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low CLI & Gemini CLI 斜杠命令(/)使用教程:国内环境安装、鉴权与高效工作流
本文对比介绍了iFlow-cli和Gemini-cli两款AI开发工具。iFlow-cli对国内开发者更友好,无需特殊网络即可使用多种模型(如Claude/Qwen),支持OpenAI兼容网关;Gemini-cli依赖Google服务,需配置代理但能使用最新Gemini模型。文章详细解析了21个核心斜杠命令,包括/fetch抓取网页、/compress压缩内容、/chat管理会话等,并提供了文档开
开篇说明
- Gemini-cli:官方最新版通常要求「魔法」网络才能稳定访问 Google 模型,且需正确配置代理/地区与 Google Cloud 项目。
- Claude Code:体验优秀但成本较高(按调用计费、限速严格),并且对国内网络不友好。
- Flow-cli:更适合国内开发者,**无需魔法**即可使用第三方 OpenAI 兼容网关或 iFlow 官方平台,且支持一键切换模型(Claude / DeepSeek / Qwen 等)。
- 两者命令形态基本一致(同一交互范式的 / 命令),本文围绕 21 个一级斜杠命令做系统讲解,同时给出 iFlow-cli 与 Gemini-cli 的差异与最佳实践。
1. 快速安装与鉴权
1.1 iFlow-cli(国内友好)
Node.js:建议 22.x(或 `nvm install --lts` 使用最新 LTS)
# 建议先把 npm 源切到 npmmirror
npm config set registry https://registry.npmmirror.com
npm i -g @iflow-ai/iflow-cli
首次启动与鉴权
iflow
- 方式 A(推荐):使用 OpenAI 兼容网关
- 在
~/.iflow/settings.json
(Windows 为%USERPROFILE%\.iflow\settings.json
)设置:
{
"selectedAuthType": "openai-compatible",
"apiKey": "你的APIKey",
"baseUrl": "https://你的网关域名/v1",
"modelName": "claude-sonnet-4-20250514",
"searchApiKey": "同上或删除",
"vimMode": true
}
- 方式 B:使用 iFlow 官方平台
{
"selectedAuthType": "iflow",
"apiKey": "iflow.cn生成的Key",
"baseUrl": "https://apis.iflow.cn/v1",
"modelName": "Qwen3-Coder",
"vimMode": true
}
网络优势:可全程国内直连,无需魔法。
1.2 Gemini-cli(需魔法)
-
前提:可稳定访问 Google 服务(代理/地区),并在 Google Cloud 启用生成式 AI API,配置凭据与计费。
-
安装(示例)
npm i -g @google/generative-ai-cli # 名称可能随版本变更,以官方为准 gemini --help
-
鉴权:依据官方指引导入 API Key 或 gcloud 认证,并在 CLI 中设置代理环境变量(如
HTTPS_PROXY
)。
结论:如果你不想折腾网络与云配置,优先使用 iFlow-cli;需要最新 Google 能力且有合规网络环境,再选 Gemini-cli。
2. 斜杠命令总览
一级命令(21 个)
fetch
about
auth
bug
chat
clear
compress
copy
corgi
docs
editor
extensions
help
init
memory,
mcp
quit
stats
theme
tools
vim
二级子命令
chat: list | save <tag> | resume <tag> | delete <tag>
memory: show | add | refresh
stats: model | tools
fetch: 支持参数 --url=""(参数式,不是严格子命令)
mcp: list | auth | refresh
注:命令集合在 iFlow-cli 与 Gemini-cli 基本一致;差异主要在“鉴权方式、可用模型、联网/工具调用的可达性”。
3. 命令详解(专业用法·场景·坑位)
3.1 /fetch
-
作用:抓取指定 URL,将网页内容抽取为 Markdown 注入当前会话上下文。
-
语法
/fetch --url="https://example.com/xxx"
-
场景
-
快速拉取开源 README、API 文档、博客文章,便于摘要、对比、生成代码片段。
-
-
技巧
-
对体量很大的文档,先
/fetch
→ 再用/compress
(见下)做“语义压缩”,降低上下文占用。
-
-
易错
-
返回登录页/重定向(公司内网/付费文档)会导致抓取为空;必要时改为本地粘贴或提供可直链地址。
-
3.2 /about
-
作用:显示版本信息与构建信息(便于报障时提供环境)。
-
用法
/about
3.3 /auth
-
作用:切换鉴权方式或重新登录(交互式)。
-
建议
-
iFlow-cli:在
settings.json
固化selectedAuthType
与baseUrl
,避免频繁手动切换。 -
多网关环境:为不同项目保留多份 settings 模板,按需替换。
-
-
用法
-
/auth
-
3.4 /bug
-
作用:提交错误报告,收集必要上下文(版本、最近输出等)。
-
用法:直接输入
/bug
按提示。
3.5 /chat
-
作用:管理“会话检查点(checkpoint)”,便于在多路线探索时随时回溯。
-
子命令
/chat list /chat save <tag> /chat resume <tag> /chat delete <tag>
-
场景
-
大项目需求评审/多版本方案对比/AB 实验提示词管理。
-
-
最佳实践
-
关键节点立即
/chat save tag名
,出问题直接/chat resume tag名
。
-
3.6 /clear
-
作用:清屏并清理当前会话上下文(不会影响已保存的 checkpoint)。
-
何时用
-
会话“跑偏”、上下文污染严重、想从干净状态重来。
-
3.7 /compress
-
作用:将当前上下文压缩为摘要,释放 token 空间,同时保留语义要点。
-
场景
-
长文档对齐、会议纪要/代码库索引导入后,压缩以继续深入对话。
-
-
技巧
-
与
/fetch
、/init
联用,形成“导入 → 压缩 → 追问”的常规工作流。
-
3.8 /copy
-
作用:将“上一次结果或代码块”复制到剪贴板。
-
注意
-
终端/系统权限限制下可能失败;GUI 终端更稳定。
-
3.9 /corgi
-
作用:切换“corgi 模式”(彩蛋/趣味)。
-
建议
-
教学演示时可用以缓解节奏;生产环境可忽略。
-
3.10 /docs
-
作用:在浏览器打开完整文档(有时会指向 CLI 官方文档/本地帮助)。
-
价值
-
新版本功能更新最先同步这里,遇到不确定参数先看
/docs
。
-
3.11 /editor
-
作用:设置“外部编辑器首选项”(如 VS Code、Cursor等)。
-
场景
-
结合“在编辑器里打开/写入文件”的能力,形成“AI 讨论 ↔ 本地编辑”的闭环。
-
3.12 /extensions
-
作用:列出已激活的扩展(如额外工具、提示词扩展等)。
-
建议
-
排查“明明装了工具但没生效”的第一站。
-
3.13 /help
-
作用:查看帮助或命令说明。
-
技巧
-
输入
/help
后跟命令名,快速查看某一命令的用途(如支持的话)。
-
3.14 /init
-
作用:扫描当前代码仓,生成/更新
IFLOW.md
(工程索引与约定说明)。 -
场景
-
新接手的项目、代码走查、文档化输出、生成“技术债清单”。
-
-
工作流
-
git clone → cd project → iflow → /init → 持续追问/修复/生成 TODO。
-
3.15 /memory
-
作用:管理“长期记忆”(对会话跨轮次保留的重要事实)。
-
子命令
/memory show /memory add /memory refresh
-
场景
-
团队约定、项目关键参数、接口域名、产品术语表。
-
-
注意
-
敏感信息(秘钥/内网地址)不建议写入共享记忆;改用环境变量或本地安全存储。
-
3.16 /mcp
-
作用:列出/配置 MCP 服务器与工具;对支持 OAuth 的服务器发起认证。
-
子命令
-
/mcp/list:列出已配置的 MCP 服务器和可用工具 /mcp/auth:对支持 OAuth 的 MCP 服务器进行身份认证 /mcp/refresh:刷新当前已配置的 MCP 服务器和工具
-
-
场景
-
连接检索、数据库、执行器、代码分析器等工具,构建“智能体工作台”。
-
-
建议
-
按“最小集”启用工具,逐步加法;避免互相抢答或超限。
-
3.17 /quit
-
作用:退出 CLI。
3.18 /stats
-
作用:查看使用统计。
-
子命令
/stats model # 当前模型用量统计 /stats tools # 工具调用统计
-
价值
-
成本/限额/速率的可视化;排查“为什么突然慢/被限流”。
-
3.19 /theme
-
作用:切换主题(暗/亮/高对比等),提升阅读体验。
3.20 /tools
-
作用:列出可用工具(Gemini-cli 中常标注为“Gemini CLI tools”)。
-
场景
-
确认工具已被 CLI 识别;对齐工具名称与能力。
-
3.21 /vim
-
作用:切换 Vim 模式(
i
进入 INSERT,Esc
回 NORMAL)。 -
建议
-
重度键盘用户强烈推荐;也可在
settings.json
里默认开启。
-
4. 高效工作流模板
4.1 文档驱动型开发(DDD)
/fetch --url="https://example.com/your-api-doc"
/compress > 请根据压缩摘要,生成 TypeScript SDK 的基础封装与 3 个使用示例,要求:...
/copy
4.2 代码仓接管 & 走查
/init > 根据 IFLOW.md,列出本仓的 10 个主要模块、入口栈、隐患点,并生成一个修复路线图(按优先级)。
/chat save baseline > 先修第 1、2 条,给出具体改动点与重构建议。
// 完成一轮后
/chat save after_fix
/stats model
4.3 长上下文访谈(会议/评审)
/memory add # 录入与会者、目标、术语表
/fetch --url="会议议程链接"
/compress > 按议程逐项评审,记录结论、责任人、DDL,最后输出纪要与行动清单。
/copy /chat save review_v1
5. iFlow-cli vs Gemini-cli:差异与选择
维度 | iFlow-cli | Gemini-cli |
---|---|---|
网络 | 国内可用、无需魔法(使用开放平台或 OpenAI 兼容网关) | 通常需魔法(Google 服务访问) |
模型 | 可切换 Claude / DeepSeek / Qwen / 其他兼容openai格式的模型 | Google Gemini 系列为主 |
成本 | 可自选网关与模型,成本可控 | 需 Google 计费,对国内用户门槛较高 |
/ 命令兼容 | 基本一致 | 基本一致 |
工具/MCP | 支持 | 支持(以官方为准) |
适用人群 | 国内团队、想快速落地、不想折腾网络的开发者 | 有稳定科学网络、需要最新 Google 模型能力的团队 |
结论:
-
你在国内、追求“稳定 + 成本可控 + 可切换模型” → iFlow-cli 更合适。
-
你有稳定科学网络、强依赖 Gemini 能力 → 选择 Gemini-cli。
6. 常见故障排查清单
1.Response format error
/ 无法生成
baseUrl
是否带 /v1
;模型名拼写是否与服务端一致。
网关是否只支持 /v1/chat/completions
或 /v1/responses
,与 CLI 的偏好是否匹配。
2.超时/拒绝
网络抖动或限流;尝试更稳的国内网关或降低并发。
3.复制失败
终端权限所限;换 GUI 终端或手动选中复制。
4.工具不可见
用 /tools
与 /extensions
检查是否被识别;再看 /mcp
的配置/鉴权状态。
5.会话越聊越乱
定期 /compress
或 /clear
;关键节点用 /chat save
。
Contact if needed
CD2410546
如果你需要-智能体定制,java,毕设,MCP服务实现等⬆️
上面是一个绿🫧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