache)存储在非连续显存空间。传统框架为每个请求序列分配连续显存块,而vLLM把KV Cache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实现动态分配和复用。这一设计将显存利用率从传统框架的60%提升至95%以上 。
  • Continuous Batching技术:摒弃传统等待凑批处理模式,能实时将新请求动态加入处理队列,保证GPU持续工作。在Llama3.1 - 170B - FP8单H100测试中,TTFT仅为123ms,显著优于其他框架。
  • 多卡并行优化:支持张量并行和流水线并行,通过NCCL/MPI通信库实现模型权重的智能切分与同步,既优化内存使用,又提升整体计算性能。

2.2 性能表现分析

最新基准测试数据显示,vLLM在多项指标表现突出:

  • 显存利用率:95%以上。
  • TTFT(Llama3.1 - 170B - FP8):123ms 。
  • 支持并发请求数:相比传统框架提升5 - 10倍。
  • 吞吐量提升:在高并发场景下提升3 - 5倍。

2.3 适用场景与局限性

  • 适用场景
    • 企业级高并发应用(如在线客服、金融交易)。
    • 需要快速响应的实时应用。
    • 大规模API服务部署。
    • 多卡集群部署场景。
  • 技术局限
    • 依赖高端GPU硬件,投入成本较高。
    • 代码复杂度高,二次开发门槛较大。
    • 分布式调度在超大规模集群中仍需优化。

3. SGLang:基于RadixAttention的高吞吐推理引擎

SGLang同样由伯克利团队开发,专注提升LLM的吞吐量和响应延迟。核心技术是RadixAttention,通过高效缓存和结构化输出优化,为高并发场景提供解决方案。代码地址:https://github.com/sgl-project/sglang 。

3.1 核心技术特点

  • RadixAttention技术:利用Radix树管理KV缓存的前缀复用,通过LRU策略和引用计数器优化缓存命中率。与传统系统在生成完成后丢弃KV缓存不同,SGLang将提示和生成结果的缓存保留在基数树中,实现高效的前缀搜索、重用、插入和驱逐。在多轮对话场景测试中,SGLang在Llama - 7B上的吞吐量比vLLM高5倍,特别适合频繁前缀复用的应用场景。
  • 结构化输出能力:通过正则表达式实现约束解码,可直接输出符合要求的格式(如JSON、XML等)。这种机制使SGLang在处理结构化查询时更高效,减少了后处理工作量。
  • 轻量模块化架构:采用完全Python实现的调度器,代码量小但扩展性良好。支持跨GPU缓存共享,进一步减少多卡计算浪费。

2.2 性能优势

  • 多轮对话场景吞吐量提升5倍。
  • 前缀缓存命中率显著提升。
  • 结构化输出处理效率优异。
  • Python实现便于定制开发。

2.3 适用场景

  • 高吞吐量API服务。
  • 多轮对话系统。
  • 结构化数据处理。
  • 搜索引擎后端服务。

4. TensorRT - LLM:NVIDIA深度优化推理引擎

TensorRT - LLM是NVIDIA推出的基于TensorRT的深度优化推理引擎,专为大语言模型设计,旨在充分发挥NVIDIA GPU的计算潜力。代码地址:https://github.com/NVIDIA/TensorRT - LLM 。

4.1 核心技术架构

  • 预编译优化:通过TensorRT的全链路优化技术,对模型进行预编译,生成高度优化的TensorRT引擎文件。虽带来冷启动延迟,但能显著提升推理速度和吞吐量。
  • 多精度量化支持:支持FP8、FP4和INT4等多种量化方案。在FP8精度下,TensorRT - LLM能实现接近原生精度的性能,同时显存占用减少40%以上。
  • 内核级优化:针对Transformer架构的各个计算模块进行深度优化,实现高效的CUDA内核。这种优化使TensorRT - LLM在NVIDIA GPU上表现出色。

4.2 性能表现

  • 极低延迟,TTFT表现业界领先。
  • 高吞吐量,适合大规模在线服务。
  • 充分发挥NVIDIA GPU硬件优势。
  • 与NVIDIA AI生态无缝集成。

4.3 应用场景与限制

  • 适用场景
    • 对延迟要求极高的企业级应用。
    • 实时客服系统。
    • 金融高频交易。
    • 需要快速响应的API服务。
  • 技术限制
    • 仅限NVIDIA CUDA平台。
    • 预编译过程带来冷启动延迟。
    • 对非NVIDIA GPU支持有限。
    • 定制化能力不如开源框架。

5. Ollama:轻量级本地推理平台

Ollama是专为本地部署设计的轻量级推理平台,适合个人开发者和研究者使用。

5.1 技术特点

  • Go语言封装:基于Go语言实现,通过模块化封装将模型权重、依赖库和运行环境整合为统一容器。用户仅需一条命令即可启动模型服务。代码地址:https://github.com/ollama/ollama 。
  • llama.cpp集成:封装了llama.cpp高性能CPU/GPU推理框架,支持多种精度的整数量化(1.5位到8位)。
  • 跨平台支持:全面支持macOS、Windows和Linux系统,特别适合ARM架构设备如苹果M系列芯片。

5.2 优势与局限

  • 优势
    • 安装便捷,一键部署。
    • 低硬件要求,支持消费级设备。
    • 数据离线保障,隐私安全。
    • 冷启动速度快,约12秒。
  • 局限
    • 并发处理能力较弱。
    • 扩展性和定制能力有限。
    • 主要支持文本生成类LLM。
    • 高负载场景性能不足。

6. XInference:分布式推理框架

XInference是高性能分布式推理框架,专注于简化AI模型运行和集成,适合企业级大规模部署。代码地址:https://github.com/xorbitsai/inference 。

6.1 核心架构

  • 分层架构设计
    • API层:基于FastAPI构建,提供RESTful和OpenAI兼容接口。
    • Core Service层:引入自研Xoscar框架,简化分布式调度 。

本文较长,建议点赞收藏,以免遗失。更多AI大模型开发 学习视频/籽料/面试题 都在这>>Github<< >>gitee<<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