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和K8s
K8s 就像是建造这座“未来城市”所使用的核心工程机械和自动化管理系统,它负责高效地部署建筑模块(容器)、管理交通流量(服务发现与负载均衡)、自动修复故障(自我修复)并根据需求扩展或收缩资源(弹性伸缩)。容器化(Containerization):将应用及其所有依赖打包到一个轻量级、可移植的容器中(如Docker),确保应用在不同环境(开发、测试、生产)中的一致性。云原生 就像是建造一座现代化、智
将“云原生”简单地等同于“使用K8s部署服务”是一种常见的误解。虽然Kubernetes(K8s)在云原生技术栈中扮演着极其核心和关键的角色,但云原生的内涵远比K8s更广泛和深刻。
可以把它们的关系理解为:K8s是实现云原生理念最强大、最主流的工具之一,但云原生本身是一套完整的、涵盖应用全生命周期的方法论和最佳实践。
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云原生是什么?—— 一套方法论和文化
云原生(Cloud Native)并非单一技术,而是一种构建和运行应用程序的现代方法。它旨在充分利用云计算的弹性、可扩展性和敏捷性。根据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的定义,其核心要素包括:
容器化(Containerization):将应用及其所有依赖打包到一个轻量级、可移植的容器中(如Docker),确保应用在不同环境(开发、测试、生产)中的一致性。
微服务(Microservices):将大型单体应用拆分为一系列小型、独立、松耦合的服务。每个服务可以独立开发、部署、扩展和维护,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DevOps:打破开发(Dev)和运维(Ops)之间的壁垒,通过自动化流程促进协作,实现持续集成(CI)和持续交付/部署(CD),从而加速软件交付。
服务网格(Service Mesh):管理服务间通信的专用基础设施层,提供服务发现、负载均衡、故障恢复、度量和监控等功能(如Istio, Linkerd)。
声明式API与不可变基础设施:通过声明期望状态(如“需要3个副本”)来管理应用,系统自动确保实际状态与期望状态一致。基础设施(如容器镜像)一旦创建就不再修改,通过替换来更新,提高了可靠性和可预测性。
2.K8s在云原生中的角色—— 核心的编排引擎
Kubernetes是云原生生态中最重要的容器编排平台。它解决了在大规模生产环境中管理和运行容器化应用的复杂性问题。
自动化运维:K8s可以自动部署、扩展(根据CPU、内存或自定义指标进行弹性伸缩)、更新和修复容器化应用。
服务发现与负载均衡:自动为应用分配网络标识和IP地址,并在多个实例间分配网络流量。
自我修复:当某个容器或节点失败时,K8s会自动重启、替换或重新调度容器,确保应用的高可用性。
存储编排:可以自动挂载本地、网络或云存储系统到容器中。
配置和密钥管理:安全地管理应用的配置信息和敏感数据(如密码、令牌)。
可以说,K8s为微服务架构提供了理想的运行时环境,是实现云原生自动化、弹性、高可用等目标的“基石”工具。
3. 两者关系总结
云原生 就像是建造一座现代化、智能、高效的“未来城市”的总体规划和设计理念(比如:模块化建筑、智能交通系统、自动化能源管理、高效的物流网络)。
K8s 就像是建造这座“未来城市”所使用的核心工程机械和自动化管理系统,它负责高效地部署建筑模块(容器)、管理交通流量(服务发现与负载均衡)、自动修复故障(自我修复)并根据需求扩展或收缩资源(弹性伸缩)。
结论
因此,云原生不仅仅是K8s部署服务。K8s是实现云原生不可或缺的强大工具,但云原生还包含了从应用架构设计(微服务)、开发流程(DevOps, CI/CD)到运维理念(自动化、可观测性)等一系列更深层次的变革。一个真正的云原生应用,不仅运行在K8s上,其设计、开发和运维方式也完全遵循了云原生的原则。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