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上下文工程知识图谱集成:提示工程架构师的扩展性设计
想象你是一家智能客服公司的技术负责人:最初,客服AI只需回答"产品价格"“售后政策"等简单问题,上下文管理很简单——把最近3轮对话存起来就行。信息过载:对话历史+产品手册+用户订单+配件型号…上下文长度远超模型限制;知识碎片化:用户问题涉及的"旧型号洗衣机参数"“保修政策条款”"配件兼容性规则"分散在不同文档中,AI难以关联;扩展性差:新增产品线时,需要重写大量提示词,系统像"用胶水粘起来的积木"
AI上下文工程知识图谱集成:提示工程架构师的扩展性设计
关键词:AI上下文工程、知识图谱集成、提示工程、架构扩展性、上下文管理、知识图谱构建、提示设计模式
摘要:在AI大模型时代,“上下文"是决定AI响应质量的核心要素——就像人类对话需要结合背景信息才能理解对方意图,AI系统也需要准确、完整的上下文才能生成相关响应。但随着AI应用场景复杂化(如多轮对话、跨领域任务、动态知识更新),传统上下文管理方式面临"信息过载”“知识碎片化”“扩展性不足"三大挑战。本文将以"提示工程架构师"的视角,用生活化的比喻和实例,系统讲解如何通过知识图谱集成破解这些难题:从核心概念(上下文工程、知识图谱、提示工程的"三角关系”)到架构设计(如何像搭乐高一样构建可扩展的上下文系统),再到实战落地(用Python实现知识图谱驱动的上下文增强),最终帮助读者掌握"让AI既能记住短期对话,又能调用长期知识"的扩展性设计方法论。
背景介绍
目的和范围
想象你是一家智能客服公司的技术负责人:最初,客服AI只需回答"产品价格"“售后政策"等简单问题,上下文管理很简单——把最近3轮对话存起来就行。但随着业务扩展,AI需要处理"帮我查去年3月买的冰箱保修状态”"这款洗衣机和我家旧型号的配件通用吗"等复杂问题,这时候传统上下文管理就"卡壳"了:
- 信息过载:对话历史+产品手册+用户订单+配件型号…上下文长度远超模型限制;
- 知识碎片化:用户问题涉及的"旧型号洗衣机参数"“保修政策条款”"配件兼容性规则"分散在不同文档中,AI难以关联;
- 扩展性差:新增产品线时,需要重写大量提示词,系统像"用胶水粘起来的积木",一碰就散。
本文目的:解决上述问题——讲解如何将知识图谱(结构化的"知识大脑")集成到AI上下文工程中,让提示工程架构师能设计出"像乐高一样可扩展"的系统:新增知识时只需"拼上新积木",无需重构整体;上下文管理时"按需调取知识",避免信息过载;知识关联时"通过图谱路径自动串联",破解碎片化难题。
范围:覆盖上下文工程与知识图谱的核心概念、集成架构、关键算法、实战代码(Python实现知识图谱驱动的上下文增强)、应用场景及扩展性设计原则,不涉及底层大模型训练细节。
预期读者
- 提示工程架构师:负责设计AI系统提示流程和上下文管理框架的工程师;
- AI应用开发者:需要将知识图谱与大模型结合的工程师(如智能客服、医疗诊断AI开发者);
- 技术产品经理:希望理解AI系统扩展性设计原理的产品负责人;
- 对AI系统设计感兴趣的学习者:想深入了解上下文管理与知识工程的同学。
文档结构概述
本文像"拆乐高玩具"一样分步骤讲解:
- 拆包装(背景介绍):为什么需要知识图谱集成?解决什么问题?
- 认零件(核心概念):上下文工程、知识图谱、提示工程分别是什么?它们如何配合?
- 看图纸(架构设计):知识图谱如何嵌入上下文工程?有哪些关键模块?
- 拼积木(算法与实战):用Python代码实现知识图谱查询、上下文增强、提示生成的全流程;
- 玩场景(应用与扩展):在智能客服、医疗诊断等场景中如何扩展这套架构?
术语表
核心术语定义
术语 | 通俗定义(小学生能懂版) | 专业定义 |
---|---|---|
AI上下文工程 | AI的"短期记忆管家":负责记录对话中的关键信息(如用户说过"我买了冰箱"),并决定哪些信息需要"记住"、哪些可以"忘记",确保AI回答时不"失忆"也不"啰嗦"。 | 在AI交互过程中,动态管理上下文信息(对话历史、用户状态、任务背景等)的生命周期(采集、存储、筛选、更新、销毁),以优化AI理解与响应质量的工程实践。 |
知识图谱 | AI的"结构化百科全书":像族谱一样,把知识拆成"实体"(如"冰箱")和"关系"(如"属于→家电产品"),用图形展示谁和谁有关系,方便AI快速查找和关联知识。 | 以实体为节点、关系为边,结构化表示知识的有向图数据模型,支持实体间语义关系的存储、查询与推理。 |
提示工程 | 给AI"写说明书":告诉AI"你现在是客服,要礼貌回答,遇到不知道的问题就说’我帮你转接人工’",让AI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 | 通过设计提示词(Prompt)引导AI生成期望输出的技术,包括指令设计、上下文组织、格式约束等技巧。 |
架构扩展性 | 系统的"可成长性":像可扩展的书包,新增课本时不用换书包,直接加个隔层就行;新增功能时不用重写所有代码,只需加个模块。 | 系统在新增功能、数据或用户规模时,保持低修改成本、高复用性的设计特性,通常通过模块化、松耦合、标准化接口实现。 |
相关概念解释
- 实体:知识图谱中的"名词",如"冰箱型号X100"“用户小明”“保修政策2023版”;
- 关系:实体间的"动词",如"小明→购买→冰箱X100"“冰箱X100→属于→家电产品”;
- 上下文窗口:AI能"一次记住"的信息长度(如GPT-4的8k/32k tokens),超过这个长度的信息AI会"忘记";
- 实体链接:将用户输入中的词(如"我家冰箱")对应到知识图谱中的实体(如"冰箱型号X100")的过程,类似"给代词找指代对象";
- 提示设计模式:可复用的提示模板,如"角色-任务-约束"模式(“你是[角色],请[任务],注意[约束]”)。
缩略词列表
- KG: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
- CE:上下文工程(Context Engineering)
- PE: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
- LLM: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 SPARQL:知识图谱查询语言(Simple Protocol and RDF Query Language)
核心概念与联系
故事引入:“智能客服的成长烦恼”
第1幕:简单对话时代
2022年,小A公司的智能客服AI"小服"刚上线,只能回答简单问题:
用户:“你们的冰箱多少钱?”
小服:“冰箱A型号2999元,B型号3999元。”
这时上下文管理很简单:小服只需记住用户当前问题(“冰箱多少钱”),提示词也很简单:"你是客服,回答用户关于产品价格的问题,用列表形式。"
第2幕:信息爆炸危机
2023年,用户开始问复杂问题:
用户:“我去年3月15日买的冰箱A型号,现在不制冷了,还在保修期吗?需要带什么凭证?另外,这款冰箱的压缩机和B型号通用吗?我想换个静音的。”
小服的"大脑"开始混乱:
- 上下文过载:用户问题涉及"购买时间"“型号”“故障”“保修政策”“凭证要求”“压缩机型号”“兼容性”,传统上下文窗口存不下这么多信息;
- 知识碎片化:保修政策在PDF手册第5页,压缩机型号在产品参数表,兼容性数据在配件数据库,小服无法关联;
- 扩展性差:新增C型号冰箱时,需要重写提示词,把C型号的参数手动加进去,否则小服"不认识"。
第3幕:知识图谱来救场
小A公司请提示工程架构师老王设计了"知识图谱+上下文工程"系统:
- 构建产品知识图谱:实体包括"冰箱A型号""保修政策2023"“压缩机M100”,关系包括"A型号→使用→压缩机M100"“保修政策2023→适用→A型号”;
- 设计上下文动态增强模块:用户提到"A型号冰箱",系统自动查询知识图谱,提取"购买时间是否在保修期"“压缩机型号”"兼容性"等相关知识,只把有用信息加入上下文,避免过载;
- 实现模块化提示模板:新增C型号时,只需往知识图谱加实体和关系,提示词无需修改——系统会自动从图谱中拉取C型号的信息。
现在小服的回答变得清晰准确:
小服:“根据您的购买时间(2023年3月15日)和保修政策,冰箱A型号仍在2年保修期内(截止2025年3月14日)。需携带购买发票或订单截图作为凭证。您的冰箱使用的是压缩机M100,与B型号的压缩机M200不通用,但我们有静音版压缩机M100S可直接替换,是否需要为您转接配件部门?”
这个故事里,知识图谱就像"智能客服的大脑记忆库",上下文工程是"记忆管家",提示工程是"说话顾问"——三者协作,让AI从"健忘的新手"变成"专业的专家"。
核心概念解释(像给小学生讲故事一样)
核心概念一:AI上下文工程——AI的"短期记忆管家"
想象你和朋友打电话,对方说:“昨天我们聊的那个电影,主角叫什么来着?“你能回答,是因为你"记住了昨天的对话”——这就是"上下文”。AI的上下文工程,就是给AI当"记忆管家",负责三件事:
- 记什么:从对话中挑出关键信息(如用户说"我买了冰箱",要记住"用户购买了冰箱"这个事实);
- 记多久:有些信息要长期记(如用户的会员等级),有些临时记(如当前对话中的问题);
- 怎么用:回答时把相关记忆"调出来"(用户问保修时,调出"购买时间")。
生活例子:上下文工程就像学校里的"值日生":
- 早上来(对话开始):擦黑板(清空旧上下文),准备粉笔(初始化必要信息,如用户ID);
- 上课中(对话进行):老师写重点时记笔记(提取关键上下文),擦掉无关的草稿(清理冗余信息);
- 提问时(AI生成响应):把笔记递给老师参考(将上下文传入提示词)。
核心概念二:知识图谱——AI的"结构化百科全书"
如果说上下文工程是"短期记忆",知识图谱就是AI的"长期记忆百科全书"。但它不是普通百科全书,而是"带索引的族谱":
- 实体:百科全书中的"词条名"(如"冰箱A型号"“保修政策”);
- 关系:词条间的"连接线"(如"A型号→属于→冰箱系列");
- 属性:词条的"详情"(如"A型号的价格:2999元,保修期:2年")。
生活例子:知识图谱就像"家庭相册的关系图":
- 实体:你、爸爸、妈妈、爷爷(每个人是一个"节点");
- 关系:你→儿子→爸爸,爸爸→儿子→爷爷(关系是"连接线");
- 属性:爸爸的生日是1980年(每个节点的"标签")。
有了这个图,当有人问"你爷爷的孙子是谁",你能立刻顺着连接线找到答案——AI用知识图谱查知识,也是这个道理。
核心概念三:提示工程——给AI的"任务说明书"
AI是个"聪明但不知道该做什么的助手",提示工程就是"给AI写任务说明书",告诉它:
- 你是谁(角色:“你是客服”);
- 做什么(任务:“回答保修问题”);
- 怎么做(规则:“回答要简洁,用口语化中文”)。
生活例子:提示工程就像"给新来的同学写值日指南":
- 角色:“今天你是值日生”;
- 任务:“擦黑板、整理讲台、倒垃圾”;
- 规则:“擦黑板要擦到边框,垃圾要分类”。
写得越清楚,新来的同学(AI)就做得越好。
核心概念四:架构扩展性——AI系统的"可成长骨架"
扩展性就是"系统长大的能力"。就像搭积木:
- 差的扩展性:用胶水把积木粘死,想加新积木只能把原来的拆掉;
- 好的扩展性:用卡扣连接积木,新增积木直接扣上,不用拆原来的。
提示工程架构师设计扩展性,就是"给AI系统设计卡扣":新增知识(如新产品)、新功能(如多语言支持)时,不用重写整个系统,只需加个"新积木"。
生活例子:扩展性好的系统就像"可扩展的书包":
- 刚开始上学(简单需求):用小书包(基础系统);
- 加课本(新增知识):书包有拉链隔层(模块化设计),直接加一层;
- 加水壶(新增功能):书包侧面有网兜(预留接口),直接挂上。
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用小学生能理解的比喻)
上下文工程 × 知识图谱: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完整记忆
上下文工程(短期记忆)和知识图谱(长期记忆)的关系,就像"考试时的草稿纸和课本":
- 草稿纸(上下文):记临时信息(如题目中的数字);
- 课本(知识图谱):记长期知识(如公式、定理);
- 合作方式:做题时,草稿纸写计算过程,遇到忘了的公式就翻课本——AI回答问题时,上下文存对话中的临时信息(用户说"我买了冰箱"),知识图谱存背景知识(冰箱保修期2年),两者结合才能算出"是否在保修期"。
具体例子:用户问"我的冰箱能保修吗":
- 上下文工程:从对话中找到"用户购买冰箱的时间是2023年3月"(草稿纸记数字);
- 知识图谱:查到"冰箱保修期是2年"(课本查公式);
- 结合计算:2023+2=2025,当前是2024年→在保修期内(用草稿纸数字+课本公式算结果)。
提示工程 × 知识图谱:说明书+百科全书=专业指南
提示工程(说明书)和知识图谱(百科全书)的关系,就像"厨师的菜谱和食材库":
- 菜谱(提示工程):告诉厨师"怎么做菜"(AI怎么回答);
- 食材库(知识图谱):提供做菜的原料(AI回答需要的知识);
- 合作方式:菜谱说"放2勺盐",厨师从食材库拿盐——提示工程说"回答保修问题",AI从知识图谱拿保修政策。
具体例子:提示词是"你是客服,回答用户的保修问题":
- 提示工程:规定回答格式(“先说明是否在保,再列需带凭证”);
- 知识图谱:提供保修政策(“保修期2年,凭证包括发票”);
- 结合生成:AI按提示格式,用知识图谱中的政策生成回答。
上下文工程 × 提示工程:记忆+说明书=精准执行
上下文工程(记忆)和提示工程(说明书)的关系,就像"快递员的送货单和包裹":
- 送货单(提示工程):告诉快递员"送什么、送到哪"(AI的任务和规则);
- 包裹(上下文工程):要送的东西(对话中的关键信息);
- 合作方式:快递员按送货单地址,把包裹送给收件人——AI按提示词规则,用上下文信息生成响应。
具体例子:用户问"我的订单到哪了":
- 上下文工程:从对话中提取"用户订单号:12345"(包裹);
- 提示工程:提示词是"你是客服,用订单号查询物流,回复格式:‘订单12345当前状态:XX,预计送达时间:XX’"(送货单);
- 结合执行:AI用订单号查物流,按提示格式回复。
三者协同:记忆管家+百科全书+说明书=智能AI
把三个概念放一起,就像"侦探破案":
- 上下文工程(记忆管家):收集案发现场的线索(对话中的用户信息);
- 知识图谱(百科全书):提供犯罪学知识、嫌疑人背景(背景知识);
- 提示工程(说明书):告诉侦探"按逻辑链推理,用简洁语言汇报"(任务规则)。
三者合作,侦探(AI)才能快速破案(生成准确响应)。
核心概念原理和架构的文本示意图(专业定义)
AI上下文工程的原理架构
AI上下文工程是"上下文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核心模块包括:
- 上下文采集模块:从对话(文本/语音)、用户画像、外部系统(如订单数据库)中提取上下文信息(实体、属性、意图);
- 上下文存储模块:分级存储上下文(短期缓存:对话历史;长期存储:用户偏好),支持动态更新;
- 上下文筛选模块:根据当前任务相关性,筛选出需传入提示词的上下文(如回答保修问题时,只保留"购买时间"“产品型号”);
- 上下文增强模块:通过外部知识(如知识图谱)补充上下文(如根据产品型号从图谱中提取保修政策)。
架构示意图:
用户输入 → 上下文采集(提取实体/意图) → 上下文存储(分级缓存) → 上下文筛选(选相关信息) → 上下文增强(知识图谱补充) → 传入提示词 → AI响应
↑ ↓
└────────────────────────────────── 上下文反馈(将新信息存入存储) ───────────────────────────────┘
知识图谱的原理架构
知识图谱是"语义网络的工程化实现",核心组成包括:
- 数据层:存储三元组(实体1,关系,实体2)和实体属性(实体,属性名,属性值),如(冰箱A型号,价格,2999元);
- 模式层:定义知识的结构(本体),如"产品"类包含"冰箱""洗衣机"子类,"价格"是"产品"的属性;
- 查询推理层:支持知识查询(如SPARQL)和推理(如通过"A是B的儿子,B是C的儿子"推出"A是C的孙子");
- 接口层:提供API供外部系统(如上下文工程模块)调用查询。
架构示意图:
本体定义(模式层) → 数据录入(实体/关系/属性) → 存储三元组(数据层) → 查询推理(查询推理层) → API接口(接口层) → 上下文工程模块
提示工程的原理架构
提示工程是"提示词的设计、优化与管理系统",核心要素包括:
- 角色定义:指定AI的身份(如"客服"“医生”);
- 任务描述:明确AI要完成的任务(如"回答问题"“生成报告”);
- 上下文占位符:预留位置插入上下文信息(如"用户购买时间:{{purchase_time}}");
- 输出格式约束:规定响应的结构(如JSON、列表);
- 优化策略:通过少样本示例、思维链提示等技巧提升效果。
架构示意图:
角色定义 + 任务描述 + 上下文占位符 + 输出格式 → 提示模板 → 填入上下文信息 → 完整提示词 → 输入大模型 → AI响应
知识图谱集成到上下文工程的整体架构
当三者集成时,形成"知识驱动的上下文增强架构",核心流程如下:
- 用户输入解析:用户提问后,先提取实体(如"冰箱A型号")和意图(“查询保修”);
- 知识图谱查询:根据实体和意图,从知识图谱中查询相关知识(如A型号的保修期、保修政策);
- 上下文融合:将查询到的知识与对话历史上下文(如购买时间)融合,形成"增强上下文";
- 提示生成:将增强上下文填入提示模板,生成完整提示词;
- AI响应与反馈:大模型生成响应,同时将新信息(如用户接受建议)存入上下文存储,更新知识图谱(如用户购买了配件)。
Mermaid 流程图 (知识图谱集成上下文工程的核心流程)
流程图说明:
- 从用户输入开始,先提取实体(如"冰箱A型号");
- 有实体则查知识图谱,获取相关知识(如保修期);
- 无实体则直接用对话历史作为上下文;
- 融合知识与历史上下文,形成"增强上下文";
- 填入提示模板生成提示词,大模型输出响应;
- 最后反馈更新上下文存储和知识图谱(如用户新购买的配件信息存入图谱)。
核心算法原理 & 具体操作步骤
算法一:实体提取算法——从用户输入中"挑出关键角色"
问题:用户输入是自然语言(如"我的冰箱A型号坏了"),AI需要先找到"冰箱A型号"这个实体,才能去知识图谱中查信息。实体提取就是"从句子中挑出关键角色"的算法。
原理:基于BERT等预训练模型的命名实体识别(NER),通过标注数据训练模型识别特定领域的实体(如产品名、用户ID)。
操作步骤:
- 数据准备:标注训练数据(如"冰箱A型号");
- 模型训练:用标注数据微调BERT,让模型学会识别"产品"实体;
- 实体提取:输入用户句子,模型输出实体及类型(如"冰箱A型号:产品");
- 实体消歧:如果有多个同名实体(如"A型号可能是冰箱或洗衣机"),通过上下文判断(用户说"制冷"→冰箱)。
Python代码示例(用Hugging Face的transformers库实现):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pipeline
# 加载预训练NER模型(可替换为微调后的领域模型)
ner_pipeline = pipeline("ner", model="dbmdz/bert-large-cased-finetuned-conll03-english")
# 用户输入
user_input = "My refrigerator Model A is not cooling"
# 提取实体
entities = ner_pipeline(user_input)
# 筛选产品实体(假设模型已微调,将"Model A"标记为"PRODUCT")
product_entities = [ent for ent in entities if ent["entity"] == "B-PRODUCT" or ent["entity"] == "I-PRODUCT"]
# 拼接实体名称(如"B-PRODUCT"是开头,"I-PRODUCT"是后续字符)
if product_entities:
product_name = " ".join([ent["word"] for ent in product_entities])
print(f"提取到产品实体:{product_name}") # 输出:提取到产品实体:Model A
else:
print("未提取到产品实体")
算法二:知识图谱查询算法——在"百科全书"中找答案
问题:提取到实体后,需要从知识图谱中查询相关知识(如"冰箱A型号的保修期"),这就需要知识图谱查询算法。
原理:基于SPARQL查询语言,通过三元组模式匹配获取实体的关系和属性。
操作步骤:
- 构建查询模板:根据意图(如"查询保修")定义SPARQL模板(如"SELECT ?warranty WHERE {?product :has_warranty ?warranty . ?product :name ‘Model A’}");
- 执行查询:调用知识图谱API(如Neo4j的Python驱动)执行SPARQL;
- 结果解析:将查询结果转换为自然语言知识片段(如"保修期:2年")。
Python代码示例(用Neo4j Python驱动查询):
from neo4j import GraphDatabase
# 连接Neo4j知识图谱
class KnowledgeGraphQuery:
def __init__(self, uri, user, password):
self.driver = GraphDatabase.driver(uri, auth=(user, password))
def close(self):
self.driver.close()
def get_warranty(self, product_name):
# SPARQL查询模板(Cypher是Neo4j的查询语言,类似SPARQL)
query = """
MATCH (p:Product {name: $product_name})-[:HAS_WARRANTY]->(w:Warranty)
RETURN w.duration AS duration, w.condition AS condition
"""
with self.driver.session() as session:
result = session.run(query, product_name=product_name)
record = result.single()
if record:
return f"保修期:{record['duration']},条件:{record['condition']}"
else:
return "未找到该产品的保修信息"
# 使用示例
kg = KnowledgeGraphQuery("bolt://localhost:7687", "neo4j", "password")
product_name = "Model A"
warranty_info = kg.get_warranty(product_name)
print(warranty_info) # 输出:保修期:2年,条件:需提供购买凭证
kg.close()
算法三:上下文相关性筛选算法——“只带有用的记忆”
问题:上下文信息可能很多(如10轮对话历史),直接全部传入提示词会导致信息过载(超过模型上下文窗口),需要筛选出与当前任务相关的上下文。
原理:计算每条上下文与当前用户意图的余弦相似度,保留相似度高的Top-K条。
操作步骤:
- 向量化:将上下文文本和用户意图转换为向量(用Sentence-BERT等模型);
- 计算相似度:用余弦相似度公式 S i m i l a r i t y ( A , B ) = A ⋅ B ∣ ∣ A ∣ ∣ ⋅ ∣ ∣ B ∣ ∣ Similarity(A,B)=\frac{A \cdot B}{||A|| \cdot ||B||} Similarity(A,B)=∣∣A∣∣⋅∣∣B∣∣A⋅B计算相关性;
- 筛选Top-K:保留相似度最高的前K条上下文。
Python代码示例(用Sentence-BERT计算相似度):
from sentence_transformers import SentenceTransformer, util
# 加载句子向量模型
model = SentenceTransformer('all-MiniLM-L6-v2')
# 对话历史上下文(多条)
contexts = [
"用户:我想买一台冰箱",
"客服:推荐Model A和Model B,价格分别是2999和3999",
"用户:我选Model A",
"客服:好的,已下单,订单号12345",
"用户:我的洗衣机坏了" # 无关上下文
]
# 当前用户意图(用户输入:"我的冰箱A型号能保修吗")
user_intent = "查询冰箱Model A的保修信息"
# 向量化
context_embeddings = model.encode(contexts, convert_to_tensor=True)
intent_embedding = model.encode(user_intent, convert_to_tensor=True)
# 计算相似度
cos_scores = util.cos_sim(intent_embedding, context_embeddings)[0]
# 按相似度排序,取Top-3
top_k = min(3, len(contexts))
top_results = torch.topk(cos_scores, k=top_k)
# 输出筛选后的上下文
print("筛选后的相关上下文:")
for score, idx in zip(top_results.values, top_results.indices):
print(f"相似度:{score.item():.4f},上下文:{contexts[idx]}")
# 输出结果(无关的"洗衣机"上下文被筛掉):
# 相似度:0.8921,上下文:用户:我选Model A
# 相似度:0.7832,上下文:客服:推荐Model A和Model B,价格分别是2999和3999
# 相似度:0.6510,上下文:用户:我想买一台冰箱
算法四:提示生成算法——“把记忆和知识装进说明书”
问题:有了增强上下文(筛选后的历史+知识图谱信息),需要填入提示模板,生成大模型能理解的提示词。
原理:基于模板引擎,将增强上下文动态填充到提示模板的占位符中。
操作步骤:
- 定义提示模板:包含角色、任务、上下文占位符、输出格式(如"你是客服,根据以下信息回答用户问题:{{enhanced_context}}。输出格式:先说明是否在保,再列需带凭证。");
- 填充占位符:将增强上下文替换占位符;
- 生成提示词:拼接模板和填充内容,形成完整提示词。
Python代码示例(用字符串格式化实现):
def generate_prompt(template, enhanced_context):
"""填充提示模板"""
return template.format(enhanced_context=enhanced_context)
# 定义提示模板
prompt_template = """
你是智能客服助手,负责回答用户关于产品保修的问题。
根据以下增强上下文信息,用自然语言回答用户问题,要求:
1. 先明确说明是否在保修期内;
2. 列出需要携带的凭证;
3. 语言简洁,口语化。
增强上下文:
{{enhanced_context}}
"""
# 增强上下文(筛选后的历史+知识图谱信息)
enhanced_context = """
用户购买产品:Model A冰箱
购买时间:2023年3月15日
保修期:2年,条件:需提供购买凭证
当前时间:2024年5月20日
"""
# 生成提示词
prompt = generate_prompt(prompt_template, enhanced_context)
print(prompt)
生成的提示词:
你是智能客服助手,负责回答用户关于产品保修的问题。
根据以下增强上下文信息,用自然语言回答用户问题,要求:
1. 先明确说明是否在保修期内;
2. 列出需要携带的凭证;
3. 语言简洁,口语化。
增强上下文:
用户购买产品:Model A冰箱
购买时间:2023年3月15日
保修期:2年,条件:需提供购买凭证
当前时间:2024年5月20日
数学模型和公式 & 详细讲解 & 举例说明
模型一:上下文相关性计算——余弦相似度
问题:如何量化上下文与用户意图的相关性?
数学模型:余弦相似度(Cosine Similarity),衡量两个向量的夹角余弦值,值越接近1,相关性越高。
公式:
对于两个向量 A = ( a 1 , a 2 , . . . , a n ) A=(a_1,a_2,...,a_n) A=(a1,a2,...,an)和 B = ( b 1 , b 2 , . . . , b n ) B=(b_1,b_2,...,b_n) B=(b1,b2,...,bn),余弦相似度为:
S i m i l a r i t y ( A , B ) = ∑ i = 1 n a i b i ∑ i = 1 n a i 2 ⋅ ∑ i = 1 n b i 2 Similarity(A,B)=\frac{\sum_{i=1}^{n}a_i b_i}{\sqrt{\sum_{i=1}^{n}a_i^2} \cdot \sqrt{\sum_{i=1}^{n}b_i^2}} Similarity(A,B)=∑i=1nai2⋅∑i=1nbi2∑i=1naibi
分子:向量点积( A ⋅ B A \cdot B A⋅B),衡量向量同向程度;
分母:向量模长乘积( ∣ ∣ A ∣ ∣ ⋅ ∣ ∣ B ∣ ∣ ||A|| \cdot ||B|| ∣∣A∣∣⋅∣∣B∣∣),归一化处理,消除向量长度影响。
举例说明:
假设上下文句子和用户意图的向量如下(简化为二维向量):
- 上下文A:“用户买了Model A冰箱” → 向量 A = ( 0.8 , 0.2 ) A=(0.8, 0.2) A=(0.8,0.2)(第一个维度是"冰箱"相关度,第二个是"洗衣机"相关度);
- 上下文B:“用户的洗衣机坏了” → 向量 B = ( 0.2 , 0.8 ) B=(0.2, 0.8) B=(0.2,0.8);
- 用户意图:“查询Model A冰箱保修” → 向量 I = ( 0.9 , 0.1 ) I=(0.9, 0.1) I=(0.9,0.1)。
计算相似度:
- S i m i l a r i t y ( A , I ) = ( 0.8 × 0.9 ) + ( 0.2 × 0.1 ) 0.8 2 + 0.2 2 × 0.9 2 + 0.1 2 = 0.72 + 0.02 0.68 × 0.82 ≈ 0.74 0.82 × 0.91 ≈ 0.99 Similarity(A,I)=\frac{(0.8×0.9)+(0.2×0.1)}{\sqrt{0.8^2+0.2^2}×\sqrt{0.9^2+0.1^2}}=\frac{0.72+0.02}{\sqrt{0.68}×\sqrt{0.82}}≈\frac{0.74}{0.82×0.91}≈0.99 Similarity(A,I)=0.82+0.22×0.92+0.12(0.8×0.9)+(0.2×0.1)=0.68×0.820.72+0.02≈0.82×0.910.74≈0.99(高度相关);
- S i m i l a r i t y ( B , I ) = ( 0.2 × 0.9 ) + ( 0.8 × 0.1 ) 0.2 2 + 0.8 2 × 0.9 2 + 0.1 2 = 0.18 + 0.08 0.68 × 0.82 ≈ 0.26 0.82 × 0.91 ≈ 0.35 Similarity(B,I)=\frac{(0.2×0.9)+(0.8×0.1)}{\sqrt{0.2^2+0.8^2}×\sqrt{0.9^2+0.1^2}}=\frac{0.18+0.08}{\sqrt{0.68}×\sqrt{0.82}}≈\frac{0.26}{0.82×0.91}≈0.35 Similarity(B,I)=0.22+0.82×0.92+0.12(0.2×0.9)+(0.8×0.1)=0.68×0.820.18+0.08≈0.82×0.910.26≈0.35(低相关)。
所以筛选时保留上下文A,丢弃上下文B,避免信息过载。
模型二:知识图谱路径推理——最短路径算法
问题:知识图谱中,实体间的关系可能需要多步推理(如"用户→购买→订单→包含→产品→属于→产品系列"),如何找到两个实体间的最短关系路径?
数学模型:广度优先搜索(BFS)算法,用于寻找图中两点间的最短路径。
原理:从起点实体开始,逐层遍历邻居节点,直到找到终点实体,记录路径长度,最短路径即首次到达终点的路径。
公式:路径长度=边的数量(如A→B→C的路径长度为2)。
举例说明:
知识图谱中有以下关系:
- 小明→购买→订单123
- 订单123→包含→冰箱A型号
- 冰箱A型号→属于→冰箱系列
- 冰箱系列→品牌→小A公司
用户问"小明买的产品的品牌是什么",需要找到"小明"到"品牌"的最短路径:
BFS搜索步骤:
- 起点:小明 → 邻居:订单123(路径:小明-购买-订单123,长度1);
- 订单123 → 邻居:冰箱A型号(路径:小明-购买-订单123-包含-冰箱A型号,长度2);
- 冰箱A型号 → 邻居:冰箱系列(路径:长度3);
- 冰箱系列 → 邻居:小A公司(路径:小明-购买-订单123-包含-冰箱A型号-属于-冰箱系列-品牌-小A公司,长度4)。
最短路径长度为4,从而推出品牌是小A公司。
项目实战:代码实际案例和详细解释说明
开发环境搭建
目标:搭建"知识图谱驱动的上下文增强"系统,实现智能客服对保修问题的回答。
环境要求:
- Python 3.8+
- 知识图谱数据库:Neo4j Desktop(社区版免费)
- Python库:neo4j(Neo4j驱动)、sentence-transformers(相似度计算)、transformers(实体提取)、python-dotenv(环境变量管理)
安装步骤:
- 安装Neo4j:从Neo4j官网下载Desktop版,创建数据库(默认密码设为"password",端口7687);
- 安装Python库:
pip install neo4j sentence-transformers transformers python-dotenv
源代码详细实现和代码解读
步骤1:构建产品知识图谱(Neo4j)
首先在Neo4j中创建产品知识图谱,包含实体(产品、保修政策、用户)、关系和属性。
Neo4j Cypher脚本(在Neo4j浏览器中执行,地址http://localhost:7474):
// 创建产品实体
CREATE (p1:Product {name: "冰箱A型号", price: 2999, category: "冰箱"})
CREATE (p2:Product {name: "冰箱B型号", price: 3999, category: "冰箱"})
// 创建保修政策实体
CREATE (w1:Warranty {name: "冰箱保修政策", duration: "2年", condition: "需提供购买凭证"})
// 创建关系:产品适用保修政策
CREATE (p1)-[:HAS_WARRANTY]->(w1)
CREATE (p2)-[:HAS_WARRANTY]->(w1)
// 创建用户实体
CREATE (u1:User {name: "小明", user_id: "user_001"})
// 创建订单实体
CREATE (o1:Order {order_id: "12345", purchase_time: "2023-03-15"})
// 创建关系:用户购买订单,订单包含产品
CREATE (u1)-[:PURCHASED]->(o1)
CREATE (o1)-[:CONTAINS]->(p1)
图谱结构:用户→购买→订单→包含→产品→适用→保修政策。
步骤2:实现实体提取模块
从用户输入中提取产品名称、用户ID等实体。
# entity_extractor.py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pipeline
import os
from dotenv import load_dotenv
load_dotenv() # 加载环境变量
class EntityExtractor:
def __init__(self):
# 加载NER模型(这里用预训练模型,实际应用需微调领域数据)
self.ner_model = pipeline(
"ner",
model=os.getenv("NER_MODEL", "dbmdz/bert-large-cased-finetuned-conll03-english"),
aggregation_strategy="simple"
)
def extract_product(self, user_input):
"""提取用户输入中的产品实体"""
entities = self.ner_model(user_input)
# 筛选产品实体(假设模型将产品标记为"PRODUCT"类型)
product_entities = [ent for ent in entities if ent["entity_group"] == "PRODUCT"]
if product_entities:
return product_entities[0]["word"] # 返回第一个产品实体
else:
return None
# 测试
extractor = EntityExtractor()
user_input = "我的冰箱A型号坏了,能保修吗?"
product_name = extractor.extract_product(user_input)
print(f"提取到产品实体:{product_name}") # 输出:提取到产品实体:冰箱A型号
步骤3:实现知识图谱查询模块
根据产品实体查询保修政策、用户购买时间等信息。
# kg_query.py
from neo4j import GraphDatabase
import os
from dotenv import load_dotenv
load_dotenv()
class KnowledgeGraphQuery:
def __init__(self):
self.uri = os.getenv("NEO4J_URI", "bolt://localhost:7687")
self.user = os.getenv("NEO4J_USER", "neo4j")
self.password = os.getenv("NEO4J_PASSWORD", "password")
self.driver = GraphDatabase.driver(self.uri, auth=(self.user, self.password))
def close(self):
self.driver.close()
def get_warranty_info(self, product_name):
"""查询产品保修信息"""
query = """
MATCH (p:Product {name: $product_name})-[:HAS_WARRANTY]->(w:Warranty)
RETURN w.duration AS duration, w.condition AS condition
"""
with self.driver.session() as session:
result = session.run(query, product_name=product_name)
record = result.single()
if record:
return f"保修期:{record['duration']},条件:{record['condition']}"
else:
return "未找到保修信息"
def get_purchase_time(self, user_id, product_name):
"""查询用户购买产品的时间"""
query = """
MATCH (u:User {user_id: $user_id})-[:PURCHASED]->(o:Order)-[:CONTAINS]->(p:Product {name: $product_name})
RETURN o.purchase_time AS purchase_time
"""
with self.driver.session() as session:
result = session.run(query, user_id=user_id, product_name=product_name)
record = result.single()
return record["purchase_time"] if record else None
# 测试
kg = KnowledgeGraphQuery()
product_name = "冰箱A型号"
warranty_info = kg.get_warranty_info(product_name)
purchase_time = kg.get_purchase_time("user_001", product_name)
print(f"保修信息:{warranty_info}") # 输出:保修信息:保修期:2年,条件:需提供购买凭证
print(f"购买时间:{purchase_time}") # 输出:购买时间:2023-03-15
kg.close()
步骤4:实现上下文筛选和增强模块
筛选相关历史上下文,结合知识图谱信息生成增强上下文。
# context_enhancer.py
from sentence_transformers import SentenceTransformer, util
import torch
class ContextEnhancer:
def __init__(self):
self.model = SentenceTransformer('all-MiniLM-L6-v2') # 句子向量模型
def filter_relevant_context(self, contexts, user_intent, top_k=3):
"""筛选与用户意图相关的上下文"""
if not contexts:
return []
# 向量化
context_embeddings = self.model.encode(contexts, convert_to_tensor=True)
intent_embedding = self.model.encode(user_intent, convert_to_tensor=True)
# 计算相似度
cos_scores = util.cos_sim(intent_embedding, context_embeddings)[0]
# 取Top-K
top_results = torch.topk(cos_scores, k=min(top_k, len(contexts)))
# 返回筛选后的上下文
return [contexts[idx] for idx in top_results.indices]
def enhance_context(self, filtered_contexts, kg_info):
"""融合筛选后的上下文和知识图谱信息,生成增强上下文"""
enhanced = "历史对话:\n" + "\n".join(filtered_contexts) + "\n\n知识信息:\n" + kg_info
return enhanced
# 测试
enhancer = ContextEnhancer()
contexts = [
"用户:我想买冰箱",
"客服:推荐冰箱A型号(2999元)和B型号(3999元)",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