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用Claude Code做项目,刚开始那叫一个爽,AI写代码简直飞起。但是轮次多了以后,我发现整个代码库逐渐看不懂了,各种临时方案,各种补丁,完全就是个屎山。

最要命的是,想重构都不知道从哪下手,因为很多逻辑都是AI临时拼凑的,文档也没有,注释也乱七八糟。

后来我研究了一下,发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出在传统Agent框架的设计思路上。

现在主流的AI编程工具都是基于传统Agent框架,什么规划调度、工具调用,什么多层嵌套,听起来很高大上,实际上就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你想实现一个功能,要在框架里转好几个弯,每次修改都要牵扯到一堆组件。

而且这些框架的工具调用能力极其有限。你想用个新库?先写schema,然后注册工具,再重新训练适配。想实现个特殊功能?对不起,框架里没有这个工具,要么自己扩展,要么换个思路。

最近我发现了一个叫AiPy的智能体,它的思路完全不一样,叫Python-use范式。简单说就是不要那些复杂的框架,直接用Python代码来实现Agent逻辑。

任务目标直接写成代码,代码就是规划,代码就是工具,代码就是执行。简单粗暴,但是有效。

Python生态有几十万个库,想用什么直接import就行了,不需要提前注册什么工具。要爬数据用scrapy,要处理图片用PIL,要操作数据库用SQLAlchemy,比那些预定义工具集灵活一万倍。

还有一个最厉害的点,如果没有现成的工具,AI可以直接写一个出来。比如你要把Python桌面程序转换为HTML网页格式,传统Agent找不到这个工具就卡住了,但AiPy可以直接生成一个函数来做这个事,用完还能保存下来下次继续用。

为什么不会变成屎山?

因为输出的就是Python代码,你可以:

  • 直接看懂每行代码在干啥
  • 用正常的代码规范来组织
  • 该模块化的模块化,该重构的重构
  • 版本控制用Git,该回滚就回滚

而不是在一个黑盒框架里瞎摸。

说实话,刚听到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也觉得有点简单粗暴,但用了一段时间发现确实很有效。最关键的是,你写出来的代码是真正的代码,不是框架里的配置文件,维护起来心里有底多了。

现在AiPy还在早期,给开发者提供了100万token免费试用,我觉得值得试试,至少比在Cursor的屎山里继续痛苦要好。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