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角色动作生成AI怎么选?我用小橘猫“橘橘”做实验后,总算摸清哪些工具能救命,哪些只会添堵
于是某天,我像所有创作者一样,开始自信满满地打开各种所谓“热门动作生成 AI”,却在来回切换工具、反复修图、不断返工的过程中,被深深教育了一次——“保持小橘猫橘橘的脸型、毛色和体型不变,让它从趴着过渡到抬头,再伸爪去够前方的小蝴蝶,保证动作自然。整个画布出现了三套新的动作系列,而且统一、可控、可用,完全不像其他工具那种“每帧都是另一只猫”。,更关键的是——在AI时代,这件事终于不再遥不可及,甚至真
动漫角色动作生成AI怎么选?我用小橘猫“橘橘”做实验后,总算摸清哪些工具能救命,哪些只会添堵
最近我又在研究动漫角色动作,你会不会问:不是做自媒体的吗?怎么突然又开始折腾动漫角色了?
但其实,对我来说,能做一部自己喜欢的动画,是骨子里的爱好,也是内容创作者的天然延伸能力,更关键的是——在AI时代,这件事终于不再遥不可及,甚至真正影响着我接商单的能力。
因为越来越多品牌开始做自有IP,有些客户自己没有角色,就会让我帮他设计一个可运营的动漫代言人;有些甲方甚至会直接发消息问:“我们角色动作太僵了,能帮我们调几个更自然的版本吗?”
于是某天,我像所有创作者一样,开始自信满满地打开各种所谓“热门动作生成 AI”,却在来回切换工具、反复修图、不断返工的过程中,被深深教育了一次——选错工具,不仅动作越改越乱,角色越改越崩,你的心态也会越来越爆炸;但只要选到对的工具,那真的是省半条命。
为了讲清楚这个道理,我决定用一个大家都能快速理解的案例来说明——一个“小橘猫『橘橘』追蝴蝶”的动漫动作案例。
二|我用小橘猫“橘橘”做测试,瞬间发现不同AI的差距大到可以直接决定项目的生死
为了让这个教程不抽象,我设计了一个简单但非常能测试动作逻辑的场景:
场景要求:一只名叫“橘橘”的小橘猫看到一只蓝色小蝴蝶,然后从趴着、起身,到伸爪、跳扑的系列动作变化。 要求角色不能变形、不能换脸、不能换毛色,动作要自然,也要保持可爱。
看起来很简单,但它刚好就是“动作可控性 + 角色一致性 + 风格稳定性”三大难点的集大成测试。
先确定小橘猫角色:


最后选择👆
1. Firefly:画面越来越漂亮,但我发现“橘橘已经不是橘橘了”
我输入提示词:
“让小橘猫抬起前爪,想要够到飞在前方的小蝴蝶。”
Firefly 生成的橘猫非常可爱,但第二帧开始:
橘橘的毛色突然变亮 →
再下一帧眼睛变大 →
再下一帧猫的脸型突然日系 →
再下一帧整个风格变成油画。
动作倒是生成了,可是——角色根本不一样了,说好的橘橘去哪了?
这就是 Firefly 的典型情况:
风格强、画面好,但角色稳定性不够。
2. Pika:动作确实自然,但画风整体变得更写实,橘橘失去了动漫感
Pika 的动作生成很强,看得出它非常擅长“动态感”,但是……
第一个问题马上出现:
橘橘突然变成“真实猫”。
毛发变成高清,眼睛变圆,纹理变写实。
对动漫设计来说,这种偏写实的风格漂移是完全不能用的。
尤其是品牌要角色形象统一时,这会直接导致项目失败。
3. AnimateDiff:动作看似准确但成本高、参数多,一步没调好就会变成惊悚动画
我用 AnimateDiff 做橘橘追蝴蝶,动作确实更精准了一些,可是:
要调步态、调 LoRA、调权重、调风格、调噪声,
还要做后期合成。
结果就是:
在你调这些的时候,蝴蝶都飞走十次了。
适合专业动画师,不适合赶项目的创作者。
4. Rokoko Video:姿态更像是“给真人做动作捕捉”,对动漫猫咪完全不适用
Rokoko 做真人动作捕捉非常强,但当我让它识别一只猫的动作,它基本无法处理,甚至动作结构出现逻辑错误,例如:
橘橘想抬爪 → 输出成“猫猫突然站成两脚兽”
根本不能用。
三|直到我把橘橘的初版草图丢到即梦图片4.0,我才第一次感到“AI动作生成真的能被用来做项目”
我把同样的橘橘草图扔进即梦图片4.0,并输入最普通的中文提示:
“保持小橘猫橘橘的脸型、毛色和体型不变,让它从趴着过渡到抬头,再伸爪去够前方的小蝴蝶,保证动作自然。”
然后奇迹发生了。
即梦不仅:
✔ 保留了橘橘的脸
✔ 保留了毛色
✔ 保留了可爱感
✔ 保留了四肢比例
✔ 保留了圆滚滚的造型
还生成了:
✔ 自然的起身动作
✔ 合理的重心变化
✔ 平滑的前后连续动作
✔ 完整的追蝴蝶故事性
那一瞬间我真的意识到:原来 AI 不是真不会做,是看你有没有遇到对的工具。
最关键的是:即梦的“动作智能体 + 无限画布”,让橘橘的动作能一口气生成一套动作库
我把橘橘的各种姿态摆上画布,包括:
趴着、抬头、站起、伸爪、跳扑、落地、左侧视、背面视

然后对动作即梦说:
“根据橘橘的形象,再生成三套能用于追蝴蝶的动作方向。”
不到十秒,
整个画布出现了三套新的动作系列,而且统一、可控、可用,完全不像其他工具那种“每帧都是另一只猫”。

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不是动作生成,而是在给角色做一个可运营的动作系统。
对于做商业角色、品牌 IP、动画分镜的创作者来说,这就是杀手级能力。
即梦的局部微调甚至能做到“改一下猫爪的位置,不会让橘橘整只猫重生一遍”
我测试了最容易翻车的动作编辑:
“只让橘橘的左爪再伸高一点。”
其他 AI 会重绘全猫。
即梦只会改左爪。
角色结构不变、风格不变、脸不变、毛色不变。
这是我接项目时最需要的能力。
小橘猫捉蝴蝶
最终教程结论:如果你是做动漫动作、分镜、角色设计,一定要避开踩坑路线,直接用能落地的工具
错误路线: Firefly / Pika / AnimateDiff / Rokoko → 风格漂移 / 难度高 / 角色不稳定 / 动作不准 / 无法商用
正确路线:即梦图片4.0 + 无限画布 + 动作智能体 → 角色保持一致 → 动作逻辑自然 → 风格不漂移 → 连续动作可控 → 局部可编辑 → 动作库可批量生成 → 适合赶项目、接商单、做IP角色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曾被甲方的一句“动作再自然一点”搞到抓狂,那我只能说: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