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DeepSeek技术发展历程的综述,按关键里程碑分阶段呈现:


一、初创与定位(2023年)

  • 目标定位:聚焦通用人工智能(AGI)研发,以开源、高效、强推理为核心方向。
  • 技术特点:早期模型强调参数量与计算效率的平衡,提出分层稀疏化训练架构

二、核心模型迭代

1. DeepSeek-V1(2023年11月)
  • 突破点:首个开源基座模型(7B/13B/67B参数)
  • 关键技术
    • 采用分组查询注意力(GQA) 降低显存占用
    • 训练数据量达$$2 \times 10^{12}$$ tokens
  • 性能:在MMLU基准测试中,67B版本接近GPT-3.5水平
2. DeepSeek-Coder(2024年1月)
  • 定位:专攻代码生成与理解
  • 创新架构
    • 支持$$128K$$上下文窗口
    • 引入填充式因果注意力(FCA)提升长代码理解能力
  • 里程碑成果
    # 示例:支持多语言代码补全
    def quicksort(arr):
        if len(arr) <= 1: 
            return arr
        pivot = arr[len(arr)//2]
        left = [x for x in arr if x < pivot]
        middle = [x for x in arr if x == pivot]
        right = [x for x in arr if x > pivot]
        return quicksort(left) + middle + quicksort(right)
    

3. DeepSeek-V2(2024年4月)
  • 技术革命
    • 提出MLA架构(Multi-Head Latent Attention)
    • 公式优化:
      $$ \text{Attention}(Q,K,V) = \text{Softmax}\left(\frac{QK^T}{\sqrt{d_k}}\right)V $$ 引入隐变量实现计算复杂度$$O(n\log n)$$
  • 效率突破:推理成本降至GPT-4的1/8

三、多模态拓展(2024年)

  • DeepSeek-VL:视觉-语言融合模型
    • 支持图像理解与跨模态推理
    • 开源1B参数版本验证架构可行性

四、当前阶段(2024年中至今)

  • DeepSeek-R系列
    • 强化数学与逻辑推理能力
    • 支持$$128K$$上下文精准处理
    • 在GSM8K数学基准达到$$92.5%$$准确率
  • 开源生态
    • 模型权重、训练框架全面开放
    • 工具链支持微调与部署优化

技术演进趋势分析

维度 演进方向
架构 稀疏化 → 动态计算 → MLA
效率 显存优化 → 推理成本↓80%
能力 文本 → 代码 → 多模态
开放性 逐步开放全栈技术

注:发展历程体现三阶段跃迁

  1. 基础语言模型能力建立
  2. 垂直领域(代码/数学)深度优化
  3. 多模态与推理能力融合

当前技术路线持续聚焦高效推理认知深度,为AGI实现提供新范式。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