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学收藏】AI产品经理大模型进阶指南,一文吃透RAG:7大核心概念,通俗易懂,零基础小白收藏这一篇就够了!!
本文介绍了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的7个核心概念及其在大模型应用中的重要性。RAG通过信息检索和内容生成结合,有效避免大模型幻觉。文章详解了向量数据库、混合检索、分块嵌入与索引、重排序、上下文融合、准确率与召回率、知识图谱等关键技术,并阐述了RAG系统的运行流程,强调这些技术对提升AI产品经理专业能力的重要性。
前言
未来,每个产品经理都是 AI 产品经理,而每个 AI 产品经理都必须懂 RAG。
所谓RAG(Retrieval - Augmented Generation),即信息检索(Retrieval)+内容生成(Generation)。

图片来源:百度
通过 RAG,可以让大模型从指定的内部知识库“检索”准确的内容,再根据准确的内容“生成”回答内容,从而有效避免幻觉。
比如,如果直接让大模型进行医疗诊断,由于大模型的本质是概率模型,因此它会提供大量错误或者不相关的信息。
有了RAG,大模型就可以从海量的医学文献、病例库中直接检索与患者病症相关的知识,再生成诊断建议供医生参考,从而提高内容的准确性。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 RAG 的 7 个核心概念,看完以后,你会对 RAG 有更深入的认识。
1、向量数据库
向量数据库是 RAG 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传统数据库的内容查询主要依赖“关键词匹配”,对查询的精确度要求很高。
比如,如果你查询“如何提高工作效率”,而数据库只有“时间管理技巧”内容,那么就无法搜索出任何内容。
而向量数据库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它会把各种知识都转换成一组组数字(向量),这些数字能代表知识的内容和特点,
当你在 RAG 系统中输入查找信息时,它会把输入信息也转换成一组数字(向量),然后在数据库中找出最相关的知识,从而实现“语义检索”。

图片来源:百度
比如,下面的每个知识都转化为了一个 3 维向量(实际应用中可能把一个知识转化为几十甚至几千维的向量):
时间管理:[0.12,0.23,0.46]
工作地点:[0.92,0.82,0.65]
考勤制度:[0.83,0.93,0.78]
当用户查询“工作效率”,向量数据库就可以把“工作效率”转化为向量: [0.12,0.23,0.53]。
显然它和“时间管理”的向量 [0.12,0.23,0.46] 相似度很高——从业务上来说,是因为“时间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这就导致两者的语义高度相关。
其实,这就是“语义检索”的过程。
在传统客服系统中,由于依赖“关键词匹配”,在面对复杂咨询时,就很难给出用户想要的答案。
而 AI 客服使用向量数据库,当用户咨询时,可以通过 “语义检索”快速找到最相关的答案,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2、混合检索

图片来源:CSDN@智兔唯新
基于向量知识库的语义检索虽然很好,但是也存在 2 个问题:
首先是面对超大数据量,语义检索的速度不如传统的关键词检索。
其次是对于一些需要精确匹配的场景,关键词匹配更有优势。比如在法律文件检索中,法律条文、案例等对措辞的精准要求就很高。
因此,在很多场景下,RAG 会同时使用关键词检索和语义检索,从而尽可能的提升检索体验。
比如,在电商平台上,用户搜索“无线蓝牙耳机”。纯语义检索可能会推荐一些带有“无线”或“蓝牙”字样的普通耳机,但混合检索除了语义匹配,还会根据关键词“无线蓝牙”进行精确匹配,确保优先推荐符合“无线蓝牙耳机”这一完整要求的产品。
3、分块、嵌入与索引

RAG在存储知识时,为了更高效地管理和检索,通常会将原始文档按照一定的规则(如固定长度、语义单元等)分块。
就如同一本很长的小说,如果把它切成一个个章节或者更小的段落块,那么在查找某个故事情节时就更方便快捷。
分块以后,还需要把每一个块转化为向量,从而存储到向量数据库,这就是嵌入。
嵌入以后,还可以把向量存储到一个高效的检索结构中,以便快速进行相似性计算和检索,这就是索引。
比如,某法律咨询平台为用户提供在线法律咨询服务。
由于法律领域的知识库通常非常庞大且复杂,包含大量的文本信息,如法律条文、司法解释、案例判决书等。
在构建知识库时,就可以将法律条文、案例等长文本分割成多个小块,同时,利用索引结构记录每个小块的向量位置,以便快速检索。
这样,当用户输入法律问题,如“合同违约的赔偿标准是什么”,RAG 就可以从数据库中快速找到最相关的多个小块,并通过上下文融合来生成更为准确和完整的答案。
4、重排序(re-rank)

图片来源:公众号:AI大模型应用实践
当 RAG 从数据库中检索出多个内容时,需要选取相关性最大的内容喂给大模型,从而提高大模型的回答质量。
所谓重排序,是指 RAG 将初步检索出来的内容进行重新排序,其目的是将最相关的信息排在前面,从而选取出相对更为准确的内容。
打个比方,你想让 AI 搜索一批书籍,RAG 会先大致找出一批可能你想要的书籍,然后仔细评估每一本书和你需求的契合程度,把最符合你心意的书排在最前面,方便你优先查看。
重排序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电商平台根据用户需求初步筛选出一批商品后,就会通过“重排序”,根据用户的实时行为、偏好历史等,对推荐商品进行重新排序,把更符合用户当下需求的商品排在前面,提高推荐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5、上下文融合

上下文融合是指 RAG 将从多个来源检索到的知识进行整合,以便为大模型提供更全面、连贯的输入内容,这样大模型的回答才能条理清晰、内容完整。
比如,在智能客服场景中,用户咨询:“我刚收到的商品有点瑕疵,我可以申请退货吗?”
要回答好这个问题,RAG 就需要从多个来源检索信息,比如用户的订单信息、退货政策等,再把这些内容整理成统一的内容,以便大模型能够基于内容生成高质量的回答。
6、准确率和召回率

准确率(Precision)是指在 RAG 检索到的内容中,与用户问题真正相关的内容的比例。
例如,在一个问答系统中,检索到 10 条知识,其中有 8 条与用户问题高度相关,那么准确率就是 80%。
准确率是衡量检索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比如,智能客服在回答用户问题时,如果准确率不高,就会提供大量不相关或错误的答案,影响用户体验。
但是,只有高的准确率还不够,还必须有高的召回率。
所谓召回率(Recall),是指与用户问题相关的所有知识中,被成功检索到的比例。
例如,知识库中有 20 条与用户问题相关的知识,检索到 12 条,那么召回率就是 60%。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召回率和准确率往往会成为跷跷板。比如如果过度追求高召回率,可能会导致检索结果中包含大量不相关的信息,影响准确率。反之亦然。
比如,在一个电商商品检索系统中,为了尽可能多地召回相关商品,降低了检索阈值,结果导致很多边缘相关甚至不相关的商品也出现在结果中。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引入 F1 值进行综合评估,从而找到召回率和准确率之间的平衡点。
F1 值的计算公式是:F1= 2*(准确率*召回率)/(准确率+召回率)。
在这个公式中,当准确率或者召回率中的任何一个非常低时,F1 值也会相应的降低。
7、知识图谱

图片来源:CSDN@思通数科x
知识图谱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知识网络,把各种知识当作一个个节点,并且把有关系的节点进行连接。
比如,通过知识图谱可以对菜谱知识进行管理,把各个菜谱、原材料、烹饪方法连接起来,这样,当用户询问“用鸡蛋可以做哪些菜”时,RAG 就可以通过“菜谱-原材料”的连接关系,准确找到使用“鸡蛋”的菜谱。
通过知识图谱,RAG 能够捕捉到实体间的复杂关系,还能够基于已有的实体关系进行推理和扩展,发现更多潜在的相关信息,从而大大提升准确率和召回率。
比如,一年级有 5 个班,RAG 数据库中记录了 5 个班各自的期末成绩,但是并没有存储“一年级所有同学的平均成绩”。
这就导致,当用户询问“一年级期末平均成绩是多少”时,RAG 找不到相关内容,最后给出一个错误的答案。
但是,如果我们通过知识图谱建立了“一年级”和“5 个班级”之间的实体关系,RAG 就能根据根据这个关系找到“5 个班级的期末成绩”,再通过计算给到用户一个准确的回答。
最后,一个 RAG 系统的运行可能包含以下步骤:
1、向量数据库提供知识存储的基础设施
2、对内容进行分块、嵌入和索引,以方便检索
3、再通过知识图谱建立相关实体的关系,从而提高检索和生成的准确度
4、当用户查询时,通过混合检索、知识图谱等方式检索内容
5、然后把检索出来的内容进行重排序,选出最相关的内容
6、把选出的内容进行上下文融合,提供给大模型生成回答内容
7、最后,通过 F1 值对 RAG 系统的准确率和召回率进行综合评估
普通人如何抓住AI大模型的风口?
为什么要学AI大模型
当下,⼈⼯智能市场迎来了爆发期,并逐渐进⼊以⼈⼯通⽤智能(AGI)为主导的新时代。企业纷纷官宣“ AI+ ”战略,为新兴技术⼈才创造丰富的就业机会,⼈才缺⼝将达 400 万!
DeepSeek问世以来,生成式AI和大模型技术爆发式增长,让很多岗位重新成了炙手可热的新星,岗位薪资远超很多后端岗位,在程序员中稳居前列。

与此同时AI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飞速发展,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风口,企业非常需要了解AI、懂AI、会用AI的员工,纷纷开出高薪招聘AI大模型相关岗位。
AI大模型开发工程师对AI大模型需要了解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先看一下招聘需求:

知道人家要什么能力,一切就好办了!我整理了AI大模型开发工程师需要掌握的知识如下:
大模型基础知识
你得知道市面上的大模型产品生态和产品线;还要了解Llama、Qwen等开源大模型与OpenAI等闭源模型的能力差异;以及了解开源模型的二次开发优势,以及闭源模型的商业化限制,等等。

了解这些技术的目的在于建立与算法工程师的共通语言,确保能够沟通项目需求,同时具备管理AI项目进展、合理分配项目资源、把握和控制项目成本的能力。
产品经理还需要有业务sense,这其实就又回到了产品人的看家本领上。我们知道先阶段AI的局限性还非常大,模型生成的内容不理想甚至错误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AI产品经理看技术,更多的是从技术边界、成本等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来实现需求,甚至用业务来补足技术的短板。
AI Agent
现阶段,AI Agent的发展可谓是百花齐放,甚至有人说,Agent就是未来应用该有的样子,所以这个LLM的重要分支,必须要掌握。
Agent,中文名为“智能体”,由控制端(Brain)、感知端(Perception)和行动端(Action)组成,是一种能够在特定环境中自主行动、感知环境、做出决策并与其他Agent或人类进行交互的计算机程序或实体。简单来说就是给大模型这个大脑装上“记忆”、装上“手”和“脚”,让它自动完成工作。
Agent的核心特性
自主性: 能够独立做出决策,不依赖人类的直接控制。
适应性: 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其行为。
交互性: 能够与人类或其他系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互。

对于大模型开发工程师来说,学习Agent更多的是理解它的设计理念和工作方式。零代码的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也有很多,比如dify、coze,拿来做一个小项目,你就会发现,其实并不难。
AI 应用项目开发流程
如果产品形态和开发模式都和过去不一样了,那还画啥原型?怎么排项目周期?这将深刻影响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本身的价值构成,所以每个AI产品经理都必须要了解它。

看着都是新词,其实接触起来,也不难。
从0到1的大模型系统学习籽料
最近很多程序员朋友都已经学习或者准备学习 AI 大模型,后台也经常会有小伙伴咨询学习路线和学习资料,我特别拜托北京清华大学学士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的鲁为民老师(吴文俊奖得主)
给大家准备了一份涵盖了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 全系列的学习资料,这些学习资料不仅深入浅出,而且非常实用,让大家系统而高效地掌握AI大模型的各个知识点。

这份完整版的大模型 AI 学习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适学人群
应届毕业生: 无工作经验但想要系统学习AI大模型技术,期待通过实战项目掌握核心技术。
零基础转型: 非技术背景但关注AI应用场景,计划通过低代码工具实现“AI+行业”跨界。
业务赋能突破瓶颈: 传统开发者(Java/前端等)学习Transformer架构与LangChain框架,向AI全栈工程师转型。
AI大模型系统学习路线
在面对AI大模型开发领域的复杂与深入,精准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一份系统的技术路线图,不仅能够帮助开发者清晰地了解从入门到精通所需掌握的知识点,还能提供一条高效、有序的学习路径。
- 基础篇,包括了大模型的基本情况,核心原理,带你认识了解大模型提示词,Transformer架构,预训练、SFT、RLHF等一些基础概念,用最易懂的方式带你入门AI大模型
- 进阶篇,你将掌握RAG,Langchain、Agent的核心原理和应用,学习如何微调大模型,让大模型更适合自己的行业需求,私有化部署大模型,让自己的数据更加安全
- 项目实战篇,会手把手一步步带着大家练习企业级落地项目,比如电商行业的智能客服、智能销售项目,教育行业的智慧校园、智能辅导项目等等

但知道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初学者最常遇到的问题主要是理论知识缺乏、资源和工具的限制、模型理解和调试的复杂性,在这基础上,找到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不浪费时间、不走弯路,又是重中之重。
AI大模型入门到实战的视频教程+项目包
看视频学习是一种高效、直观、灵活且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方式,可以更直观地展示过程,能有效提升学习兴趣和理解力,是现在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光学理论是没用的,要学会跟着一起敲,要动手实操,才能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当中去,这时候可以搞点实战案例来学习。
海量AI大模型必读的经典书籍(PDF)
阅读AI大模型经典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提高技术水平,开拓视野,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对于想要深入学习AI大模型开发的读者来说,阅读经典书籍是非常有必要的。
600+AI大模型报告(实时更新)
这套包含640份报告的合集,涵盖了AI大模型的理论研究、技术实现、行业应用等多个方面。无论您是科研人员、工程师,还是对AI大模型感兴趣的爱好者,这套报告合集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启示。
AI大模型面试真题+答案解析
我们学习AI大模型必然是想找到高薪的工作,下面这些面试题都是总结当前最新、最热、最高频的面试题,并且每道题都有详细的答案,面试前刷完这套面试题资料,小小offer,不在话下

AI时代,企业最需要的是既懂技术、又有实战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当前人工智能岗位需求多,薪资高,前景好。**在职场里,选对赛道就能赢在起跑线。抓住AI这个风口,相信下一个人生赢家就是你!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如何获取?
这份完整版的大模型 AI 学习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