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编程3-进程和线程1-进程概要、命令、函数接口
本文摘要:进程是程序动态执行的过程,包含创建、调度和消亡阶段。每个进程拥有独立的0-4G虚拟内存空间,分为用户空间(文本段、数据段、堆栈区)和内核空间。操作系统通过MMU实现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多进程在宏观上并行运行,微观上通过时间片轮转等调度算法实现任务切换。文章介绍了常用进程命令(top、ps、kill等)和关键函数接口(fork、wait等),特别强调要避免产生僵尸进程,即子进程结束后
·
一、进程概要
1、基本概念
1)进程:是程序动态执行的过程,包括创建、调度、消亡
2)程序:存放在外存中的一段数据的集合
2、进程的创建
1)进程空间分布:
- 每个进程运行起来后,操作系统开辟 0 - 4G虚拟内存空间
- 进程空间:用户空间 + 内核空间(不允许用户访问)
- 用户空间:文本段(文本区) + 数据段(数据区) + 系统数据段(堆区、栈区)
- 文本段:存放代码和指令
- 数据段:字符串常量、已初始化全局变量/静态变量、未初始化全局变量/静态变量
- 数据区存放数据特点:
- 未经初始化值为0值
- 编译时开辟空间
- 程序结束时回收空间
- 数据区存放数据特点:
- 系统数据段:堆区(malloc空间)、栈区(局部变量、函数运行)
- 堆区存放数据特点:
- malloc申请堆区空间
- free释放堆区空间
- 注意:避免产生内存泄露
- 栈区存放数据特点
- 未经初始化值为随机值
- 执行到变量定义开辟内存空间
- 超过变量作用域回收变量空间
- 堆区存放数据特点:
2) 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
- 虚拟地址:
- 所有能够被用户看到的地址均为虚拟地址,表示用户可以寻址的范围
- 物理地址:
- 内存存放数据对应的实际硬件物理地址
- MMU:
- 实际地址和物理地址之间的映射由内存映射单元(MMU)完成
3)多进程存储:
- 存储方式:
- 多个进程空间在操作系统中存储时,空间是独立的(物理地址是独立的)
- 多个进程在操作系统中共用同一个虚拟内存空间(虚拟地址是共享的)
4)多进程的调度:
- 常见的进程调度算法:
- 先来先执行,后来后执行
- 高优先级调度算法
-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 多进程调度本质:
- 宏观并行,微观串行
- 宏观分析:一个CPU同时执行多个进程任务
- 微观分析:一个CPU在多个任务中高速切换保障多任务执行
5)进程的状态
二、进程相关命令
1、top
2、ps -ef
3、ps -aux
- 后台执行进程任务
- 示例:./a.out &
- 功能:后台执行a.out进程
4、jobs
5、fg
6、nice/renice
7、kill/killall
三、进程相关函数接口
1、fork
注意:
- 子进程拷贝父进程文本段、数据段、系统数据段
- 父进程与子进程空间独立,同一份代码中的变量和数据都会在父子进程中各有一份,父子进程
- 修改自己空间的数据不会影响对方的空间
- 进程的PID不一样
- fork的返回值不一样,父进程中返回子进程的PID,子进程中返回0
- PID:一定是 > 0
2、getpid和getppid
3、exit与_exit
- 注意:
- 在主函数中调用exit和return功能保持一致
- return在函数内部将结束该函数
- exit在函数内部会将进程结束
- exit会在结束前刷新缓存区
- _exit不会刷新缓存区
4、进程回收
1)wait
- 注意:
- wait具有阻塞等待功能,等到有子进程结束才会回收子进程继续向下执行
- wait可以实现 [父子进程默认多任务异步(无法判断个自执行多少进程)]
- 多任务同步(进程任务对齐颗粒度-同时)
- 能让先执行子进程,再执行父进程
2)waitpid
- 注意:
- waitpid可以非阻塞回收子进程空间
- waitpid可以回收指定子进程空间
5、进程消亡
1)僵尸进程:
- 孤儿进程:
- 父进程先结束,子进程会成为孤儿进程,被init进程收养
- 僵尸进程:
- 是每个进程结束必然会经历的阶段
- 产生原因:
- 子进程结束后,父进程没有回收子进程空间,导致进程执行结束,空间依然被占用的状态,称为僵尸进程
- 避免产生僵尸进程
- 父进程先结束,子进程会成为孤儿进程,孤儿进程被init进程收养,子进程再结束,init进程回收进程空间
- 子进程结束,父进程回收子进程空间(waite),避免产生僵尸进程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