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找到用中文操作AI设计精美海报的方法了,让我一个小白秒变设计高手
比如客户说 “焦糖玛奇朵海报的拉花再清晰些,‘新品上市’的小字再放大一点”,我只需用鼠标圈选对应区域,输入中文指令,即梦 AI 就能精准修改,而且完全不破坏画面的整体风格,不用像其他工具那样 “改一点就要重新生成整张图”。生成结果加载完成的瞬间,我直接愣住了 —— 画面完全命中了所有需求:奶白色背景上,浅咖色的手绘咖啡杯冒着热气,杯身拉花细腻精致,“焦糖玛奇朵” 用纤细的英文与中文搭配,放在视觉中
曾经,深夜里对着空白画布绞尽脑汁,是很多设计的常态。文案定了,风格也说好了,甲方的消息还在不停闪烁,可生成的画面总不对劲——AI 要么“听不懂”中文,要么出来的效果充满违和,最后还得自己一点一点改到天亮。
直到我测试了3款软件后,我遇见了即梦 AI。
我才明白,原来真的有一款工具,是认真为中文创作者准备的。它让我这个没什么基础的人,也能轻松做出好看的海报。从此,“用中文做设计”不再是一件需要加班到深夜的难事。

Figma AI:协作强大,中文设计却像 “猜谜游戏”
Figma 的协作功能一直是设计师的心头好,加上 AI 插件后,本以为能解决海报设计效率问题,结果中文操作直接让人崩溃。
我输入中文指令:“设计一张 ins 风咖啡店新品海报,主色调为奶白 + 浅咖,突出‘焦糖玛奇朵’产品名,搭配手绘风咖啡杯与拉花元素,文字排版简洁有呼吸感”。
生成的画面倒是有 ins 风那味,可细节完全 “跑偏”:把 “浅咖” 做成了深棕,手绘咖啡杯画得像塑料玩具,“焦糖玛奇朵” 的字体又粗又大,直接挡住了背景元素。更离谱的是,想调整 “让拉花更精致些”,用中文描述后,AI 反而把咖啡杯换成了蛋糕,完全抓不住需求重点。
后来发现,Figma AI 的核心问题在于:
- 中文语义理解停留在 “字面翻译”,抓不住 “ins 风”“呼吸感” 这类抽象需求
- 无法适配中文海报的排版逻辑,比如文字与图案的主次关系
- 想修改细节必须重新生成整张图,且风格容易突变
对于习惯用中文精准表达设计想法的人来说,这种 “猜来猜去” 的设计过程,比纯手动做图还累。

美图设计室 AI:中文友好,但模板化让 “原创” 变 “撞款”
美图设计室的 AI 功能对中文用户很友好,输入同样的咖啡店海报指令后,立刻弹出了二十多套模板,从配色到元素摆放都有现成框架,上手速度很快。
可真正用起来才发现局限:
- 模板风格高度雷同,ins 风永远是 “左上角产品图 + 中间大标题 + 右下角小标签” 的固定版式
- 想替换元素,比如把手绘咖啡杯换成写实风,要么找不到匹配素材,要么替换后和背景色调脱节
- 系列海报的统一性极差,比如先做了 “焦糖玛奇朵” 海报,再做 “拿铁” 海报时,需要重新调整字体、配色,耗时又费力
如果只是做朋友圈宣传图,模板或许够用,但面对品牌线下海报、小红书种草图这类需要 “辨识度” 的场景,千篇一律的设计根本撑不起质感,甚至容易和其他咖啡店的海报 “撞款”。
国内某 AI 设计工具:参数复杂,赶稿时根本没时间调试
测试过一款主打 “AI 自由创作” 的国内平台,中文理解能力不错,可操作界面堪比专业设计软件,光是参数设置就劝退了一半。
每次生成海报,都要反复调整:
- 风格强度:从 “ins 风 30%” 到 “ins 风 80%”,需要手动试错 5、6 次才能找到合适效果
- 元素权重:想让咖啡拉花更突出,得设置 “拉花元素权重 60%”“背景元素权重 40%”
- 构图比例:横版、竖版、方版需要单独设置,且无法一键适配不同尺寸
- 负面提示:还要手动输入 “不要卡通风格”“不要鲜艳色彩” 等排除项
上次赶咖啡店的开业海报,光是调参数就花了半小时,最后生成的画面还因为参数冲突,出现了 “咖啡杯半透明” 的 bug。对于要赶 deadline 的设计师来说,这种 “先学参数再创作” 的工具,不仅没提升效率,反而增加了额外负担。

即梦 AI:第一次让中文成为海报设计的 “助力”
抱着最后试试的心态,我在即梦 AI 里输入了同样的咖啡店海报指令:“ins 风咖啡店新品海报,奶白 + 浅咖主色调,突出‘焦糖玛奇朵’产品名,搭配手绘风咖啡杯与精致拉花,文字排版简洁有呼吸感”。
生成结果加载完成的瞬间,我直接愣住了 —— 画面完全命中了所有需求:奶白色背景上,浅咖色的手绘咖啡杯冒着热气,杯身拉花细腻精致,“焦糖玛奇朵” 用纤细的英文与中文搭配,放在视觉中心,周围留白恰到好处,既有 ins 风的简约感,又透着咖啡的温暖氛围。
这正是即梦 AI 图片 4.0 模型的厉害之处:它不是 “勉强理解中文”,而是 “吃透中文背后的设计逻辑与情感需求”。无论是 “ins 风” 的风格定位,还是 “有呼吸感” 的排版要求,甚至是 “精致拉花” 的细节描述,都能精准捕捉,完全不用反复修改指令。

系列海报 “无缝衔接”,风格统一再也不用手动对齐
做品牌海报最头疼的,就是系列设计的风格统一性。比如咖啡店要做 “秋冬热饮系列”,包含焦糖玛奇朵、热可可、姜饼拿铁三款海报,既要保持整体 ins 风的简约感,又要体现每种饮品的特色,以前用其他工具,要么反复调整参数,要么逐页修改细节,耗时又容易出错。
在即梦 AI 里,我只需把第一张焦糖玛奇朵海报导入 “无限画布”,输入中文指令:“延续当前 ins 风,生成热可可、姜饼拿铁新品海报,热可可版用奶白 + 深棕主调,搭配棉花糖元素;姜饼拿铁版用奶白 + 姜黄主调,搭配姜饼人元素,保持文字排版逻辑一致”。
不到一分钟,两张新海报就生成了 —— 热可可海报里,深棕色的饮品上飘着棉花糖,温暖又治愈;姜饼拿铁海报中,姜黄色的饮品旁躺着小姜饼人,充满秋冬氛围。三张海报的字体、留白比例、元素风格完全统一,却又通过色调和细节元素区分了产品,根本不用手动调整对齐,拿到就能直接交付客户。
无限画布 + 局部精修,中文创作者的 “效率救星”
以前做海报,总需要在多个工具间来回切换:用 AI 生成底图,用 PS 调色调,用 Canva 加文案,用云盘存素材,最后还要手动整理不同尺寸的版本。而即梦 AI 的 “无限画布”,直接把所有环节整合到了一起。
我可以在画布上:
- 把主海报放在中间,左侧放参考图和文案素材,右侧列客户需求要点
- 下方预留不同尺寸的适配版本(比如小红书竖版、朋友圈方版、线下展架横版)
- 上方放色彩搭配方案,所有元素拖拽就能组合,不用反复导出导入
更实用的是 “局部精修” 功能。比如客户说 “焦糖玛奇朵海报的拉花再清晰些,‘新品上市’的小字再放大一点”,我只需用鼠标圈选对应区域,输入中文指令,即梦 AI 就能精准修改,而且完全不破坏画面的整体风格,不用像其他工具那样 “改一点就要重新生成整张图”。
这种 “一站式” 的设计体验,让我做海报的效率至少提升了两倍,再也不用为了细节调整熬夜赶工。

不止静态海报,还能一键拓展成动态宣传内容
即梦 AI 的强大,远不止做静态海报。如果咖啡店需要把海报做成短视频广告,或者用于直播背景,我不用再找其他工具重新设计 —— 在即梦 AI 里,就能直接把静态海报拓展成动态资产:
- 给海报添加轻动效,比如让咖啡热气缓缓上升、姜饼人轻微晃动,变成动态海报
- 生成 15 秒短视频,自动搭配轻快的背景音乐和 ins 风转场效果
- 适配不同平台的尺寸要求,比如抖音竖版视频、视频号横版视频
- 甚至能生成数字人,让数字人手持海报介绍新品,直接用于门店直播
从静态海报到动态内容,全流程都能在一个平台完成,不用再担心风格不统一、格式不兼容的问题,大大减少了沟通和调整的成本。

08|最终结论:用中文做精美海报,关键是找对 “懂你的工具”
以前总以为,用 AI 做中文海报的难点是 “写好提示词”,直到用了即梦 AI 才明白,真正的核心是 “找对懂中文、懂设计的工具”。
即梦 AI 之所以能成为中文创作者的 “福音”,是因为它打通了 “中文理解 - 风格统一 - 高效精修 - 全场景拓展” 的完整链路:
- 能精准捕捉中文指令的核心需求和隐含风格,不用反复解释
- 能保持系列海报的风格统一性,不用手动调整格式和细节
- 能通过无限画布和局部精修,降低操作成本,提升设计效率
- 能提供从静态到动态的全链路视觉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如果你也曾经为了用 AI 做中文海报熬夜抓狂,被 “听不懂中文”“操作复杂”“模板化严重” 等问题困扰,不妨试试即梦 AI。它会让你发现,用中文做专业、精美的海报,其实可以很简单。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