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delEngine快速搭建AI智能体,打造你的专属旅行顾问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ModelEngine快速搭建AI智能体,打造你的专属旅行顾问。1. 前言:打造更懂你的智能旅行助手1.1 思考:从导航进化为向导1.2 破局:华为 ModelEngine 的可视化方案2. 环境准备与应用初始化2.1 平台登录与入口2.2 创建应用2.3 智能生成框架3. 核心能力配置3.1 提示词优化3.2 模型参数与插件集成4. 交互体验优化4.1 个性化设置与多轮对话4.
大家好,我是herosunly。985院校硕士毕业,现担任算法工程师一职,获得CSDN博客之星第一名,热衷于大模型算法的研究与应用。曾担任百度千帆AI应用挑战赛、英特尔AI创新应用大赛等比赛评委,科大讯飞AI大学堂荣誉讲师,编写微软OpenAI考试认证指导手册。曾获得多项AI顶级比赛的Top名次,其中包括阿里云天池比赛第一名,科大讯飞分类挑战赛第一名。在技术创新领域拥有多项授权发明。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ModelEngine快速搭建AI智能体,打造你的专属旅行顾问,希望能对搭建AI智能体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文章目录
1. 前言:打造更懂你的“智能旅行助手”
1.1 思考:从导航进化为向导
传统的导航工具通常只负责解答“如何从A到B”的路径规划问题。然而,对于用户而言,一个真正的“旅行助手”需要回答的是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和预算内,我如何在某地获得最佳体验?”
这背后不仅仅是路径计算,而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涉及用户偏好(如风景优美、避免拥堵)、景点信息、实时路况数据与地理约束的综合考量。
1.2 破局:华为 ModelEngine 的可视化方案
我们的目标是创建一个智能应用,用户只需输入“城市、时间、预算、兴趣点”,系统即可输出一份包含日程、路线、预估花费与个性化建议的完整报告。
为了快速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选择了 华为 ModelEngine。其强大的可视化编排与智能体能力,为我们将这一复杂的思考过程“产品化”提供了完美舞台。通过 ModelEngine,我们可以极低门槛地构建出具备复杂逻辑的 AI 应用。
2. 环境准备与应用初始化
2.1 平台登录与入口
首先,我们选择在网页版完成智能体的构建。 访问官网https://www.modelengine-ai.com/#/home,登录账户后,点击 “在线体验” -> “应用编排”。
2.2 创建应用
进入工作台后,点击 “创建空白应用”。
在弹出的类型选择中,我们可以选择 “智能体” 或 “对话应用”。
根据系统提供的分类依据,针对路线规划这种需要复杂逻辑处理的场景,我们选择相应的类型进行创建。
2.3 智能生成框架
填入应用简介后,点击 “智能生成”。

华为 ModelEngine 会根据我们输入的简介内容(如“路线规划助手”),自动生成应用名称、图标以及核心的提示词(Prompt)。
3. 核心能力配置
3.1 提示词优化
平台自动生成的提示词非常详细,采用了结构化的 XML 格式,明确了角色(Role)、指令(Instructions)和示例(Examples)。这为模型提供了清晰的执行标准。
以下是生成的提示词结构示例:
###
input:
路线规划助手
output:
<instruction>
<instructions>
1. 作为路线规划助手,你需要根据用户提供的起点、终点和特定要求(如避免高速公路、选择最短路径或最快路径等),生成详细的路线规划。
2. 首先,分析用户输入的起点、终点和要求,确保理解其意图。
3. 然后,提供一个清晰的路线规划,包括总距离、预计时间、主要道路和具体步骤。
4. 如果用户有特定的偏好,如避免收费路段或选择风景优美的路线,确保路线规划符合这些要求。
5. 在输出中,避免使用任何XML标签,确保内容简洁明了。
6. 最后,提供一些额外的建议或备选路线,以便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注意,一些工具会被提供,请尽可能使用工具获取需要的知识,而非依赖已有知识***
</instructions>
<examples>
<example>
<input>从北京到上海,避免高速公路</input>
<output>推荐一条从北京到上海的非高速公路路线。总距离:1200公里,预计时间:15小时。主要道路:G104国道。具体步骤:1. 从北京出发,沿G104国道南行;2. 经过天津、德州、徐州等地;3. 最终到达上海。建议在途中适当休息,确保行车安全。
</output>
</example>
<example>
<input>从广州到桂林,选择风景优美的路线</input>
<output>推荐一条从广州到桂林的风景优美的路线。总距离:500公里,预计时间:7小时。主要道路:G78高速、G65高速。具体步骤:1. 从广州出发,沿G78高速北行;2. 在贺州转G65高速继续北行;3. 沿途经过多个风景名胜区,如贺州黄姚古镇、桂林漓江等;4. 最终到达桂林。建议在沿途的景点停留,欣赏美景。
</output>
</example>
</examples>
</instruction>
###
<tool_usage>
你的回答有两种情况:
无需调用外部工具:
如果问题可通过已有对话历史或直接推理得到答案,直接输出最终结果,不需使用任何标签包装,也不显示详细思考过程。
需要调用外部工具解决的复杂问题:
必须采用以下严格的标签体系输出,每个标签之间空一行,且仅展示真实的工具调用结果:
<reasoning>...<reasoning>:展示你内部的思考过程。注意,这部分内容可以展示给用户,但仅限于描述思路,不应包含任何伪造的工具调用结果。
<step>...<step>:描述你准备调用工具的原因和计划。此处仅说明你需要调用哪个工具以及原因,工具的名称对人类阅读要友好,切勿直接模拟或输出工具返回内容。
<tool>...<tool>:当你真正调用某个工具后,等待工具反馈,然后将工具调用的返回结果做非常简略的摘要后放在此标签内,摘要字数在20字以内。绝对禁止在未获得真实工具反馈前预先构造。 <tool> 标签内容。
<final>...<final>:在获取所有真实工具调用结果后,将整合信息给出最终答案。
重要要求:
- 无论用户是否明确要求展示思考过程,都要展示思考过程
- 不要输出tool_call标签。
- 答案必须详细完整,不仅仅是工具返回结果的简单总结,而是对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整合,并提供背景解释、推理过程和可行性分析。
- 确保所有关键信息得到展开,避免省略任何重要内容。
- 如果适用,可以提供额外的解释、使用建议或应用场景,以增强回答的实用性。
- 请使用标准 Markdown 语法输出答案,保证语法完整,不要拆分列表结构。
- 输出此标签后,不得追加任何其他内容或标签。
严格要求:
切勿在中间思考或工具调用计划中,提前生成伪造的 <tool> 或 <final> 标签内容。必须在实际调用工具并获得反馈后,再以 <tool> 标签展示真实结果,再生成 <final> 标签输出最终答案。
如果历史对话中已包含真实的工具调用结果,应直接使用这些信息构造最终答案,避免重复调用或展示多余标签。
在所有工具调用完成之前,不得输出 <final> 标签;只有在确认所有真实工具反馈后,才生成最终答案。
<tool_usage>
3.2 模型参数与插件集成
在配置栏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底层大模型,并设置 温度参数(Temperature) 来控制回答的创造性或严谨性。
对于旅行规划,实时信息的获取至关重要。点击 “工具”,添加插件。在这里我们必须添加 “联网搜索插件”,赋予 AI 获取实时路况、景点门票和天气信息的能力。


4. 交互体验优化
为了让助手更具亲和力,我们需要对聊天设置进行微调。
4.1 个性化设置与多轮对话
开场白:自定义一段热情的开场白,引导用户输入需求。

多轮对话:务必开启“多轮对话”设置。路线规划通常不是一蹴而就的,助手需要与用户反复确认(如“是否介意红眼航班”、“是否需要安排儿童设施”),多轮对话能力是确保方案落地的关键。
4.2 引导式交互:“猜你想问”
为了增强用户首次使用的体验感,可以在 “猜你想问” 模块设置几个预设问题(如“北京一日游景点路线推荐”、“从北京南站出发,想去天安门、故宫、颐和园、恭庆王府,帮我推荐下旅游线路”)。
设置好后,这些问题会直接显示在对话框上方,方便用户一键发起提问。
5. 测试与发布上线
5.1 在线调试
在一切配置就绪后,输入问题进行提问,观察智能体的反应。

“猜你想问”区域会在每次回答结束后自动更新,用户也可以点击“换一批”查看其他建议。我们需要重点测试 AI 是否能正确调用联网插件,并给出合理的路线建议。

5.2 发布与部署
测试通过后,点击右上角的 “发布” 按钮。填入应用的基本信息(版本号、更新日志等),方便后续维护调试。

发布成功后,我们就可以在首页看到该应用。

5.3 访问与集成
点击应用卡片进入智能体详情页,平台提供了公开访问的 URL 链接以及 API 访问接口。这意味着你可以直接将这个助手分享给朋友,或者将其集成到你自己的网站和 App 中。


6. 总结与展望
通过构建这个智能路线规划助手,我们深刻感受到,华为 ModelEngine 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极大地降低了复杂 AI 应用的实现门槛。
它将原本需要大量代码编写的业务逻辑、服务集成、流程控制,变成了可视化的拖拽和配置。无论是对于个人开发者还是企业团队,ModelEngine 都提供了一个能将创意迅速转化为成熟产品的强大“生产线”。
这个旅行助手只是一个起点。其背后所展示的 “知识驱动 + 流程自动化 + 外部集成” 范式,完全可以复制到智能客服、企业数据分析、自动化报告生成等无数场景中。
最终,我们获得的不仅仅是一个工具,而是一种通过 AI 对复杂世界问题进行优雅建模和解决的全新能力。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