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 Ascend C:昇腾AI算子开发的新范式
需要明确的是,Ascend C 并非一门从零设计的全新编程语言,而是基于 ISO C++17 标准的一个安全子集,并深度集成昇腾芯片的硬件特性。首先,DSL 的抽象层级过高,导致开发者无法精细控制片上内存(UB/L1 Buffer)的分配策略、计算单元的调度时序以及数据搬运与计算的重叠程度,从而难以突破性能瓶颈。在某头部互联网公司的实际案例中,通过 Ascend C 重写推荐模型中的特征交叉算子,
一文读懂 Ascend C:昇腾AI算子开发的新范式
摘要:随着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对计算效率的要求日益严苛,通用算子库已难以满足定制化、高性能的业务需求。在此背景下,华为在 CANN 7.0 及后续版本中正式推出 Ascend C —— 一种专为昇腾 AI 芯片达芬奇架构设计的高性能算子开发语言。它不仅大幅提升了开发效率,更将算子性能推向硬件理论极限。本文将从技术演进、核心特性、架构定位到实际价值,系统解析 Ascend C 为何成为昇腾生态中的“新范式”。
为什么传统算子开发方式遇到瓶颈?
在昇腾 AI 生态发展的初期阶段,开发者主要依赖 TBE(Tensor Boost Engine) 框架进行自定义算子开发。TBE 采用 Python + DSL(Domain Specific Language)的组合方式,通过高层次抽象屏蔽底层硬件细节,确实在早期降低了入门门槛。然而,随着模型复杂度提升(如 MoE 架构、动态稀疏计算、长序列 Transformer),TBE 的局限性逐渐显现:
首先,DSL 的抽象层级过高,导致开发者无法精细控制片上内存(UB/L1 Buffer)的分配策略、计算单元的调度时序以及数据搬运与计算的重叠程度,从而难以突破性能瓶颈。
其次,调试体验较差。由于编译过程涉及多层转换(Python → DSL → IR → 汇编),一旦出错,错误信息往往模糊不清,定位问题需反复试错,开发周期长。
最后,TBE 对复杂控制流(如条件分支、循环嵌套)支持有限,在实现非标准算子(如自定义注意力机制、图神经网络聚合函数)时力不从心。
正是这些痛点,催生了对一种更贴近硬件、更灵活高效的新开发范式的需求——Ascend C 应运而生。
Ascend C 是什么?它不是“新语言”,而是“新工具链”
需要明确的是,Ascend C 并非一门从零设计的全新编程语言,而是基于 ISO C++17 标准的一个安全子集,并深度集成昇腾芯片的硬件特性。其本质是一套面向 NPU 的 C++ 开发框架,包含以下关键组件:
- Ascend C 标准库:提供 Tensor、Queue、Pipe 等核心类,封装硬件资源操作;
- 内置函数(Intrinsics):如 CubeMatMul、VectorAdd 等,直接映射到硬件指令;
- 专用编译器 aicompiler:将 C++ 代码编译为昇腾芯片可执行的 .o 目标文件;
- 运行时支持库:负责算子加载、内存管理与执行调度。

开发者只需编写符合规范的 C++ 函数,即可生成高性能算子,无需关心寄存器分配或流水线排布等底层细节——这些均由编译器和运行时自动优化。
为了更直观理解 Ascend C 的代码风格,下面展示多个典型场景的代码片段。
首先是经典的 VectorAdd 示例,体现基本数据搬运与计算流程:
1DataCopyPipe pipe;
2pipe.Init();
3
4for (uint32_t i = 0; i < totalLength; i += 256) {
5 pipe.CopyIn(xBuf, x, i);
6 pipe.CopyIn(yBuf, y, i);
7 Add(zBuf, xBuf, yBuf); // 向量加法
8 pipe.CopyOut(z, zBuf, i);
9}
在处理矩阵运算时,Ascend C 提供对 Cube Core 的直接调用。以下是一个简化的 GEMM(通用矩阵乘)内核片段
1// 双缓冲预取
2Load(aCube[0], a, 0);
3Load(bCube[0], b, 0);
4
5for (int i = 0; i < k / 16; ++i) {
6 if (i + 1 < k / 16) {
7 Load(aCube[(i+1)%2], a, (i+1)*16*m);
8 Load(bCube[(i+1)%2], b, (i+1)*16*n);
9 }
10 MatMul(cCube, aCube[i%2], bCube[i%2]); // 执行Cube计算
11 Accumulate(c, cCube, i*16); // 累加结果
12}
}
更进一步,Ascend C 支持显式的流水线编排。通过 Pipe 和 Queue 实现计算与搬运的重叠:
Pipe<PIPE_V200> pipeA, pipeB; QueueQueId::Que0 queIn; QueueQueId::Que1 queOut;
// 初始化管道 pipeA.Init(queIn, QueId::Que0, 2); pipeB.Init(queOut, QueId::Que1, 2);
// 流水线循环 for (int step = 0; step < steps; step++) { pipeA.AllocTensor(xLocal); pipeA.SendSignal(); // 触发数据搬运 ComputeKernel(xLocal, yLocal); // 计算阶段 pipeB.SendSignal(); // 触发结果回写 pipeB.FreeTensor(zLocal); }
内存管理方面,Ascend C 允许开发者精细控制 L1 和 UB 缓冲区的使用:
// 分配L1 Buffer(低延迟) l1 float l1Buffer[16384];
// 使用Unified Buffer(大容量) LocalTensor ubTensor = LocalTensor(8192);
// 显式数据搬移 DataCopy(ubTensor, globalInput, offset, BLOCK_LENGTH);
此外,Ascend C 还支持多核协同计算。以下代码展示如何利用 BlockNum 实现任务分片:
1float localSum = 0;
2for (uint32_t i = blockId * blockSize; i < (blockId + 1) * blockSize; i++) {
3 localSum += input[i];
4}
5
6// 原子归约(需配合同步原语)
7AtomicAdd(&output[0], localSum);
}
这些代码共同体现了 Ascend C 的核心理念:在保持 C++ 开发习惯的同时,赋予开发者对昇腾硬件资源的精准控制能力。
Ascend C 的四大核心优势详解
-
开发效率显著提升
得益于使用标准 C++ 语法,开发者可直接在主流 IDE(如 VS Code、CLion)中编写、调试代码。配合昇腾插件,支持语法高亮、智能补全、断点调试等功能。编译错误信息清晰指向源码行号,大幅缩短问题排查时间。据华为内部测试,复杂算子的开发周期平均缩短 40% 以上。 -
性能极致优化
Ascend C 允许开发者显式管理三种关键资源:- 计算资源:通过指定 Cube Core 或 Vector Core 执行不同类型的运算;
- 存储资源:直接操作 L1 Buffer 和 Unified Buffer(UB),实现数据复用;
- 通信资源:使用 Queue 和 Pipe 构建多核协同流水线。
-
全场景统一开发体验
无论是云端训练(Ascend 910B)、边缘推理(Ascend 310P)还是端侧部署(Ascend Lite),Ascend C 均提供一致的编程接口。同一份算子代码,仅需重新编译,即可适配不同芯片型号,真正实现“一次开发,多端部署”。 -
无缝融入主流 AI 框架
Ascend C 生成的算子以 .o 文件形式存在,可通过以下方式集成:- 在 MindSpore 中注册为 Custom Operator;
- 在 TensorFlow/PyTorch 中通过 CANN 提供的插件机制调用;
- 导出为 ONNX 自定义节点,用于跨框架迁移。 这使得 Ascend C 成为连接底层硬件与上层应用的关键桥梁。
Ascend C 在昇腾全栈架构中的精准定位
在华为昇腾 AI 全栈体系中,Ascend C 位于“芯片使能层”的核心位置,具体层级如下:
应用层(ModelArts、行业应用)
↓
AI 框架层(MindSpore / TensorFlow / PyTorch)
↓
自定义算子层(Ascend C 编写的 .o 文件)
↓
CANN 运行时(含 aicompiler、驱动、调度器)
↓
昇腾 AI 芯片(Da Vinci 架构:Cube Core + Vector Core + Scalar Core)
这一位置决定了 Ascend C 的双重角色:对上,它是框架调用高性能计算的“出口”;对下,它是释放芯片潜力的“钥匙”。
典型应用场景
Ascend C 尤其适用于以下场景:
- 大模型中的自定义 Attention 机制(如 FlashAttention 优化版)
- 推荐系统中的稀疏 Embedding 查找与聚合
- 计算机视觉中的非标准卷积(如 Deformable Conv)
- 科学计算中的特殊数学函数(如 erf、lgamma 高精度实现)
在某头部互联网公司的实际案例中,通过 Ascend C 重写推荐模型中的特征交叉算子,推理吞吐量提升 2.3 倍,延迟降低 60%,同时代码可维护性显著增强。
与 CUDA、TBE 的对比分析
| 维度 | Ascend C | TBE(昇腾旧方案) | CUDA(NVIDIA) |
|---|---|---|---|
| 编程语言 | C++ 子集 | Python + DSL | C/C++ + CUDA C |
| 抽象层级 | 中低层(可控性强) | 高层(黑盒感强) | 低层(高度灵活) |
| 调试支持 | 支持 IDE 调试 | 有限,依赖日志 | 成熟(Nsight 工具链) |
| 性能上限 | 极高(接近理论峰值) | 中等 | 极高 |
| 学习成本 | 中(需了解 NPU 架构) | 低(但深入难) | 高 |
| 生态成熟度 | 快速发展中(CANN 7.0+) | 成熟但逐步被替代 | 非常成熟 |
可见,Ascend C 在保留高性能的同时,显著改善了开发体验,是昇腾生态走向成熟的标志性技术。
学习路径建议
对于希望掌握 Ascend C 的开发者,推荐以下学习路径:
- 基础准备:了解昇腾芯片架构(特别是 Da Vinci 架构中的 Cube/Vector Core、内存层次)
- 官方课程:参加“2025 昇腾 CANN 训练营”中的 Ascend C 专题(https://www.hiascend.com/developer/activities/cann20252)
- 动手实践:从官方 GitHub 仓库(Ascend/samples)克隆 vector_add 示例,完成编译与运行
- 进阶挑战:尝试实现 softmax、layer_norm 等常用算子,并进行性能 profiling
- 框架集成:将自定义算子注册到 MindSpore,完成端到端推理验证
-
// 获取当前核ID uint32_t blockId = GetBlockId(); uint32_t blockSize = (totalElements + GetBlockNum() - 1) / GetBlockNum(); uint32_t startIdx = blockId * blockSize; // 片上内存分配 LocalTensor<float> inLocal = LocalTensor<float>(BLOCK_LENGTH); LocalTensor<float> wtLocal = LocalTensor<float>(BLOCK_LENGTH); LocalTensor<float> outLocal = LocalTensor<float>(BLOCK_LENGTH); // 初始化数据管道 DataCopyPipe pipeIn, pipeOut; pipeIn.Init(); pipeOut.Init(); // 主计算循环 for (uint32_t i = 0; i < blockSize; i += BLOCK_LENGTH) { uint32_t actualLen = (startIdx + i + BLOCK_LENGTH <= totalElements) ? BLOCK_LENGTH : (totalElements - startIdx - i); if (actualLen <= 0) break; // 搬运 [ ](t)
结语
Ascend C 的推出,不仅是技术工具的升级,更是昇腾 AI 软件生态从“可用”迈向“好用”乃至“极致优化”的关键跃迁。它赋予开发者前所未有的控制力与效率,为国产 AI 芯片在大模型时代的竞争力提供了坚实支撑。
掌握 Ascend C,意味着你不再只是“使用”昇腾芯片,而是真正“驾驭”它。下一篇文章,我们将手把手带你搭建 Ascend C 开发环境,并运行你的第一个 VectorAdd算子!
2025年昇腾CANN训练营第二季,基于CANN开源开放全场景,推出0基础入门系列、码力全开特辑、开发者案例等专题课程,助力不同阶段开发者快速提升算子开发技能。获得Ascend C算子中级认证,即可领取精美证书,完成社区任务更有机会赢取华为手机,平板、开发板等大奖。
报名链接:https://www.hiascend.com/developer/activities/cann20252
————————————————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