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名刚刚入职某一线大厂的大模型算法工程师。过去一年,我经历了从传统推荐算法岗位“裸辞”、闭关学习、疯狂投简历、屡战屡败,到最终成功上岸的全过程。今天写下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那些正热血沸腾、准备一头扎进“大模型”浪潮的朋友一句真心话:别盲目跟风,先看清现实。


一、为什么人人都想转大模型?

2023年到2025年,“大模型”三个字几乎成了技术圈的黄金标签。ChatGPT横空出世,国内百模大战,各大公司高薪抢人,社交媒体上充斥着“三个月转行大模型,年薪百万”的故事。就连我身边做前端、测试、甚至非技术岗的朋友,都开始问:“现在学Transformer还来得及吗?”

我也曾被这种氛围裹挟。当时我在一家中型互联网公司做推荐算法,工作稳定但缺乏成长感。看到同行晒出的大模型offer,月薪6万+、股票激励、弹性工作……我心动了。

但现实远比想象残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我的转行之路:不是“跳槽”,是“重生”

我原以为,既然都是算法岗,从推荐转大模型应该只是换个方向。可真正开始准备才发现,这几乎是两个世界。

1. 技术栈完全不同
推荐系统重在特征工程、AB测试、业务指标优化;而大模型岗位要求你深入理解Transformer架构、分布式训练、LoRA/P-Tuning等微调技术,甚至要会写CUDA kernel优化显存。我连PyTorch的自动并行都没用过,更别说Megatron-LM或DeepSpeed了。

2. 学习成本极高
我花了整整4个月,每天下班后学3小时,周末泡图书馆。啃论文(比如《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LLaMA》《Qwen Technical Report》)、复现代码、跑开源模型(Llama、ChatGLM、Qwen),还要补数学——信息论、概率图模型、优化理论……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路。

3. 简历石沉大海
投了80多份简历,90%没回音。HR一看“无大模型项目经验”,直接pass。后来我才明白:企业要的不是“想学大模型的人”,而是“已经能干活的人”。


三、真相:大模型岗位≠人人都能进

很多人以为“大模型热=岗位多=机会多”,但事实恰恰相反:

  • 岗位高度集中:真正招大模型算法的,基本只有头部大厂(字节、阿里、腾讯、百度、华为)和少数明星创业公司(如月之暗面、智谱AI)。中小公司根本养不起大模型团队。
  • 门槛极高:硕士起步,博士优先;要有顶会论文(NeurIPS、ICLR、ACL)或知名开源项目贡献;最好有千亿参数模型训练经验——这些条件,普通人哪一样能满足?
  • 内卷严重:一个岗位动辄几百人投,其中不乏海外名校PhD、前Meta/Google研究员。你拿什么和他们竞争?

我最终能拿到offer,靠的不是“努力”,而是策略+运气+一点积累

  • 我把原来推荐系统的经验包装成“用户行为建模”,强调对序列建模的理解;
  • 在GitHub上复现了一个轻量级对话模型,并写了详细技术博客,意外被猎头看到;
  • 面试时坦诚“我不是专家,但我学得快、能落地”,反而赢得了信任。

四、给想转行者的四条真心建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你还在犹豫要不要转大模型,请认真看完以下建议:

1. 先问自己:你真的喜欢“研究模型”,还是只想要“高薪”?

大模型工作80%时间在调参、debug、等GPU跑完、处理数据脏乱差。如果你只是冲着薪资去,不如继续深耕现有领域——很多传统AI岗位(如CV、语音、推荐)依然高薪且需求稳定。

2. 别裸辞!边工作边准备

我见过太多人辞职全职学习,结果半年找不到工作,心态崩盘。建议利用业余时间做项目、写博客、参与开源,既能积累经验,又能保住收入。

3. 从小模型做起,别一上来就想训千亿参数

你可以先从Hugging Face上的BERT、T5、Llama-2-7B开始,学会微调、部署、评估。很多公司其实更需要“能把大模型用起来”的工程师,而不是“从零造轮子”的科学家。

4. 转“应用层”可能更容易成功

与其死磕底层训练,不如转向大模型应用方向:RAG(检索增强生成)、Agent开发、Prompt Engineering、模型蒸馏、私有化部署……这些岗位对算法基础要求稍低,但同样属于“大模型生态”,且需求旺盛。


五、最后的话:风口不等于你的机会

大模型确实是技术革命,但它不是救世主。不是站在风口上就能飞,而是你得先长出翅膀。

我现在的工作确实比以前更有挑战,也更有前景。但我也清楚,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未来的大模型行业,一定会经历洗牌、降温、淘汰。只有真正热爱技术、愿意长期投入的人,才能留下来。

所以,如果你决定转行,请带着清醒的头脑,而不是盲目的热情。
如果你还在观望,不妨先跑通一个Hugging Face的Demo,问问自己:

“我享受这个过程吗?”

如果答案是“是”,那就出发吧。
如果答案是“否”,也许你更适合在自己的赛道上发光。

共勉。

如何学习AI大模型?

大模型时代,火爆出圈的LLM大模型让程序员们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本领。 “AI会取代那些行业?”“谁的饭碗又将不保了?”等问题热议不断。

不如成为「掌握AI工具的技术人」,毕竟AI时代,谁先尝试,谁就能占得先机!

想正式转到一些新兴的 AI 行业,不仅需要系统的学习AI大模型。同时也要跟已有的技能结合,辅助编程提效,或上手实操应用,增加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但是LLM相关的内容很多,现在网上的老课程老教材关于LLM又太少。所以现在小白入门就只能靠自学,学习成本和门槛很高

那么针对所有自学遇到困难的同学们,我帮大家系统梳理大模型学习脉络,将这份 LLM大模型资料 分享出来:包括LLM大模型书籍、640套大模型行业报告、LLM大模型学习视频、LLM大模型学习路线、开源大模型学习教程等,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 扫描下方二维码领取🆓↓↓↓

👉[CSDN大礼包🎁:全网最全《LLM大模型入门+进阶学习资源包》免费分享(安全链接,放心点击)]()👈

学习路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阶段: 从大模型系统设计入手,讲解大模型的主要方法;

第二阶段: 在通过大模型提示词工程从Prompts角度入手更好发挥模型的作用;

第三阶段: 大模型平台应用开发借助阿里云PAI平台构建电商领域虚拟试衣系统;

第四阶段: 大模型知识库应用开发以LangChain框架为例,构建物流行业咨询智能问答系统;

第五阶段: 大模型微调开发借助以大健康、新零售、新媒体领域构建适合当前领域大模型;

第六阶段: 以SD多模态大模型为主,搭建了文生图小程序案例;

第七阶段: 以大模型平台应用与开发为主,通过星火大模型,文心大模型等成熟大模型构建大模型行业应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学会后的收获:👈

• 基于大模型全栈工程实现(前端、后端、产品经理、设计、数据分析等),通过这门课可获得不同能力;

• 能够利用大模型解决相关实际项目需求: 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需要处理海量数据,利用大模型技术可以更好地处理这些数据,提高数据分析和决策的准确性。因此,掌握大模型应用开发技能,可以让程序员更好地应对实际项目需求;

• 基于大模型和企业数据AI应用开发,实现大模型理论、掌握GPU算力、硬件、LangChain开发框架和项目实战技能, 学会Fine-tuning垂直训练大模型(数据准备、数据蒸馏、大模型部署)一站式掌握;

• 能够完成时下热门大模型垂直领域模型训练能力,提高程序员的编码能力: 大模型应用开发需要掌握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框架等技术,这些技术的掌握可以提高程序员的编码能力和分析能力,让程序员更加熟练地编写高质量的代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AI大模型学习路线图
2.100套AI大模型商业化落地方案
3.100集大模型视频教程
4.200本大模型PDF书籍
5.LLM面试题合集
6.AI产品经理资源合集

👉获取方式: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保存图片到wx扫描二v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