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模型本身具备一定的指令理解和工具调用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在复杂或专业领域,往往需要通过微调来提升Agent的工具调用能力。

        问题一:基座模型无法准确识别或选择特定领域的工具

        当Agent需要在医疗、金融、法律、工业控制等专业领域调用工具时,基座模型可能因训练数据中缺乏相关术语或上下文而无法正确理解用户意图,从而选择错误的工具。

        问题二:Agent工具调用性能不稳定(如幻觉、重复调用、遗漏步骤)

基座模型在多步任务中可能出现下表中的问题

错误类型 典型表现
工具幻觉 虚构不存在的工具或功能
调用顺序错误 步骤逻辑颠倒或缺失
参数错误 传递参数时类型/格式不匹配

        问题三:多工具协同与复杂工作流支持不足

        任务需要多个工具按特定逻辑协同(如“获取天气 → 查询航班 → 推荐行程”)

错误类型 典型表现
顺序混乱 先生成行程,再查航班和天气,导致推荐缺乏依据
遗漏步骤 跳过天气查询,直接推荐户外活动(如“西湖骑行”),但那天其实下雨
工具误用 调用 search_hotels() 而非 search_flights(),偏离用户核心需求
参数错误 调用 get_weather("Hangzhou") 但未指定时间范围,导致信息不完整
过早终止 完成航班查询后就结束,未进入行程生成阶段

        因此,在特定领域的工具调用数据上微调,可以让模型学习到领域相关的语义映射。其微调的必要性也体现在:

  • 使用高质量的、经过验证的工具调用轨迹(tool call trajectories)进行监督微调(SFT),可以显著减少幻觉和逻辑错误。
  • 微调数据应包含正确的工具调用序列、参数格式和错误恢复机制,帮助模型学习稳定的调用模式。
  • 微调可训练模型理解工作流逻辑,实现端到端的多跳推理与工具编排。使用包含多步工具调用的序列数据进行训练,提升整体任务完成率。

一、如何通过微调来agent性能?

我们可以从高效微调和强化学习微调两个角度切入进行回答。

        基座型Agent性能微调可采用高效微调或强化学习微调两种方式。若选择高效微调方法,需针对企业Agent的具体任务构建工具调用微调数据集。考虑到当前大模型普遍具备多工具并行调用和链式工具调用的能力,还需要创建以下两类训练样本:一是多工具并行调用的样本二是链式工具调用的数据集。这样能帮助模型在同一对话中合理组合多个内置工具,并掌握围绕问题实现正确、稳定、多步骤的工具调用能力。

        除了基本的指令微调,我们还可以采用强化学习来全面提升Agent的性能。采用PPO、GRPO、GSPO等算法,使模型能够在真实环境中持续不断试错和优化。我们可以设置工具调用准确率、任务完成率和调用链合理性等指标作为奖励函数,从而引导模型实现更高效的交互表现。例如,当Agent成功完成复杂的多步任务时,奖励模型会给予更高评分;反之,若中途调用失败或出现逻辑错误,评分则会降低。通过持续迭代训练,模型会逐步形成"最优调用策略"。这种强化学习方法的优势在于:既能优化单次工具调用的准确性,又能提升Agent在长链路任务中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二、高效微调提升 Agent 工具调用能力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在于提升数据质量与覆盖广度。优化模型Agent性能不能仅依赖数据规模扩张,而应确保训练样本全面涵盖目标场景的工具调用模式。同时需注重数据多样性,防止模型机械复制数据集行为,导致实际应用时泛化能力受限的问题。

三、如何设计强化学习中的奖励函数来优化Agent性能?

        奖励函数的设计直接影响训练方向。针对Agent场景,通常采用分层设计方法:第一层确保工具调用的正确性(参数准确、顺序无误),第二层评估任务完成度(如最终答案是否正确),第三层则优化调用效率(避免冗余调用、简化逻辑结构)。这种分层奖励机制既能保证模型掌握准确的调用方法,又能促进执行效率的提升。

四、关于为什么强化学习比纯指令微调更适合提升 Agent 的性能?

        指令微调只能让模型"复现"已有数据模式,而强化学习则赋予模型在动态环境中"自主进化"的能力。由于Agent应用场景充满不确定性,训练数据往往难以全面覆盖所有情况。强化学习通过模拟环境中的反复试错,让模型获取实时反馈,从而掌握更具适应性的调用策略。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