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1. 创始人模式的核心是掌控力:切斯基通过疫情危机重掌公司决策权,打破职业经理人体系,让Airbnb回归“巨型初创企业”的敏捷状态。

  2. 跨级管理是领导力的关键:CEO必须突破层级壁垒,直接连接一线员工,避免在善意中失去对公司方向的掌控。

  3. 危机是组织变革的加速器:疫情迫使Airbnb在三个月内完成五年量的决策,证明极端压力能催化创始人的领导力进化。

背景

本期《The Social Radars》播客呈现了YC首次“创始人模式”活动中,Airbnb联合创始人兼CEO布莱恩·切斯基的深度对话。切斯基回顾了2020年那场重塑千亿市值公司的生死转型:当疫情使旅游业遭遇“十次9·11级”冲击时,他摒弃职业经理人教条,重启创业初期的决策方式。对话揭示了“创始人模式”的本质——CEO如何通过跨级沟通、细节把控和方向重塑,在危机中实现组织进化,并永久改变企业DNA。


你可以在Bayt播客 App 上收听本期播客的中文音频。Bayt 能将任何英文播客翻译成中文,并用真实自然的中文声音呈现,帮助你跨越语言障碍,收听高质量内容。


01 失控的火箭飞船:成功背后的领导力困境

卡罗琳·利维(主持人)
今天我们与Airbnb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切斯基一同在此。非常激动能在今早与您探讨一个特别话题——创始人模式。去年此时,您参加了YC校友聚会,并做了一场令在场所有人铭记的演讲,正是那场演讲定义了后来广为人知的“创始人模式”。那简直充满魔力,我想深入聊聊这个话题。请和我们分享那场演讲的故事。

布莱恩·切斯基

我讲述了Airbnb的创始故事。后来意识到,这更像是“二次创业”的故事——从疫情爆发至今的历程。我觉得必须讲出来,而且YC有种独特的凝聚力。加入YC前我根本不懂创业,还以为需要商业计划书。PG(保罗·格雷厄姆)告诉我们“做无法规模化的事,创造人们想要的东西”。我们掌握了这套方法论,找到了前行之路。我们践行了,成功了。还有其他创始人朋友,我们互相交流,共同成长。

它成功了。然后突然间,你登上了火箭飞船。在那艘火箭飞船里,你孤身一人。那种孤独感如此强烈。因为首先,你的联合创始人开始为你工作。于是突然间,作为CEO的你不再完全平等。接着你开始聘用这些高管。他们通常比你年长,经验丰富得多,像是成年人。而你却像个青少年。至少我是这么感觉的。我想很多人都有同感。你不知道该怎么做。我们也没有相同的社群支持。

所以给我们建议的人不再是保罗·格雷厄姆,不是其他YC创始人,也不是YC校友。而是我们雇佣的人或董事会成员,他们或许出于好意,但教我们的是如何用职业CEO管理大公司。可我们根本不是那种公司。他们告诉你:雇佣优秀人才并信任他们。这种大道理谁能反驳呢?对吧?谁不想雇佣优秀人才并信任他们?我照做了,结果却致命——因为我误解了“雇佣他们并放手”的意思,没有核查他们的工作。几年后你可能会发现,他们或许不是合适人选,做的事也不对。

他们组建了错误的团队。结果呢?他们离职后,你得花五年收拾残局。这种情况会反复发生。相反,创办爱彼迎初期,我们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运营公司。

卡罗琳·利维
是啊。

布莱恩·切斯基
后来我们雇佣了人,同样是出于善意。但我天生有点讨好型人格,很多创始人都是这样。我们希望被喜欢,希望员工享受为我们工作。于是我们倾听他们的意见,询问他们希望如何被领导。最终你做的,是在善意驱使下,试图在自己想运营公司的方式与他们期望的领导风格间寻找折中点——可每个人都有不同观点。没人能达成共识。你就像在和一群朝不同方向使劲的人谈判,他们彼此竞争。像我这样经营公司十七年,你会经历多轮这样的循环:人们说“让我放手干”,他们带着团队干完就走,最后你接管他们的团队。

但接着你雇了另一个人,他想做不同的事,不是他们原本尝试的方向。你要同时应对20个不同团队这样的情况,全都朝着不同方向前进。突然间你就想更亲力亲为。你必须修正问题。你在说:好,现在我们要这么做。而经理们会质疑:你为什么不信任我?为什么不给我授权?你在干涉,你在微观管理。所有这些术语都是负面的。

这些都源于一种观念: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不是个好领导。你不相信自己。你开始听取所有人的意见,唯独忽略内心声音。这时你就变成了经理人,而非创始人。我开始觉得自己疯了。公司规模越大、越成功,我反而越失去信心。按理说应该更有信心才对。但正因为业务超出我的掌控范围,我不知该如何应对,信心就逐渐流失。

我当时不断寻求建议,其实应该听从自己内心想如何经营公司。正确的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你选择的方式。因为有些人会留下,但更多人会来来去去。我们总在讨论产品市场契合度。还有创始人市场契合度这个概念。你想如何运营公司?你是最适合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必须以正确方式组建团队。

我说感觉自己失去了对公司控制权,不是被投资人,而是被员工。我们就像朝着千百个不同方向狂奔。我不知所措,开始四处求教。后来遇到几位苹果前员工,他们告诉我——史蒂夫·乔布斯如何回归苹果。当时公司距破产只剩90天。他把这个处于经理人模式的公司重新带回创始人模式。我心想:真希望我也能这样做。但我们即将上市,所以不适合做重大变革...

但老兄,我真希望能像在Y Combinator时期那样运营这家公司。如果我们能像一家巨型初创企业那样运作会怎样?如果我们能保持小规模会怎样?如果我们能精简高效会怎样?如果每个经理都能深入工作细节会怎样?他们清楚自己在管理什么。如果人们不专注于升职会怎样?如果他们专注于做出卓越工作会怎样?如果CEO仍兼任首席产品官会怎样?我曾深入参与工作细节。

如果我审核所有工作并告诉人们优劣所在,而不是只说“我信任你,随你怎么做”会怎样?因为我们是一个品牌,必须有所坚持。如果我们都同意朝一个方向划桨会怎样?而且是由我这个创始人兼CEO设定的方向。那是个美好的构想。但实现它意味着我基本上要重建公司,某种程度上要推倒重来。当时我缺乏动力。然后疫情爆发了。


02 十次9·11的冲击:危机中的领导力觉醒

卡罗琳·利维
这就是你的动力。

布莱恩·切斯基
作为旅游公司,我记得三月十五日疫情爆发那晚,我的董事会成员肯·陈纳德——他曾在911和2008年2月期间担任美国运通CEO(运通也是大型旅游企业)——他对我说:“我经历过911”。“作为CEO我挺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那是我作为领导者的决定性时刻。总有一天,你也会经历自己的911,面对自己的2008年危机,它会在你任期内发生。”世界总会发生些事,那将成为你作为领导者的决定性时刻。3月15日那天,肯·陈纳德打电话给我说:“记得我们谈过的911吗?这次疫情相当于十次911。”

卡罗琳·利维
天啊,太震撼了。

布莱恩·切斯基
这相当于十次911的规模,事实确实如此。对旅游业的影响就是十次911的量级。他说:“这是你作为领导者的决定性时刻。”这时我想起安迪·格鲁夫的名言:“糟糕的公司被危机摧毁。优秀的企业能在危机中生存,而伟大的企业则因危机而被定义。”我说过,他说得对,这将是我们定义性的时刻。幸运的是,我们已有蓝图,那个蓝图我们现在称之为“创始人模式”。

我当时没给它命名,只是说,这是一家能搞定事情的公司。而且我不必和每个人争论我们要做什么。团队虽小,但个个都是精兵强将。我们朝这个方向前进,直接行动。我的参与方式不是微观管理——我不指挥他们具体怎么做,而是和他们共处一室,就像我当初创业时那样。我们互相碰撞想法。

卡罗琳·利维
当时没有反对意见吗?或者说因为你们在为生存而战,所以阻力更小?

布莱恩·切斯基
很有趣的是,若非疫情,本会一片混乱,阻力必然存在。但我要再次强调,团队都是极其优秀、心怀善意的人——这才是关键。我雇用的并不是糟糕的人,或者行为不端的人。但是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有大企业病。你可以面试并聘用那些你想共事的优秀人才,但如果你领导不当,就会混乱。领导力在于在场而非缺席。

事实就是如此。因此,如果你失去对公司的控制,往往是因为你没有给予人们方向。我原本不认为自己有领导公司的能力。但当疫情多年来首次爆发时,所有人都看向我问道:我们该怎么办?是的,形势好的时候他们可不会这么问。那时他们说让我按自己的方式做事。突然之间,当我们的业务面临危机,每个人都问我:我们该怎么办?而我说,哦,看来我终于可以做一场变革,按一直想要的方式运营公司了。

于是我挺身而出接管公司,基本上进入了PG所说的创始人模式。危机结束后,有些人虽未明说,但暗示道:什么时候能恢复原状?而答案是永远不会恢复。大多数人对此感到高兴。少数人不满并离开。但这没关系。我毫不愧疚。如果有人看了说不想在这种公司工作,要知道Airbnb外还有99.999%的工作岗位,你们有无数其他选择。

我不会为公司运营方式道歉。这本来就不适合所有人。最重要的是CEO和招聘者要如实告知工作环境,让人们自行决定是否加入。我个人认为在AI时代,速度和敏捷性至关重要。速度与敏捷就像小团队全体向右转的协同性。我认为创始人模式的公司更可能在AI时代蓬勃发展甚至存活,因为AI意味着每家公司都必须自我革新。


03 跨级会议:打破层级壁垒的管理革命

卡罗琳·利维
没错,你们确实实现了自我革新。你演讲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昨晚在Y Combinator创始人模式 retreat 上又提到的——现在这个概念已经被彻底颠覆了。

杰西卡·利文斯顿(联合主持人)
关于“越级会议”,这个概念有多重要。

布莱恩·切斯基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说,作为创始人的关键在于直觉。

我认为成为CEO不是直觉的。我不认为你的直觉会起作用。换句话说,我认为有些人天生就是优秀的创始人。他们天生就是好的创始人。但我不认为有人天生就是优秀的CEO。我认为很多优秀的CEO一开始都是糟糕的CEO。杰夫·贝索斯说过他一开始是个糟糕的CEO。史蒂夫·乔布斯,我是说,他第一次被赶出了苹果公司。所以我认为即使是伟大的CEO一开始也不是伟大的CEO,因为这不是一个靠直觉的工作。人们所说的,我认为并不是创始人会采取的方式。

有人说CEO的工作是雇佣一个优秀的高管团队,然后让他们运营公司。对我来说,这绝对不是你应该做的。你需要做的是尽可能与公司里的更多人建立关系。你需要尽可能接近那些实际工作的人。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如果你有无限的时间,所有一千个人都会向你汇报。

现在这是不可能的,但在理论世界里,不会有管理层。理论上你可以与每个工作的人直接合作。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人们需要方向,需要协调,而你不是每个专业领域的专家,你的时间也有限。所以你创造了这个管理层。管理是必要的。也许有一天一个人可以管理一千个机器人。我甚至认为在这种结构下,他们仍然需要一个管理结构。我认为即使你管理的是AI,你仍然需要一个管理结构,因为你无法跟踪一千个机器人。

我向你保证,这就像管理人类一样。但我确实认为你需要尽可能与更多人建立关系。唯一的方法是跨级沟通。这就是他们所说的。比如,如果是CTO或工程高级副总裁,你需要与他们下属的人交谈。很多高管不喜欢这样。我不是说所有高管。很多高管会问,你为什么和我的下属谈话?或者他们可能不会指责你什么,但会问,一切都好吗?或者当你跨级沟通时,人们一开始不愿意告诉你一切,因为他们害怕。

人们会变得非常焦虑。或者他们会说,嘿,我需要和大家保持一致。我不知道你在向我的团队传达什么。所以人们出于好意——好意的表现可能是“你告诉了我团队的方向,我却不知情”;或者出于不安——坏意的表现则是“我缺乏安全感”。顺便说一句,他们并不喜欢这样。不过有负责任的解决方式。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声明:首先,他们不是你的人,他们是公司的人,或者说是我的人。因为如果高管认为这些人是自己的下属,而他们离职了,猜猜团队归谁管?是你。

这种情况已经反复发生无数次了。首先,我希望与他们建立关系。其次,如果你不进行越级沟通,怎么知道高管是否称职?当然,高管们可能不喜欢这样。但如果他们做得很好,我会希望他们接受越级沟通。他们清楚我做得有多出色。

杰西卡·利文斯顿
没错。

布莱恩·切斯基
对吧?所以这某种程度上像是一种——你知道的——对好坏情况的确认偏误。但同时,你也希望贴近愿景。创始人的职责是什么?很多人认为创始人的职责是制定愿景。而我总在想,“制定愿景”到底是什么意思?或许换种说法是每天都要重塑愿景。是设定公司的发展节奏,是日复一日地塑造它。不是我们凭空想象出某个目标,告诉一群人然后让他们去执行。我们需要每天都共同踏上这段旅程。愿景每天都在微妙变化——虽然山顶始终是同一个,但登顶的路径每天都在调整。你必须参与其中。

所以我把自己想象成同心圆。我的直属下属,下属的下属。我把下属的直属下属也视为我的直属团队。这样形成的同心圆大约有40到50人,我都将他们当作直接管理对象。我进行越级沟通,参与他们的招聘,并共同决定人员去留——包括聘用、解雇、晋升和管理。这些决策我都与高管们协作完成。

杰西卡·利文斯顿
工作量很大。

布莱恩·切斯基
是啊,但这是必要的。现在英伟达的黄仁勋更进一步,他连高管团队都没有。我相信他直接管理着四五十个人。他就说:“我不打算分权,我要亲自管理所有人。”理论上可行的话,这种做法或许有效。他毕竟是位资深CEO,有三十年经验。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会难以驾驭。

即便对我来说也够呛。公司里行政事务太多了。我不想被琐事困住。但反过来说,你必须有能力...我有时会跳过三四级直接沟通。因为归根结底,你要和一线员工共同解决问题。顺便说,为什么创始人能这样做而经理不行?因为创始人通常更懂技术,他们实际知道怎么做,所以能直接参与工作。原因在于他们在雇人做这件事之前,自己就做过这件事。

杰西卡·利文斯顿
因为当时没人能做

布莱恩·切斯基
没错。作为创始人,公司里每个岗位我都做过。虽然我会说“我做得比你差,所以才请你来做”。但正因创始人做过所有工作,他们才能跨级管理——本质上是在重操旧业。而经理人往往来自某个垂直领域,对其他20个平行领域都不熟悉。他们更在意层级地位。

知道吗?就像些小事——创始人不介意弄脏手。比如洗手间有纸巾掉地上,创始人会捡起来扔垃圾桶。一个经理会想,为什么那里有张纸巾?这是件小事。是的。因为创始人刚开始创业时发现,如果他们不把纸巾扔掉,就没人会处理。

所以这就像刻在你骨子里一样。这是个比喻。但这个比喻适用于所有事情。是的。因此我不认为所有创始人都应该或有能力运营大公司。但我确实认为最好的公司是那些创始人规模运作得当的。这在数据中一目了然。看看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要么由创始人运营,要么创始人给了它们巨大动力,比如亚马逊。或者像萨提亚那样,他们非常接近创始人特质并实现自我革新。

他的行为接近创始人。他不是创始人,但在自我革新方面表现得像创始人。是的。我认为这种情况很少有例外。也许谷歌算一个,但即便如此,拉里、谢尔盖和埃里克也长期保持着这种特质。


04 创始人模式的永恒价值:危机之外的领导力传承

杰西卡·利文斯顿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疫情没发生,爱彼迎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布莱恩·切斯基
疫情发生在三月。我彻底改造了公司。我在三个月内做出了相当于五年的决策。我担心如果疫情没发生,可能现在还在做这些五年期的决策。实际上七个月完成了五年的工作。是的。所以过去五年我完成的事,可能原本需要五到十年。我可能会精疲力尽,眼下挂着黑眼圈。

我会非常沮丧。甚至不知道现在会跟你说什么。可能领悟了同样的教训,但带着更多挫败感和更少成果。有句老话:危机是绝不能浪费的良机。而这次确实是个机会。我本不会主动要求这样。我希望观看的人们不需要经历一代人一遇的疫情。正因如此,我才想做这件事——我想帮助创始人们保持对公司的掌控权。

顺便说一句,你的员工们大多会更快乐。事实证明我曾害怕领导他人,我以为自己会显得专横,以为人们不喜欢被指挥。实际上人们确实需要方向指引。他们或许不需要被具体告知如何工作,但公司规模越大,人们就越渴望方向感。因为缺乏方向会导致办公室政治、官僚主义,以及所有人们不愿在大公司工作的原因。

卡罗琳·利维
说得太好了。我觉得我们可以在这里结束。

布莱恩·切斯基
好的,太棒了。

卡罗琳·利维
这是个极其重要的理念。感谢你如此坦诚地分享——哦,非常感谢。因为你将激励无数创业者。

布莱恩·切斯基
希望能继续和你、Carolyn、PG还有Gary一起做这件事。我热爱持续探讨这个话题,因为我认为这实质上是YC孵化器的第二部分——当你离开YC之后,该怎么办?

卡罗琳·利维
没错,正是如此。

杰西卡·利文斯顿
我认为核心观点是:我们希望人们能保持创始人状态,而不必经历危机。如果你提供所有工具和内容,他们就不需要经历疫情这样的灾难。

布莱恩·切斯基
保持创始人状态。

杰西卡·利文斯顿
好的,谢谢

卡罗琳·利维
参与节目,社交雷达。再见。

杰西卡·利文斯顿
再见。再见。

你可以在Bayt播客 App 上收听本期播客的中文音频。Bayt 能将任何英文播客翻译成中文,并用真实自然的中文声音呈现,帮助你跨越语言障碍,收听高质量内容。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