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开源REFRAG:RAG架构的革命性突破,效率提升30倍,大模型开发者必备!
Meta开源的REFRAG RAG方案通过在embedding层面压缩无关上下文,只给模型呈现真正有用的信息,实现了首token延迟提升30.85倍,上下文窗口扩大16倍,token消耗减少2-4倍的效果。该方案使用强化学习训练的策略网络对压缩向量打分,只保留高分内容完整展示,其余保持压缩状态。这不仅解决了传统RAG中90%上下文无用的痛点,还大幅降低了推理成本,使长上下文应用成为可能,代码已在G
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 明明只想让大模型看10段资料,它偏偏要硬塞100段,消耗的token数像火箭一样增长,速度还慢得像乌龟?
恭喜你,这个行业通病,Meta今天直接给治好了。
他们刚开源了一个叫 REFRAG 的新 RAG 方案,简单粗暴地说:把无关的上下文压缩到几乎不占地方,只给模型看真正有用的那部分。
实测结果直接看傻人:
- 首token延迟快30.85倍
- 有效上下文窗口扩大16倍
- 处理的token量减少2-4倍
- 在16个主流RAG评测上全面吊打原版LLaMA
这不是小修小补,这是对RAG架构的一次降维打击。
传统RAG为什么这么“废”?
我们现在用的RAG基本都是这个流程:
查询 → 向量检索出Top-K(通常100个)chunks → 全部塞给LLM → 模型一边骂娘一边读垃圾
结果就是:
- 90%的chunk其实没用
- 上下文窗口被灌满,速度暴跌
- 算力账单爆炸
你花的每一分钱,有一大半都在给模型“喂垃圾”。
REFRAG是怎么做到降维打击的?
核心思路只有一个:在把文本塞给LLM之前,就把99%的噪音干掉。
它完全不走传统的“全文本硬塞”路线,而是先在embedding层面动刀:
- 每个chunk被压缩成一个极短的向量(就一个token那么点成本)
- 一个用强化学习(RL)训练的策略网络,对这堆压缩向量快速打分
- 只把分数最高的几块解压还原成完整文本
- 其余低分chunk继续保持“压缩态”(几乎不占token)或者直接扔掉
- 最后:高质量完整chunk + 海量压缩向量一起喂给LLM
模型看到的是:
- 真正相关的几段原文(完整无损)
- 几千个“背景氛围感”压缩向量(提供全局语义,但几乎不花钱)
相当于给模型配了个超级聪明的前置过滤器,它只用读重点,其他的用“压缩包”糊一下就行。
真实效果有多离谱?
官方测了,同样的硬件,同样的模型:
| 方案 | 首token延迟 | 上下文容量 | token消耗 | 16项RAG基准准确率 |
|---|---|---|---|---|
| 传统RAG | 1x | 1x | 1x | 基准 |
| REFRAG | 30.85x快 | 16x大 | 2-4x少 | 全面超越 |
这意味着你可以用原来1/30的延迟、1/4的成本,把上下文窗口从4k/8k直接拉到64k甚至更高,而且准确率还涨了。
这对我们普通人意味着什么?
- 长上下文应用彻底放飞:100万字文档问答?以前卡死,现在随便跑
- 企业级RAG成本暴降:原来一天几万刀的推理费用,可能直接降到几千刀
- 开源即用:Meta已经把代码和模型全扔GitHub了,想玩的直接冲
写在最后
RAG从诞生那天起,就被“上下文垃圾”这个问题死死卡住脖子。
今天,Meta直接一巴刀把这个脖子砍断了。
REFRAG告诉我们:不是上下文不够长,而是我们以前太蠢,不会挑重点。
未来属于会“精打细算”的RAG,而REFRAG就是第一个真正做到的人。

最后
我在一线科技企业深耕十二载,见证过太多因技术卡位而跃迁的案例。那些率先拥抱 AI 的同事,早已在效率与薪资上形成代际优势,我意识到有很多经验和知识值得分享给大家,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能力和经验解答大家在大模型的学习中的很多困惑。
我整理出这套 AI 大模型突围资料包:
- ✅AI大模型学习路线图
- ✅Agent行业报告
- ✅100集大模型视频教程
- ✅大模型书籍PDF
- ✅DeepSeek教程
- ✅AI产品经理入门资料
如果你也想通过学大模型技术去帮助自己升职和加薪,可以扫描下方链接【保证100%免费】👇👇

为什么说现在普通人就业/升职加薪的首选是AI大模型?
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增长,正以不可逆转之势重塑就业市场版图。从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引发的科技圈热议,到全国两会关于AI产业发展的政策聚焦,再到招聘会上排起的长队,AI的热度已从技术领域渗透到就业市场的每一个角落。

智联招聘的最新数据给出了最直观的印证:2025年2月,AI领域求职人数同比增幅突破200% ,远超其他行业平均水平;整个人工智能行业的求职增速达到33.4%,位居各行业榜首,其中人工智能工程师岗位的求职热度更是飙升69.6%。
AI产业的快速扩张,也让人才供需矛盾愈发突出。麦肯锡报告明确预测,到2030年中国AI专业人才需求将达600万人,人才缺口可能高达400万人,这一缺口不仅存在于核心技术领域,更蔓延至产业应用的各个环节。


资料包有什么?
①从入门到精通的全套视频教程
包含提示词工程、RAG、Agent等技术点
② AI大模型学习路线图(还有视频解说)
全过程AI大模型学习路线

③学习电子书籍和技术文档
市面上的大模型书籍确实太多了,这些是我精选出来的

④各大厂大模型面试题目详解

⑤ 这些资料真的有用吗?
这份资料由我和鲁为民博士共同整理,鲁为民博士先后获得了北京清华大学学士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在包括IEEE Transactions等学术期刊和诸多国际会议上发表了超过50篇学术论文、取得了多项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同时还斩获了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目前我正在和鲁博士共同进行人工智能的研究。
所有的视频教程由智泊AI老师录制,且资料与智泊AI共享,相互补充。这份学习大礼包应该算是现在最全面的大模型学习资料了。
资料内容涵盖了从入门到进阶的各类视频教程和实战项目,无论你是小白还是有些技术基础的,这份资料都绝对能帮助你提升薪资待遇,转行大模型岗位。


智泊AI始终秉持着“让每个人平等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育人理念,通过动态追踪大模型开发、数据标注伦理等前沿技术趋势,构建起"前沿课程+智能实训+精准就业"的高效培养体系。
课堂上不光教理论,还带着学员做了十多个真实项目。学员要亲自上手搞数据清洗、模型调优这些硬核操作,把课本知识变成真本事!


如果说你是以下人群中的其中一类,都可以来智泊AI学习人工智能,找到高薪工作,一次小小的“投资”换来的是终身受益!
应届毕业生:无工作经验但想要系统学习AI大模型技术,期待通过实战项目掌握核心技术。
零基础转型:非技术背景但关注AI应用场景,计划通过低代码工具实现“AI+行业”跨界。
业务赋能 突破瓶颈:传统开发者(Java/前端等)学习Transformer架构与LangChain框架,向AI全栈工程师转型。
👉获取方式: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保存图片到wx扫描二v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