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2.5万人才缺口!高校联名企业首创“AI+中药”微专业
摘要: 面对AI药物研发领域“懂药不精AI,懂AI缺药理”的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某高校拟依托江西“中医药强省”战略,打造“AI+道地药材研发”微专业,培养跨学科实践人才。通过分层课程(17学分)、校企协同(双导师制、订单培养)及分阶段推进(2025年试点),整合本土药企与长三角资源,突破中药智能研发技术瓶颈。项目预计输送30人/年,学生药企AI部门就业率达65%,助力江西中医药产业升级,形成“教育
一、时代使命:破解人才缺口,锚定战略机遇
人工智能正重构药物研发全流程,靶点发现、分子设计等环节实现技术革新,但 “懂药者不精 AI,懂 AI 者缺药理” 的学科壁垒,使国内药企对 “懂药、精技、熟规” 复合型人才需求迫在眉睫。行业数据显示,未来三年 AI 药物研发人才需求年均增速 25%,2025 年国内人才存量仅 1.2 万人,2028 年缺口将达 2.5 万人,长三角等核心区需求占比超 70%。
伴随 “AI + 医学” 研究爆发、美国 FDA 推进 AI 医疗监管框架,我国产业需求更趋迫切。作为江西应用型高校排头兵,某高校需依托 “中医药强省” 与 “长三角一体化” 战略,以微专业为载体,打造 “AI + 道地药材研发” 特色人才高地,填补产业人才空白。
二、国内镜鉴:聚焦实践融合,提炼建设核心
国内高校已形成成熟建设路径,为某高校提供关键参考:九江学院 “药物智慧设计” 微专业以 176 学时模块化课程,实现计算模拟与实验融合;上海交大 “AI + 生命数据科学” 微专业通过 16 学时密集实训,培育产业适配技能;海南大学 “医药创新与拔尖创业” 微专业借 “双导师制” 推动技术转化。各校均以 “理论 - 实践 - 产业” 联动为核心,凸显实践与产教融合价值,这是某高校建设的核心方向。
三、资源赋能:依托朴实科技,构建支撑框架
联合朴实赋能科技,从三方面简化构建资源支撑体系:一是定制课程资源,开发融入本土企业案例的教材、赣产药材实训任务包及 “赣药研发全流程” 项目库;二是提升师资能力,开展 “AI 技能 + 教学能力” 双轨培训,组织校际交流;三是对接企业资源,链接本土龙头与长三角产业集群,建立含研发数据、实训岗位的 “企业资源库”,夯实建设根基。
四、核心实施:打造特色体系,分阶段推进
- 定位与目标:聚焦 “AI + 道地药材研发”,培养 “懂 AI、通药学、精工程、能落地” 人才,服务江西中医药升级与生物医药创新,突破中药成分分析、分子设计、智能工艺优化三大方向。
- 分层课程:17 学分、2.5 学期完成 —— 基础层(4 学分)筑牢导论与数据科学基础;核心层(6 学分)强化分子设计、工艺开发技能;实战层(7 学分)通过选修课与 “双导师制” 项目对接企业需求。
- 校企协同:开设企业直通课程,推行 “先修营选拔(跨专业≥40%)+ 订单式培养 + 轮岗实训” 模式,要求学生全员参与 “互联网 +” 生物医药竞赛,优秀项目孵化。
- 分阶段落地:2025.9-2026.1 试点;2026.3-2027.1 完善(全课程开课、获省级竞赛奖);2027.3 起塑品牌(建数据库、推认证体系)。
五、价值展望:实现三方共赢,树立示范标杆
教育端:学生进入药企 AI 部门比例预计达 65%,起薪较传统专业提升 30%,形成跨学科教育范式;产业端:每年输送 30 人缓解江西 “AI 人才荒”,加速赣药转化;学校端:支撑 “生物与医药” 硕士点申报,预计新增 3-5 项省级产学项目,推动教育数字化。
如,某高校将以微专业为抓手,借朴实科技资源赋能,培育产业适配的复合型人才,打造江西乃至全国 “AI + 中医药” 人才培养示范标杆。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