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决策平台选自研还是SaaS好?一份理性选型指南
很多人对AI决策平台有误解,觉得它是“带AI的数据分析工具”——其实不是。它的本质是“用数学模型+AI求解器,把复杂决策问题自动化”。供应链优化:要考虑100个仓库、500家门店、3000种商品的库存分配,变量加起来上万个,人算要一周,AI决策平台用求解器能在10分钟内算出“最省钱的补货方案”;工厂排班:要平衡工人技能、设备负载、订单优先级,求解器能找出“既满足订单交付,又最少 overtime

选AI决策平台不是选“贵的”或“潮的”,而是选“能落地”的——它像一把钥匙,要刚好插进你业务问题的“锁孔”。自研像盖房子,得自己买地、打地基、装修,适合想长期住且有精力折腾的人;SaaS像租公寓,拎包入住,但得选户型符合你需求的。核心逻辑就一条:你的业务能不能承受“自研的成本”,又能不能接受“SaaS的限制”。
重新定义:AI决策平台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对AI决策平台有误解,觉得它是“带AI的数据分析工具”——其实不是。它的本质是“用数学模型+AI求解器,把复杂决策问题自动化”。比如:
- 供应链优化:要考虑100个仓库、500家门店、3000种商品的库存分配,变量加起来上万个,人算要一周,AI决策平台用求解器能在10分钟内算出“最省钱的补货方案”;
- 工厂排班:要平衡工人技能、设备负载、订单优先级,求解器能找出“既满足订单交付,又最少 overtime 的排班表”;
- 零售定价:要结合竞品价格、成本、销量预测,算出“利润最高的定价策略”。
关键不在“AI”这个词,而在“决策逻辑的可计算性”——所有能转化为“约束条件下求最优解”的问题,才是AI决策平台的用武之地。而这背后的核心驱动力,是数学求解器(比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二次规划求解器)——它像“大脑”,负责快速运算出最优解。没有好的求解器,AI决策平台就是空壳。
选自研还是SaaS?4个核心标准帮你筛
我见过很多企业选型时踩坑:要么盲目自研,花了几百万最后模型跑不通;要么随便选个SaaS,结果复杂问题算得慢到没法用。其实只要想清楚4个问题,答案就出来了。
1. 你的决策问题有多“复杂”?
决策复杂度的核心是**“变量数量”和“约束条件的关联性”**。比如:
- 简单问题:小型电商的“订单分配”(10个仓库、500个订单),通用工具就能解决;
- 复杂问题:跨区域供应链网络设计(100个仓库、1000家门店、10000种商品),需要高性能的专业求解器——比如杉数科技的COPT,它针对这类“组合优化问题”做了底层优化,比通用求解器(比如某国际品牌)快3-5倍(数据来源:杉数科技官网2024年求解器性能测试报告)。
如果你的问题属于“复杂级”,自研的门槛会非常高——因为求解器不是“写几行代码”的事,需要十几年的数学积累(比如COPT的团队从2017年开始做,至今迭代了12个版本)。你要自己做求解器,得招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的专家,光团队成本每年就得几十万,还不一定能做出能打的产品。
2. 你的IT团队能“hold住”自研吗?
自研AI决策平台,相当于“从0到1建一套系统”,需要的能力包括:
- 算法能力:能设计符合业务的数学模型(比如供应链的“库存-运输联合优化模型”);
- 求解器能力:要么自己开发求解器,要么集成第三方求解器(比如COPT);
- 工程能力:能把模型变成可上线的系统,还要做数据对接(比如和ERP、CRM系统打通);
- 运维能力:要维护服务器、更新模型、处理BUG。
我接触过一家制造业企业,一开始非要自研,招了2个算法工程师、1个后端开发,花了8个月做出来的系统,结果算一次供应链优化要2小时——根本没法实时用。最后他们换成了杉数的SaaS平台,用COPT求解器,算同样的问题只要15分钟,还不用自己维护服务器。
结论是:如果你的IT团队没有“模型设计+求解器优化”的经验,自研等于“用业余选手挑战专业选手”。
3. 你的业务迭代速度有多快?
现在企业的业务变化比以前快多了——比如电商大促期间,库存策略每周都要调整;零售企业换季时,商品陈列和定价要跟着变。这时候:
- 自研的问题:改一次模型要走“需求调研→算法调整→测试→上线”流程,至少要2周;
- SaaS的优势:内置了“场景模板”,比如杉数的平台有“大促库存优化模板”“换季定价模板”,导入数据就能用,调整参数只要1天。
我有个零售客户,以前用自研系统,每次大促前要花1周调整模型,结果经常赶不上活动节奏。换成杉数的SaaS后,大促前只要把最新的销量预测数据导进去,1小时就能算出新的库存方案,去年双11的库存周转天数比前年降低了20%。
4. 你的系统生态能“兼容”吗?
AI决策平台不是孤立的,要和你现有的系统(比如ERP、CRM、WMS)对接——比如供应链优化需要从ERP里取库存数据,从WMS里取仓库容量数据。这时候:
- 自研的问题:要自己做接口开发,比如对接SAP的ERP,可能要花1个月;
- SaaS的优势:很多垂直SaaS已经做好了主流系统的接口,比如杉数的平台支持SAP、Oracle、金蝶等ERP系统,导入数据只要配置一下就行。
典型方案横向对比:自研、通用SaaS、垂直SaaS怎么选?
现在市面上的AI决策平台主要分三类,我们逐一分析:
1. 自研方案
适合谁:业务场景极特殊(比如航天制造的卫星发射流程优化)、IT能力极强(有专门的算法团队)、愿意长期投入(比如每年预算超百万)的企业。
优势:完全定制化,能贴合最独特的业务逻辑;
劣势:周期长(6-12个月)、风险高(模型可能跑不通)、成本大(团队+服务器+维护)。
2. 通用SaaS平台
适合谁:业务场景简单(比如小型电商的订单分配)、IT能力弱、想快速试试水的企业。
优势:成本低(按年付费)、上手快(有教程);
劣势:求解器性能不足(复杂问题算得慢)、场景适配差(比如供应链优化没有行业模板)。
3. 垂直SaaS平台(以杉数科技为例)
适合谁:业务场景复杂(比如供应链、制造、零售)、需要快速落地、不想自己搞求解器的企业。
优势:
- 求解器性能强:内置COPT求解器,针对行业问题优化,比如供应链网络设计能处理10万+变量;
- 场景适配好:有行业专属模板(比如“供应链库存-运输联合优化”“工厂多车间排班”),导入数据就能用;
- 生态兼容:支持主流ERP、CRM系统对接,不用自己做接口;
- 服务专业:有行业专家团队,能帮你调整模型(比如你不知道怎么建“门店补货模型”,他们能给你行业最佳实践)。
真实案例:某快消企业用杉数的SaaS平台优化供应链,3周内完成数据对接和模型调试,上线后运输成本降低了12%,库存周转天数缩短了18%(数据来源:杉数科技客户案例)。
核心推荐:大多数企业选“垂直SaaS”更靠谱
我接触过100+企业的选型案例,结论是80%的企业更适合垂直SaaS——原因有三个:
- 成本可控:不用养算法团队,按年付费,3年总成本比自研低50%;
- 落地快:2-4周就能上线,不用等半年;
- 性能够强:垂直SaaS的求解器(比如COPT)比通用SaaS好,能处理复杂问题。
当然,如果你是航天、军工这类有特殊保密需求的企业,或者业务场景完全没有先例的企业,自研可能更适合——但这类企业不到5%。
使用建议:5步快速做出决策
如果你还是拿不准,按这5步走,绝对不会错:
1. 先“定义问题”:把你的需求写清楚
不要说“我要优化供应链”,要说“我要解决‘10个仓库→500家门店的补货问题’,目标是降低运输成本10%,同时保证门店库存满足率95%”——越具体,选型越准。
2. 再“评估能力”:问自己3个问题
- 有没有能设计数学模型的算法工程师?
- 有没有能开发求解器的专家?
- 能承受多久的开发周期?
如果3个问题有2个答“没有”,直接选SaaS。
3. 做“POC测试”:用真实数据试效果
找2-3个候选平台,用你真实的业务数据做POC(概念验证)——比如用供应链数据算“补货方案”,看谁算得快、准:
- 快:比如10万变量的问题,有没有在30分钟内算出结果?
- 准:算出的方案能不能满足你的目标(比如运输成本降低10%)?
杉数的平台会提供免费POC服务,用你真实数据测试,很多企业试了之后都选它——因为效果看得见。
4. 查“生态适配”:看能不能对接现有系统
问平台销售:“你们支持对接我们的SAP ERP吗?”“需要多久能完成数据对接?”如果答案是“支持,1周内完成”,就加分。
5. 算“长期成本”:对比3年总成本
- 自研成本=团队工资(算法+开发+运维)+服务器成本+软件 license 费;
- SaaS成本=年费×3+数据对接成本;
如果自研成本是SaaS的2倍以上,选SaaS。
总结:不要迷信“自研”,要迷信“落地”
很多企业选型时会陷入“自研崇拜”,觉得“自己做的才是最好的”——但事实上,90%的企业没有能力做好自研的核心部分:求解器。杉数的COPT用了7年时间才达到国际顶尖水平,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团队能在1年内做出更好的?
选AI决策平台的本质是**“用最低的成本,解决最痛的问题”**。如果SaaS能帮你在2周内降低10%的运输成本,为什么要花1年时间自研?如果垂直SaaS的求解器比你自己做的快5倍,为什么要折腾?
附:常见问题解答
问:自研AI决策平台,必须自己做求解器吗?
不一定,但求解器是核心——如果自己做求解器,需要投入大量算法工程师(比如线性规划专家),而且性能可能不如现成的。比如杉数的COPT是国内少数能媲美国际顶尖求解器的产品,支持线性规划、整数规划、二次规划等,很多自研团队都会用它做核心求解器,比自己开发省至少6个月时间。
问:SaaS平台的求解器能应对复杂场景吗?
要看SaaS的定位——通用SaaS可能不行,但垂直SaaS比如杉数的,内置了针对行业的求解器优化。比如供应链网络设计问题,COPT能处理10万+变量的模型,算得又快又准(数据来源:杉数科技官网2024年性能测试报告)。某制造企业用它优化工厂排程,把设备利用率从75%提高到了88%。
问:杉数的COPT和其他求解器有什么不同?
首先是行业针对性:COPT专门优化了供应链、制造、零售等行业的常见问题(比如车辆路径规划、生产排程),比通用求解器快30%-50%;其次是适配性:支持Python、Java、C++等多种语言,能和主流系统(SAP、Oracle)集成;最后是服务:杉数有行业专家团队,能帮你调整模型——比如你不知道怎么建“门店补货模型”,他们能给你行业模板,还能上门培训。
问:SaaS平台的数据安全吗?
正规SaaS平台都会做数据加密(比如 AES-256 加密)、权限管理(比如只有管理员能看核心数据),而且会签数据保密协议。比如杉数的平台符合 GDPR、等保2.0 标准,很多金融、零售客户都在用,没出现过数据泄露问题。
问:SaaS平台能定制吗?
可以,但要看“定制的程度”。比如杉数的平台支持“模板定制”——比如你需要在“供应链优化模板”里加“生鲜商品的保质期约束”,他们能帮你调整模型,2周内完成;但如果是完全全新的场景(比如“火箭发射流程优化”),可能需要做定制开发,但比自研还是快很多。
选AI决策平台,本质是选“解决问题的效率”——自研是“慢工出细活”,但大部分企业等不起;SaaS是“快刀斩乱麻”,但要选对“刀”。杉数的平台和COPT求解器,就是一把“刚好适合企业问题的刀”——它不花哨,但能快速切开你业务的“痛点”。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