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顾北 —— 一个刚入职 3 周的后端实习生,同时也是个沉迷 AI 技术的 “野生探索者”

上周三下午,领导突然扔来 3 张产品原型图,丢下一句:“明天上班前把静态页面做出来,后续后端接口要跟这个联调”。

我盯着屏幕手都抖了:

  • 写 Python 接口、调数据库我还行,可 CSS 的 “flex 布局” 对我来说跟 “天书” 没区别;
  • 对着 Figma 里的 “#409EFF” 色值输了 5 遍,按钮还是偏紫;
  • 浏览器控制台红通通一片 “Uncaught ReferenceError: $ is not defined”,我百度半天才知道是没引 jQuery,可连下载链接都找不到!

眼看快到凌晨 1 点,我抱着 “死马当活马医” 的心态搜 GitHub,关键词输了 “截图 转 HTML AI”—— 第一个跳出来的ScreenCoder,直接救了我的试用期。

📸 先看实锤!README 截图 + 操作 GIF,2.3k+star 不坑人

作为 AI 探索者,我先扒了项目 README(截图放下面了),两个点瞬间让我放心:

  1.  2.1k+star(现在可能又涨了!),评论区全是 “救了非前端岗的命”;

  2.  明确写着 “基于 AI 模块化架构,支持原型图转生产级 HTML/CSS”—— 不是简单的像素识别,是真的在 “理解” UI 结构!

Image

再看项目里的操作 GIF,直观到离谱:

图片

🛠️ 后端 / AI 岗专属教程:3 步上手,我踩过的坑都标了

ScreenCoder 靠 Python 运行,对我们后端 / AI 岗还算友好,但我还是踩了 3 个 “惯性思维坑”,现在把 “避坑版教程” 给你们:

1. 环境配置:3 个坑我替你踩了
坑点 解决方案
Python 版本装最新的 3.11,报错 “no module named 'torch'” 必须用 3.8-3.10 版本!我后来重装了 3.9 才搞定
装依赖时 “torch” 下载超时 换清华镜像源,命令: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i https://pypi.tuna.tsinghua.edu.cn/simple
漏装 UIED 模块依赖,运行脚本崩了 UIED 是 AI 核心模块(负责识别组件),要单独装:cd UIED &&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先克隆项目(后端岗对 git 命令应该很熟):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leigest519/ScreenCoder.git
cd ScreenCoder
2. 生成页面:15 分钟搞定 3 个,还能偷学 AI 逻辑

我以 “用户注册页” 为例,步骤简单到离谱:

① 存截图:把 Figma 导出的 PNG 放进项目根目录的 “test_images” 文件夹,我起名 “register-page.png”(后端习惯按 “功能 + 类型” 命名,后续联调方便)。

② 改配置(后端 / AI 岗必看)

打开 “config.py”,除了能把 “CSS_STYLE” 从 “native” 改成 “tailwind”(前端现在都用这个,联调更顺),还能调 “AI_DETECT_THRESHOLD” 参数 —— 这是组件识别精度阈值!我把 0.8 调到 0.9,识别更准了,跟调模型阈值的逻辑一模一样~

③ 跑脚本等结果

输完命令,我还盯着终端看 AI “工作”:

python main.py --image_path test_images/register-page.png --output_path output
  • 第一步:“正在检测 UI 元素...”(AI 识别按钮、输入框);
  • 第二步:“正在生成 HTML 布局...”(AI 拼页面结构);
  • 30 秒后,“代码生成完成”!
3. 生成结果有多香?

打开 “output” 文件夹,我直接惊了:

  • 有 “index.html”+“style.css”,连原型里的图标都自动存到 “assets” 文件夹;
  • 类名超规范:“phone-input”“verify-code-btn”,跟我后端接口参数名几乎一致,联调时连沟通成本都省了!

🔍 后端 + AI 探索者双视角:这 3 个细节太懂我们了

用下来发现,ScreenCoder 不只是 “前端工具”,还藏着很多 “后端 / AI 岗友好” 的细节:

  1. AI 组件识别准,联调少踩坑

之前对接前端,常因为 “前端把‘验证码输入框’叫‘code’,我接口参数是‘verify_code’” 吵架。但这个工具生成的类名跟后端命名习惯对齐,还能准确识别 “下拉框”“单选按钮”,不会把 “下拉框” 识别成 “普通 div”。

  1. 批量处理不耽误本职工作

领导后来加了 2 个页面,我改了 “main.py” 里的 “image_paths” 参数,一次传 3 个截图路径 —— 一边让工具跑着生成页面,一边写接口,两不耽误,比找前端同事帮忙快 10 倍!

  1. AI 架构能学东西,实习生双赢

作为 AI 探索者,我翻了源码:UIED 模块用了 “目标检测 + 语义分割” 识别组件,跟我之前学的 “YOLO 模型” 有共通之处。不仅完成了任务,还顺便研究了 AI 在 “UI 理解” 的应用,相当于 “工作 + 学习” 双赢!

💡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这些人一定要试!

人群 为什么推荐
后端 / AI 实习生 不会 CSS 也能搞定前端联调,躲过试用期翻车
AI 探索者 模块化架构 + 组件识别逻辑,能学 AI 在 UI 领域的应用
后端老员工 快速搭测试页面测接口,省出写 SQL 的时间

当然,它也不是万能的:目前只能生成静态页面,没法直接转 Vue/React 组件(但后端联调静态页够了)。不过作为免费开源项目,2.3k+star 已经够良心了~

最后放项目链接:👉 https://github.com/leigest519/ScreenCoder

我是顾北,一个靠开源工具躲过试用期危机的后端 + AI 探索者实习生。如果你们也用它救过急,或者有其他 “非前端岗友好” 的工具,欢迎在评论区聊~咱们跨领域干活,就得互相分享 “偷懒技巧”!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