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实践方案
本文探讨了风电场电力监控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方案。针对病毒攻击、区域隔离不足等主要问题,项目采用"安全分区、网络专用"原则,结合智能组网设备构建防护体系。该设备具有5G/Wi-Fi6高速传输、工业级设计、VLAN隔离等功能,部署于生产控制区和管理信息区,实现安全通信和边界防护。通过搭建包含安全计算环境、安全管理中心的综合防护系统,显著提升了网络安全性和数据传输可靠性,满足合规要求
1. 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风电场的电力监控系统逐步成为电网运行的重要支撑。然而,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网络安全威胁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关键基础设施领域,对网络安全的要求更为严格。
2. 风电场电力监控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
- 网络安全威胁增加:包括病毒、木马、勒索软件等恶意攻击日益增多。
- 区域隔离不足:生产控制区与管理信息区之间缺乏有效的隔离和访问控制,容易造成威胁横向扩散。
- 数据传输安全性不足:监控系统内部及与上级调度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需要更高的加密和安全保障。
- 终端设备防护缺失:工程师站、操作员站等终端设备容易成为网络攻击的突破口。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次项目在系统设计中引入了“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网络安全防护原则,并结合“一中心、三重防护”的体系,构建完整的安全防护框架。
3.智能组网设备的应用与部署
在本项目中,智能组网设备成为核心设备之一。其高性能、灵活组网能力和工业级设计特点,为风电场电力监控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智能组网设备的关键技术特点
- 高速数据连接:支持 5G 网络和 Wi-Fi 6 技术,最高传输速率达 1800Mbps,满足风电场内大流量、低延迟的通信需求。
- 工业级设计:工作温度范围为 -20°C 至 70°C,适应风电场的恶劣环境。
- 灵活组网:支持分布式无线组网,具备 VLAN 功能,可实现安全分区和逻辑隔离。
- 扩展与兼容性:提供 USB、M.2 接口和多种网络端口,支持未来的设备扩展和升级。
- 安全数据传输:内置加密模块,保障通信链路的安全性。
设备的部署策略
- 生产控制区:部署在风电场的控制中心,提供高速网络连接,并与其他安全设备(如工控防火墙)联动,保障生产控制区的网络安全。
- 管理信息区:利用其 VLAN 和逻辑隔离功能,与生产控制区实现安全隔离,防止跨区域威胁传播。
- 远程监控支持:通过 5G 网络,实现与上级调度系统的安全通信,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4. 综合防护系统设计
结合 智能组网设备 和其他安全设备,设计了以下防护体系:
1. 安全通信网络
通过组网设备提供的高速 5G 网络和 Wi-Fi 6 技术,确保监控系统内部和外部的数据传输安全可靠。同时,配合 V*N 技术,为远程运维提供专用通道,防止数据泄露。
2. 安全区域边界
在生产控制区与管理信息区之间部署工控防火墙和安全隔离网闸,结合 组网设备 的 VLAN 功能,实现物理隔离与逻辑隔离相结合的区域边界防护。
3. 安全计算环境
通过安装工控主机卫士,在工程师站、操作员站等终端设备上启用白名单策略、外设管控功能,防止恶意代码入侵。
4. 安全管理中心
利用网络安全监测装置,对网络流量和安全事件进行实时监控,并进行日志分析和事件关联分析,实现统一的安全管理。
5. 效果评估
- 网络安全性显著提升:通过多层次的防护体系,有效防止病毒、木马等恶意攻击。
- 数据传输更加可靠:利用组网设备的高带宽和低延迟特点,确保了监控系统内部和外部的数据传输稳定性。
- 合规性达标:成功通过等保测评,符合国家网络安全法规要求。
6. 总结与展望
基于 AuroWan-B1 的风电场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实践,为风电场网络安全建设提供了一个高效、可行的解决方案。其模块化设计和强大的扩展能力,不仅满足了当前的安全需求,还为未来的系统升级与扩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风电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安全将成为智慧风电的重要支撑,未来可以进一步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升安全事件的自动检测与响应能力,为风电场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