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攻击是一种通过大量恶意流量或请求使目标服务器、网络或服务不可用的攻击方式。根据攻击的层次和特点,DDoS 攻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并针对不同类型有相应的防御方案。

一、DDoS 攻击类型

1. 流量型攻击(Volumetric Attacks)

特点:​​ 通过向目标发送海量流量(通常利用放大技术),占用目标的网络带宽,导致正常用户无法访问。

常见类型:​

  • UDP Flood​:发送大量无意义的 UDP 数据包到目标端口,消耗带宽与资源。
  • ICMP Flood(Ping Flood)​​:通过发送大量 ICMP Echo 请求(Ping)来耗尽带宽。
  • DNS Amplification​:利用开放的 DNS 服务器,通过伪造源 IP 向目标反射大量放大的 DNS 响应数据。
  • NTP Amplification、SSDP Amplification 等​:类似 DNS 放大,利用其他协议反射和放大流量。

攻击目标:​​ 网络带宽、路由设备。

2. 协议型攻击(Protocol Attacks / State-Exhaustion Attacks)

特点:​​ 利用网络协议的缺陷或状态消耗,耗尽服务器、防火墙、负载均衡等中间设备的连接状态表或资源。

常见类型:​

  • SYN Flood​:发送大量 TCP SYN 包但不完成三次握手,耗尽服务器的半连接队列。
  • ACK Flood、RST Flood、FIN Flood​:利用 TCP 协议不同状态的包进行攻击。
  • Ping of Death、Fragmentation Attacks​:通过畸形的 IP 包或分片攻击导致系统崩溃或资源耗尽。

攻击目标:​​ 服务器的 TCP/IP 协议栈、防火墙、负载均衡器等中间设备。

3. 应用层攻击(Application Layer Attacks / Layer 7 Attacks)

特点:​​ 针对具体应用协议(如 HTTP/HTTPS),模拟合法用户行为发起大量请求,消耗后端应用资源(CPU、内存、数据库连接等)。这类攻击流量可能不大,但极其精准和致命。

常见类型:​

  • HTTP Flood​:发送大量 HTTP GET/POST 请求,模拟正常用户访问,耗尽 Web 服务器资源。
  • Slowloris​:通过建立大量慢速连接但不结束,占用服务器的连接池。
  • CC 攻击(Challenge Collapsar)​​:针对 Web 应用层,通常是 HTTP 请求洪水,常与 Botnet 结合。
  • API Abuse​:对 RESTful API 或微服务接口发起高频调用,导致服务不可用。

攻击目标:​​ Web 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等应用层资源。

二、DDoS 防御方案

针对不同类型的 DDoS 攻击,可以采用 ​多层次、多维度​ 的防御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流量清洗中心(Scrubbing Centers)

原理:​​ 将所有进入的流量引流到第三方或自建的“清洗中心”,通过专业的设备与算法识别并过滤掉恶意流量,只将正常流量回注给目标。

优点:​​ 能有效应对大流量型攻击,具备强大的处理能力。

适用场景:​​ 大规模流量型(如 UDP Flood、DNS 放大)攻击。

实现方式:​

  • BGP 流量牵引(通过修改路由将流量导向清洗中心)
  • DNS 劫持引流(针对域名访问)

2. 流量限速与速率限制(Rate Limiting)

原理:​​ 对单个 IP、用户或会话的请求速率设置上限,防止某个源发起过多请求。

适用场景:​​ 应用层攻击(如 HTTP Flood、CC 攻击)。

方法:​

  • 基于 IP 的请求频率控制
  • 用户登录态/行为分析限速
  • API 调用频次限制

3. Web 应用防火墙(WAF)

原理:​​ 针对 HTTP/HTTPS 流量进行深度检测,识别并拦截恶意请求,如 SQL 注入、XSS、CC 攻击等。

适用场景:​​ 应用层攻击,尤其是针对 Web 服务的攻击。

功能:​

  • CC 攻击防护
  • 恶意爬虫拦截
  • 异常 User-Agent / 行为识别

4. CDN(内容分发网络)防护

原理:​​ 通过全球分布的节点缓存和分发静态内容,同时具备一定的抗 DDoS 能力,可以吸收和分散攻击流量。

优点:​​ 缓解源站压力,隐藏真实 IP,提升访问速度。

适用场景:​​ 静态资源保护 + 轻量级应用层攻击。

注意:​​ 仅靠 CDN 不能完全防御大规模或复杂攻击,需结合其他方案。

5. IP 黑白名单与地理封锁

原理:​​ 根据 IP 信誉、历史行为或地理位置,限制某些来源的访问。

适用场景:​​ 针对已知的恶意 IP 或攻击来源区域。

6. Anycast 技术

原理:​​ 通过 BGP 将同一个 IP 广播到多个节点,将用户请求自动路由到最近的可用节点,从而天然分散攻击流量。

适用场景:​​ 大型服务商(如 Cloudflare、Akamai)常用,用于缓解全球性 DDoS 攻击。

7. 自动化 DDoS 防护系统 & AI 防护

原理:​​ 使用机器学习、行为分析等技术,自动识别异常流量模式,动态调整防护策略。

优势:​​ 可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攻击手法,提高防御的智能化与准确性。

8. 云服务商 DDoS 防护服务

许多云平台提供内置的 DDoS 防御能力,例如:

  • 阿里云​:DDoS 高防 IP、Web 应用防火墙
  • 腾讯云​:大禹 DDoS 防护、天御防护
  • AWS​:AWS Shield(Standard / Advanced)
  • Cloudflare、Akamai、Azure​ 等

这些服务通常包括:

  • 流量清洗
  • 自动流量牵引
  • 实时监控与告警
  • 弹性防护带宽

三、防御策略总结建议(分层防护模型)

攻击类型 推荐防御措施
流量型 清洗中心、Anycast、流量牵引、高防 IP、带宽扩容
协议型 防火墙规则优化、SYN Cookie、连接数限制、TCP 参数调优
应用层 WAF、速率限制、CC 防护、API 限流、用户行为分析、CDN 缓存
综合型 多层防护组合(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云防护+本地设备联动

四、企业 DDoS 防御最佳实践

  1. 提前规划与预案:​​ 具备 DDoS 响应预案,定期演练。
  2. 分层防护:​​ 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均部署相应防护。
  3. 监控与告警:​​ 实时监控流量与异常行为,快速发现并响应。
  4. 隐藏关键信息:​​ 如隐藏服务器真实 IP,使用 CDN 或反向代理。
  5. 与专业厂商合作:​​ 利用云服务商或安全厂商的专业 DDoS 防御服务。
  6. 弹性架构设计:​​ 保证在遭受攻击时核心业务仍可运行(如多可用区、自动扩展)。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