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EL 10 相比 RHEL 7/8 的主要优势和不同点

  1. 更现代的内核

    • RHEL 10 使用的是 Linux 6.12 内核。(Red Hat Customer Portal)
    • 较之 RHEL 7(是 3.10 内核)和 RHEL 8(4.18 内核)来说,新内核在硬件支持、性能、调度、能效等方面都有更好的表现。(Red Hat Customer Portal)
    • 支持更新的处理器架构(Red Hat 文档里提到支持 x86-64-v3、ARMv8、POWER9、IBM Z 等)(红帽文档)
  2. 智能管理(AI 驱动)

    • RHEL 10 引入 Lightspeed,这是一个生成式 AI(gen-AI)助手,集成在命令行中,可以提供上下文感知的管理建议、问题排查帮助等。(红帽)
    • 这种 AI 辅助管理对于团队中经验不那么丰富的人员,是一个很大的生产力提升。
  3. 安全性大幅增强

    • RHEL 10 开始支持 后量子加密算法(post-quantum cryptography):在系统范围加密策略、OpenSSL、OpenSSH 等中引入抗量子机制。(红帽文档)
    • 这对未来量子计算可能带来的安全威胁是很前瞻的防护。Red Hat 的新闻稿里也强调这一点。(红帽)
    • 引入新的系统角色(system roles),例如 sudo 系统角色可以帮助统一和规模化地管理 sudo 配置。(红帽文档)
  4. 镜像模式(Image Mode)

    • RHEL 10 支持以容器——或类容器方式构建 “镜像”(image-based deployment),把操作系统构建、部署和管理与容器化应用变得更统一。(红帽)
    • 这种方法有助于减少配置漂移(configuration drift),提高一致性,也便于混合云和云原生环境管理。
  5. 软件包管理 / 应用流 (Application Streams) 的改变

    • 在 RHEL 10 中,“模块化 (modularity)”功能 被弃用(deprecated)。(红帽文档)
    • 之前 RHEL 版本(比如 RHEL 8)通过模块 (module) 来提供多个版本的应用 (app streams),但 RHEL 10 中这些应用流以 版本化的 RPM 包 的形式提供。(红帽文档)
    • 这样简化了管理(不再管理模块流模块命令),也可能减少复杂性。
  6. 更新的编程语言和关键软件

    • RHEL 10 提供了较新的动态语言版本:Python 3.12、Ruby 3.3、Node.js 22、Perl 5.40、PHP 8.3 等。(红帽文档)
    • 数据库方面,也有新版:RHEL 10 中以 RPM 包形式提供 MariaDB、MySQL、PostgreSQL 等;例如 PostgreSQL 16。(红帽文档)
    • 这些更新使得在 RHEL 上开发和运行现代应用(尤其是云 /容器 /微服务类应用)更加便利。
  7. 安装器和桌面 / 远程访问改进

    • 安装程序 (installer) 有调整:新用户默认被给予管理权限(sudo),时区设置方式也更灵活。(红帽文档)
    • 远程图形访问方面,将使用 RDP (远程桌面协议) 来替代 VNC。(红帽文档)
    • Cockpit(Web 控制台)相关工具有所更新:旧的 cockpit-composer 换成新的 cockpit-image-builder 插件用于镜像构建。(红帽文档)
  8. 混合云 /云原生支持加强

    • RHEL 10 在混合云场景(on-prem + 公有云)更有优势。Red Hat 宣称其镜像可以在 AWS、Azure、Google Cloud 等上运行,并且是经过调优的。(红帽)
    • 结合容器技术(image 模式)和统一构建/管理流程,这会大大简化云迁移、混合部署的复杂度。
  9. 生命周期和长期支持

    • 虽然具体生命周期(support life cycle)要看 Red Hat 的官方策略,但大版本(major release)像 RHEL 10 一般是为了长期企业使用设计。
    • 同时,新版本带来的现代特性和长期支持更利于 “未来就绪”(future-ready)策略。

与 RHEL 7 / RHEL 8 的对比 — 回顾之前关键差异

  • 从 RHEL 7 到 RHEL 8,就有很大的跳跃:RHEL 8 引入 DNF(取代了老的 yum)、引入 AppStream、较新的内核 (4.18)、更现代的语言包等。(DevOps School)
  • RHEL 8 里模块 (modularity) 是关键特性,用来并行提供多个版本的软件。但 RHEL 10 弃用了模块化 (modularity),而统一用版本化 RPM,这是一种简化但灵活的新思路。(红帽文档)
  • RHEL 7 的内核较老 (3.10),硬件支持和性能上与 RHEL 10 差距明显。

劣势 / 需要注意的点

当然,RHEL 10 不是 “全是好处”,在实际采用的时候也有一些风险或挑战:

  • 兼容性风险:因为模块化被弃用,旧系统中通过模块管理软件版本的方式可能在迁移时要重做,某些应用依赖可能需要重新测试。
  • 学习成本:新的 AI 管理 (Lightspeed)、Image 模式、镜像构建流程、系统角色等,对传统系统管理员可能有学习门槛。
  • 量子加密 (后量子) 虽然是亮点,但如果对兼容性 (比如与已有 PKI /证书系统) 不熟悉,部署可能有复杂性。
  • 升级路径:根据一些资料,从 RHEL 8 到 RHEL 10 可能不是直接升级,可能需要通过中间版本 (比如 RHEL 9) 之类。Web Asha 的文章提到这一点。(WebAsha)
  • 技术预览:某些功能(如系统范围后量子加密策略)在 RHEL 10.0 初期可能是技术预览 (tech preview) 状态,需要关注成熟度。

总结

  • 战略性意义强:RHEL 10 是为未来 (混合云 + AI +更强安全) 设计的一代企业 Linux。
  • 现代化:从内核、语言栈、软件管理 (application stream) 到运维 (AI 辅助) 都有显著现代化提升。
  • 安全领先:特别是量子安全 (后量子加密) 的引入,是一个非常前瞻性的安全增强。
  • 管理简化:Image 模式 + AI +系统角色 +统一软件版本管理,有助于减少运维复杂性。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