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布:中控 TPT 2 模型,让工业 AI 从 PPT 跑进了控制室
刚刚发布:中控 TPT 2 模型,让工业 AI 从 PPT 跑进了控制室
一次提问就能出方案,一次提问就能生成智能体。
这一次,工业 AI 终于不再讲虚的了。
我一直说,AI 的下一站,是落地,是算力,是行业化的真需求。
这句话听起来像废话,但放在工业领域里,它还远远没被兑现。
工艺高耦合、装置高压高温、再加上既懂 AI 又懂工艺的人太稀缺,导致“想用 AI” 的工厂,往往不是建不起,而是根本用不上。
自动化人能看懂 PPT,真要到现场落地,还是一脸为难。
于是大模型在工业领域转了一大圈,结果是:听过不少概念,看过无数 PPT 和 demo,但能真正落地的,寥寥无几。
直到最近,我第一次在一个工业 AI 产品里,看到真正把“工艺理解 + 模型能力 + 落地部署”这三件事打通了 —— 你提问题,它理解你的场景,生成解决方案,还能直接生成一个能部署的智能体,推到装置上实时运行。
它叫 TPT 2
。
由中控技术刚刚发布的全球首个“流程工业可信大模型”,在杭州落地的那场发布会,直接打出“工业 AI 可信闭环”的牌。
TPT 官网:用上 TPT,工厂没问题。
01|工业 + AI,TPT 2 是如何破局的?
在流程工业,AI 落地的真正难点,不在算法,而在现场。
工厂千厂千面,工艺设备耦合极强,参数微调都牵一发而动全身。异常一多,数据就孤岛化,调优靠经验,响应靠人盯,出了问题只能靠老师傅手动兜底。
而 TPT 2
的出现,基本就是在跟这一切告别。
它做的事情并不复杂,但也足够震撼:你对它说“乙烯装置乙烯塔波动大,如何优化运行”,它能理解你的问题结构,分解关键变量,调用它对工艺的认知模型和时序分析引擎,最后生成一个可部署、能运行的 AI Agent(工业智能体)。
整个过程,不需要工程师写一行代码,不需要配置任何算法,也不需要在多个软件之间跳来跳去。
只需在对话框里输入你的问题,它就能在后台封装一整套策略生成与部署路径。
只需一句自然语言提问,TPT 2 就能理解场景并生成可执行的优化方案。
这个变化,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过去动辄三个月的建模周期,现在可能几天就能跑起来。
意味着工艺调优,不再是“非资深工程师不可”。
意味着工业 AI 第一次有可能摆脱“辅助工具”的角色,真正做成“行动中枢”。
更重要的是,它不靠经验主义拍脑袋,而是基于全局工艺数据和历史运行规律给出最优解。
02|从 TPT 1 到 TPT 2:工业大模型的演进
TPT 2
,中文名“时间序列大模型 TPT 2”,全称 Time-series Pre-trained Transformer 2,由中控技术于 2025 年 8 月 28 日正式发布。
从模型名字也能猜出,TPT 2
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新名词”。
它的前身 TPT 1
,早在 2024 年就已在新加坡发布,作为全球首款流程工业时序大模型,已经在石化、化工、能源、电力等行业落地了 110 多个项目。
比如在兰州石化榆林化工,他们在乙烯裂解装置上用 TPT 1
做了一次优化。结果不只是好看一点的数据,而是扎扎实实的收益:
-
预测准确率做到 99.79%,几乎接近“毫秒级直觉”;
-
单炉收率提升 0.373%,折算下来,年净收益超过 315.5 万元/炉;
-
更关键的是,
TPT 1
能够提前半小时发出超早期预警,不需要工程师死盯着屏幕,模型会自己“盯”,自己“调”,自己跟着工况适应。
从异常预警到工艺优化,TPT 1 已为兰州石化榆林化工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自动化 + AI = 一个不会疲劳、永不下班的“数字专家”。
可以说,TPT 1
第一次把工业 AI 从“实验室 demo”真正带进了工厂,让制造业第一次相信,大模型不止能做预测,更能落到现场。
03|TPT 2 的底气,从哪来?
工业世界的复杂性注定不会被一代产品就完全解决。
于是,一年后,TPT 2
来了。
工程师可以像点开应用一样,快速调用各类智能体,解决不同工艺难题。
相比前代模型,它不仅是一次“升级”,更像是一次质变。
它的底气,来自三个层面。
1. 技术架构的突破
TPT 2
采用了混合专家模型(MoE),让“时序智能”和“认知智能”能够高效融合。换句话说,它既能盯住装置温度、压力、流量这些实时变化,又能理解“怎么做更优”的业务目标。这在工业 AI 里极为罕见,因为大多数模型要么会数据、要么会对话,能同时兼顾两端的,凤毛麟角。
2. 知识沉淀的厚度
TPT 2
并不是靠堆语料库“训练”出来的,它背后是中控 30 多年服务 3.7 万家工厂的经验,覆盖超过 1 亿个 I/O 点的工业数据。它知道乙烯裂解的温区怎么控,知道精馏塔的回流比如何影响收率,也知道一个参数异常可能触发怎样的连锁反应。这些“机理+数据”的组合,才是工业场景里真正稀缺的宝藏。
3. 系统整合的能力
TPT 2
不是一个单一模型,而是基于 supOS 工厂操作系统的智能体平台。它把中控的四大数据底座 —— OMC(运行控制)、APEX(过程模拟)、PRIDE(设备智能)、Q-Lab(质量监控)—— 统一起来,通过 SCOPES 六大能力矩阵(模拟、控制、优化、预测、评估、统计)打通了完整链路。这意味着它不只是“算法调参”,而是真正具备全厂级“自动驾驶”的潜力。
所以,真正让 TPT 2
“出圈”的,是它终于把工业 AI 从“辅助工具”拉到了“能执行、可部署、跑得动”的位置上。
TPT 2
发布会当天的数据说明了一切:518 家企业已经预订,112 套成交,线上注册用户超过 3268 人。
这是企业真金白银买单的开始。
04|所以,TPT 2 真的是“第一款可信的工业大模型”?
“全球首个流程工业可信大模型”,这是中控在 8 月 28 日杭州发布会上打出的口号。
虽然听起来有营销意味,但从技术和应用来看,它确实有点底气。
原因在于,TPT 2
真正补上了工业 AI 里最难的一环:闭环。
很多大模型能预测、能补全,甚至能给出诊断意见,但到“执行”这一步就开始掉链子。换句话说,它们能告诉你“问题在哪”,却没法帮你“把问题解决”。
而 TPT 2
能从识别异常,到生成方案,再到推送控制指令,整条链路打通。这才是“可信”的核心。
这也让 TPT 2
在时间序列模型的赛道里,走出了一条独特路线。
别人追求的是“预测更准”,它追求的却是“工厂能不能真正用起来”。
前者解决的是实验室里的精度曲线,后者改变的则是车间里的日常生产。
如果说过去的工业 AI 还只是“顾问”,那么 TPT 2
已经开始尝试做“执行者”。
05|TPT 2 现在可以免费体验,真的
为了让更多企业不只是听说,而是真正上手体验,中控这次直接把 TPT 2
免费开放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诚邀所有自动化行业从业者体验。
TPT 官网:https://tpt.supcon.com(点击文末的
阅读原文
就能直达,立即注册体验)
中控 TPT 2 开放限时免费福利,登录官网即可注册体验。
这一次,不再是在发布会里看展示,也不是看一堆 PPT 和案例数据。
并且,这可能是第一次,工业 AI 离你所在的车间,只差一次注册。
结语
用上 TPT,工厂没问题。
AI 在工业领域,从来不是炫技,而是解决真实问题。
TPT 2
的意义,也许不在于它多“聪明”,而在于它终于让工业 AI 看到了“落地”的可能性。
它也许不是终点,但至少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工业 AI 正在从 PPT 和实验室,真正走向车间和控制室。
而这,就是下一站。
我是木易,一个专注 AI 领域的技术产品经理,国内 Top2 本科 + 美国 Top10 CS 硕士。
相信 AI 是普通人的“外挂”,致力于分享 AI 全维度知识。这里有最新的 AI 科普、工具测评、效率秘籍与行业洞察。
欢迎关注“AI信息Gap”,用 AI 为你的未来加速。
扫码添加官方助手,了解更多行业落地案例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