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导读

在AI编程工具如Cursor的助推下,初创公司的网站开发速度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然而,快速构建并不意味着高质量设计。本期《Design Review》设计评审节目邀请到Cursor设计负责人、Notion和Stripe的前资深设计师Rio Lu,对多位来自Y Combinator(YC)社区的创业者提交的、部分或完全由AI辅助构建的网站进行了犀利而专业的点评。

Rio Lu的点评不仅是一次设计审视,更是对“Vibe Code”(凭感觉生成代码)现象的深刻警示。当AI极大地降低了技术门槛时,真正拉开产品差距的,反而是那些被忽视的设计细节、信息架构的清晰度,以及对用户需求深刻的理解。对于所有希望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的中国AI创业者而言,这些来自硅谷前沿的经验教训至关重要:如何让产品在AI的洪流中保持清晰、专业和可信度?


一、AI加速时代的共同设计缺陷与刻板印象

AI工具,特别是用于代码生成的工具,倾向于遵循常见的模式和默认风格,导致大量网站呈现出一种“模板化劣质设计”(template slop)的倾向。Rio Lu及其团队在评审中反复指出了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1. 泛滥的“AI刻板美学”

AI生成的默认设计往往具有强烈的视觉特征,而这些特征正在迅速成为廉价、缺乏创意的代名词。

  • 紫色渐变与巨大阴影:多个网站(如Code Crafters)被点名批评使用了紫色渐变(purple gradients)不必要的巨大阴影。Rio Lu指出,这是典型的AI“敷衍风格”(typical AI slop),创业者应极力避免。
  • 缺乏个性化的视觉元素:图标和字体选择趋于大众化(例如,Helvetica字体),让人感觉是AI随手挑选的通用模板。建议创业者如果对设计不确定,不如使用系统字体(system fonts)等安全选项,让系统替你决定,而不是做出错误的个人选择。

2. 信息传达的致命模糊性

网站的首要任务是在几秒钟内回答用户的三个问题:“这是什么?”,“这与我相关吗?”,“这可信吗?”。多个案例未能通过这一考验:

  • 缺失的副标题:如果主标题过于营销化或抽象(如Crunched的“AI reimagined for Excel”),网站必须提供一个字面意义上解释产品具体功能的副标题。
  • 行业术语的堆砌(Jargony):Clavis AI的标题被认为过于专业且充斥着行话(very jargony) ,使用了“MCP服务器”、“自主Excel代理”(autonomous Excel agents)或“渐进式发现”等只有内部人士才懂的概念。创业者应该用用户的语言来描述他们正在解决的问题,而非公司内部创造的概念。

3. 缺乏一致性的设计细节(Sloppy Styles)

AI辅助生成代码时,对细节的把控往往不足,导致视觉上显得“马虎”(sloppy)。

  • 不规范的动效和交互:Crunched的客户Logo在悬停时高亮显示不正确,当滑块达到100%时会突然卡住。
  • 跨页面风格不统一:Code Crafters的营销页面、挑战页面、定价页面甚至卡片样式之间存在明显的视觉不连续性,颜色和布局差异巨大,让用户感到困惑。
  • 图片和边框的混乱:Slashy网站的截图尺寸不一,有些有阴影,有些没有,同时存在多层边框(boxes and boxes),显得细节处理不到位。

二、网站案例分析与关键优化建议

Crunched:为高净值用户清晰定位

Crunched是一个针对Excel的AI工具,面向投资银行、投资者和顾问等高净值群体。

  • 问题所在:虽然其面向专业人士的术语(如DCF——折现现金流、market models)对目标用户可能有效,但英雄区(Hero Section)的总体信息依然模糊,未能立即传达产品价值。Rio Lu指出,如果网站服务特定小众群体,应该更直接地与目标受众对话
  • 优化启示:网站应该更清晰地展示“自主Excel代理”(autonomous Excel agents)究竟如何转变工作流程,而不仅仅是说它可以构建任何东西。

Velvet.video:视频演示不能代替文字解释

Velvet.video声称用AI创建详细的品牌视频(detailed brand videos)。

  • 问题所在:该网站几乎完全依赖视频来传达信息,文字信息量极少,导致用户(评审者)不清楚其产品与Sora等其他视频模型的核心差异
  • 优化启示:即使是视觉产品,也需要足够的内容(More content)来解释其特殊性、目标用户以及与竞争对手的区别。此外,其“预约演示”按钮(Book a demo)位于首屏下方(below the fold),且在用户尚未理解产品时就要求付费,时机过早。

Clavis AI/Strata:致命的命名和行话困境

Clavis AI提供一个用于AI Agent可靠使用工具的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服务器。

  • 问题所在:该网站最大的失误是品牌命名混乱,同时使用“Clavis AI”和“Strata”两个名称,极大地增加了用户的认知成本。
  • 优化启示:创业初期应只选择一个名称。其次,页面上充斥的“渐进式发现”、“智能导航”等空洞术语,应替换为“我如何管理多个MCP?”、“你们解决了哪些现存问题?”等用户导向的问题与答案。此外,像其他案例一样,该网站过早展示价格或付费模式会吓跑潜在用户。

Freya:清晰信息的典范与UX陷阱

Freya是针对企业的语音AI平台,提供听起来像真人的AI语音服务。

  • 优势:在所有被评审的网站中,Freya的信息传递最为清晰。它明确指出自己是自动化语音客户服务的AI平台,能够处理呼入和呼出电话,支持40多种语言。同时,网站提供了一个易于访问的演示(Demo)入口,让用户可以直接体验。
  • 优化建议:尽管信息清晰,Freya被批评劫持了滚动条(scroll jack),影响了正常的浏览体验。此外,主要行动号召(CTA)措辞“Meet the team”(会见团队)不如“Book a demo”(预约演示)或“Start trial”(开始试用)来得直接和专业。

三、深度分析:AI设计与产品认知的全球挑战

Rio Lu对这些网站的评审,揭示了AI时代产品开发中的核心矛盾:构建速度与设计深度之间的权衡。

1. 速度陷阱与“Vibe Code”的本质

“Vibe Code”一词代表了开发人员在AI帮助下,快速生成外观“差不多”的界面的现象。对于许多初创公司,尤其是在YC这类强调执行速度的生态中,追求速度无可厚非。然而,Rio Lu指出,这种通过AI快速生成的界面缺乏设计者的人为干预和打磨,尤其体现在:

  • 设计令牌(Design Tokens)的缺失:真正优秀的产品依赖于稳健的基础设计令牌(foundational set of tokens)和组件(components)。有了这些基础,AI才能组合出高质量的界面 。如果没有这些基础,AI只能产出缺乏细节和一致性的“原始代码输出”。
  • 次要信息优于核心信息:许多网站急于展示其获得的投资(如“Backed by YC”)或合作的公司标志,甚至让YC的Logo看起来比他们自己的产品Logo更突出。这种行为反映了一种不成熟的产品叙事:他们过度依赖外部可信度(credibility)而非产品本身的价值(What is this?)。

2. LLM等待体验的精细化设计

对于Vibeflow这类需要大量计算和等待时间(Wait Time)的LLM驱动产品而言,用户体验面临特殊挑战。当AI Agent在进行“工具调用”(tool calls)或复杂推理时,界面不应该只显示一个毫无意义的旋转图标(spinner)或空洞信息。

  • 透明度是关键:优秀的设计需要展示每一个正在发生的状态。通过控制用户的焦点,向他们展示当前正在运行的步骤、被调用的工具,或者需要用户确认的行动(actions I need to confirm)。这不仅能缓解用户的等待焦虑,还能让他们感受到AI Agent正在为他们努力工作,从而提升信任感。
  • 降低使用门槛:Vibeflow的即时演示(prompt box)在用户输入后,会立即要求注册,这是一种阻碍用户探索的注册墙(signup wall)。Rio Lu建议,即使是像Cursor这样的工具,也会允许用户发送“三条免费消息”来体验产品,让用户在被吸引后再要求注册。

四、总结与展望

这场设计评审清晰地揭示了在AI工具赋能下,产品设计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再定义。AI可以解决速度问题,但无法取代清晰的思考、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架构和对细节的坚持

对于中国的科技创业者而言,在全球舞台上竞争,意味着要警惕AI带来的“同质化”风险。如果你的网站看起来和其他100个AI初创公司一样,使用了相同的紫色渐变、相同的Logo位置和相同的模板结构,你将失去建立独特品牌和身份的机会。

清晰度和细节,是AI时代真正的设计护城河。

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回答:你的产品解决了用户的什么具体问题?(例如,Freya针对呼叫中心,Finta针对美国C-Corps和LLCs的财税问题)。只有将这些关键信息清晰地置于设计之上,才能避免沦为“Vibe Code”的牺牲品。

未来,随着AI设计工具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是会迎来更高维度的设计自由,还是被困在“AI默认风格”的漩涡中?


要点摘要

  • 避免“AI刻板美学”:抛弃紫色渐变、大阴影和默认字体,努力创造独特的品牌身份。
  • 信息清晰度至上:网站必须在5秒内清楚解释“这是什么”和“为谁服务”;用用户的语言说话,而不是公司内部的术语。
  • 细节决定专业性:注意跨页面的视觉一致性、对齐和动效的流畅性,避免“马虎”(sloppy)的感觉。
  • 勿分散注意力:控制每屏的CTA数量(理想情况下只有一个主要CTA),避免同时展示GitHub、Discord、定价、注册等多个分散注意力的元素。
  • 优化AI等待体验:LLM驱动的产品应通过展示正在运行的步骤(tool calls),使等待过程透明化,缓解用户焦虑。
  • 谨慎处理可信度:在用户理解产品价值之前,不应将YC支持或融资信息放在页面最显眼的位置,这会使品牌显得次要。
  • 推迟付费门槛:在用户体验核心价值(例如通过免费试用或少量免费次数)之前,不要过早要求付费或注册。

原始视频:https://youtu.be/RynySryqM_0?si=LE8rOSyzFHw33ZvM

中英文字幕:【AI时代的网站设计陷阱:Cursor设计负责人深度剖析“Vibe Code” 网站的常见错误】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